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

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

雖是逆水行舟,畢竟可以晝夜不息,若是有風,不管順風逆風,船隻皆可逆流而上,連槳手、櫓手都可休息。 平均下來,長龍戰船溯潯江而上,一日可行一百一十里,速度略快於騎兵。若是順風順水,槳帆船一日可行三百里,比騎兵急行軍的速度還要快。

水師戰船真是個好東西啊!

丹初無騎馬之苦,借船行之便,難得休息了幾日。

這天,戰船行至橫州,進入赤軍地界。岸邊有不少兒童嬉笑歡呼,沿江岸追逐戰船。

赤軍紀律嚴明,名聲已經傳播開來。行軍之時,常有兒童追逐。只是,這羣兒童身後背著一個腰鼓一樣的東西,引起了丹初的注意。

“爵帥,此爲胥民,以船爲牀,擁水爲衾,世代住在船上,不與外人通婚。幼童所負爲木浮,質地輕便,可防溺水。”

阮廷峰神色欣慰,說道:“水師標招募了不少胥民,多爲水手。想必這些幼童也憧憬著有朝一日加入赤軍,將來好出人頭地。”

船上水手亦向岸邊迴應,雖然不敢大聲喧譁,卻也紛紛揮手示意。

“說不定,他們的親人正在船上。”左參軍俞厚基說道。

丹初沒有說話,若有所思。

赤軍倡導平等,陸師中有不少瑤人、侗人、苗人等少數民族,水師中亦有不少胥民。

相傳,元末陳友諒出身漁家,部卒裡有不少船戶,水師特別強大。朱元璋與之爭奪天下,深受漢軍水師之苦,後傳旨天下,罰陳友諒的部卒爲胥民,世代不得上岸。

傳言不盡屬實,胥民自古有之。除了湖廣一帶,嶺南、江南、東南等江河湖海上,都存在著大量的胥民。

這些人原本屬於賤民,爲社會所輕視。赤軍卻反其道而行之,招募他們爲士卒。

事實證明,這些賤民吃苦耐勞,勇猛敢戰,熟悉廣西地形,適應廣西氣候,是很好的兵源。

身爲一名穿越者,除了要驅除韃虜,建功立業,還要解放賤民,改善貧民生活。可以說,解放賤民亦是驅除韃虜的必要手段。唯有爭取廣大貧民,方能凝聚力量,對付滔天之敵。

丹初來到一名水手前,笑道:“兄弟可是胥民出身?”

那名水手正在手舞足蹈地迴應胥民幼童,以爲丹初要怪罪他,嚇得瑟瑟發抖,說話也不靈光了:“回,回,回爵帥的話……”

阮廷峰眉頭一皺,說道:“爵帥問話,你如實回答便是。”

水手見到主將,頓時恢復了勇氣,說道:“回爵帥,小人確是胥民出身。”

“我且問你,胥民最盼望的是什麼?”

水手不假思索,說道:“胥民隨波漂流,靠打漁或者運貨營生,吃了上頓沒下頓。最盼望的是,能在岸上安個家,吃飯有著落。若能讓幼童讀書識幾個字,再好不過。”

丹初點點頭,說道:“你回答的很好。再問一個問題,你當水兵之後,家眷可好,吃的、住的都安排好了嗎?” 那水手看了下阮廷峰,阮廷峰正要代他回答,丹初卻擺擺手,示意由水手說。

水手只好說道:“我家裡人口少,只有一個婆娘,兩個孩子。在水師標當差,伙食比步兵還好,我頓頓都能吃飽,當兵五個月,還胖了幾斤。家眷那邊,軍中每月發兩鬥米,也可以吃飽飯。”

丹初眉頭一皺,知道水手在說假話。按赤軍制度,百姓家中一個家丁當兵,月給米兩鬥。

兩鬥合成今制,也就是二十五斤。這年頭百姓普遍營養不良,穀物攝入不足。二十五斤大米,可以養活一個成年人和一個幼童。

“你在水師營,最盼望的是什麼?”

“最想立下戰功,家裡就能多發點祿米。”

當初赤軍制定兩斗大米的補貼標準,正是出於這種考慮,讓一個兵丁可以養活一個成年家眷、一個幼童。

在貧窮的廣西,在這兵戈不斷的亂世,這項政策很有吸引力,百姓參軍很是踊躍。

但平心而論,這種標準太低了。要知道,滿清兵部已經初步釐定了八旗、綠營軍餉。順治元年(崇禎十七年、1644年),八旗初定軍餉,標準參照的是明朝邊軍中最精銳、待遇最優厚的家丁。

最常見的馬甲,也就是騎兵,每月俸銀爲3兩,祿米每季一發,全年4石8鬥。步甲每月俸銀爲2兩,祿米與馬甲相同。至於驍騎、護軍、前鋒、親軍等天子親軍,軍餉更爲優厚,每月俸銀達到4兩,祿米與馬甲、步甲相同。

清初銀貴,八旗這種豐厚的餉銀,外加戰爭劫掠,足以讓全家過上富足的生活。

尤其是,驍騎、護軍、前鋒、親軍營兵的軍餉標準,已與七品知縣相當。這種豐厚的軍餉給清初財政造成了極重的負擔,以致入不敷出,八旗軍餉也屢有調整。但起初定的高,後期就難以再削減,清廷只能用變通花樣,或減餉銀、增祿米,或增餉銀、減祿米,總的標準不降反增。

綠營雖是後孃養的,標準也不低。順治元年,規定各鎮馬兵月給餉銀1.5兩,戰兵、守兵給1兩,月給米4鬥。與八旗一樣,綠營軍餉也屢有變化。順治四年,規定馬兵月餉2兩,戰兵、守兵各1兩,月米增至5鬥。順治五年,又將綠營兵丁月米減爲3鬥。此後,綠營月餉和祿米再未變動,成爲定製,直至清朝滅亡。

眼下,正是永曆三年,也即順治六年。南明軍隊大部分連軍餉都發不出來,還打什麼仗?杜永和、曹志建、陳邦傅等人佔據富庶之地,卻都難堪大任。

將來,若赤軍與清軍全面開戰,赤軍連餉銀都沒有,連一家人都養不活,士兵還有什麼心思賣命?靠教育嗎?靠大義嗎?

教育士兵,以大義相激勵,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要解決士兵的後顧之憂,要給出比餉銀、祿米更爲寶貴的東西。

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當然就是田地了。以當下的情況看,赤軍無力均田免賦,均田免賦的條件也不成熟。

唯有一條路徑可走,以著佃納糧、鼓勵工商爲抓手,提高財政收入,發給士兵軍餉。

丹初考慮已久,此刻終於下定決心,對俞厚基說道:“左參軍,儘快擬個稿子,先辦兩件大事。一曰解放賤民,今後不分胥民匠戶竈戶等,一律解放爲民,不許再以賤民視之。軍戶一併廢除。二曰發放軍餉,制定軍餉標準,普通戰兵月餉不低於八錢白銀。”

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三十章 摩擦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309章 大舉進犯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239章 收服詞臣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三十三章 軍歌370.第370章 洪承疇興起冤獄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159章 殺人誅心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127章 擴軍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136章 遙遙領先 擴產增效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341章 江南顧氏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293章 圍城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249章 奇襲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289章 關門打狗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272章 明軍兵敗如山倒第217章 三堵牆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182章 報捷第177章 屯兵興安第147章 兵行險著第301章 投名狀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七十八章 教導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二十章 募兵第299章 奇貨可居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152章 首登之功375.第375章 會盟衡州第339章 聯合賜姓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281章 反攻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278章 堅貞不屈第121章 李成棟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186章 韃虜大至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159章 殺人誅心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121章 李成棟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180章 憑壕拒敵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敗南京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121章 李成棟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疇第99章 奪取甘棠渡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119章 不容樂觀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204章 忠貞營進退兩難第177章 屯兵興安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305章 爭取封王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