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思考

三更時分,岑丹初起牀巡夜,步入夜色之中。

隊長職位不高,卻非常重要,直接與士兵打交道,就像現代的連主官一樣,是真正的基層帶兵人。

軍官再往上走,哪怕只是把總、千總,也不再直接帶兵,通過層層指揮,把軍令傳遞到隊一級。

統帥的軍令,最終將傳達到隊一級,由隊長帶領伍長執行。爲統帥者,如果不知如何帶兵,不知隊一級的運作,無疑是不合格的。

岑丹初做了隊長,不必再站崗放哨,但需要起夜巡營,把標營各個哨位檢查一遍。

今晚輪到三隊巡營,隊長、隊頭、隊副三人分時巡查。丹初資歷最淺,挑選三更時分巡營。

這個時間段很不好。人剛剛睡著,又要起牀巡查。巡查一遍要小半個時辰,回來後又翻來覆去難以入睡。

西風漸緊,月亮被烏雲所遮,星光稀微。

若說帝星晦暗、王氣不振,自然是迷信。可看天氣,似乎又要下雨。若再像三月初那樣大雨十日,情況可就不妙了!

丹初巡視過全營,花費了小半個時辰。回到三隊,見哨兵已經換成了曹煜。

見到丹初巡營歸來,曹煜依然一絲不敬地問對口令,作風相當嚴謹。

經過十幾天的相處,丹初已經融進了三隊,與幾個伍長打成一片。

十個伍長裡,有三人最爲出色,分別是匡時、曹煜、吳捷。

匡時最年輕,二十出頭,頭腦靈光,有勇有謀,乃將帥之才。曹煜年紀最大,老成持重,經驗豐富,乃守成之才。還有一個吳捷,年近三十,勇不可當,箭無虛發,乃先鋒之才。

岑丹初已經盤算好了,下步擴軍,在隊與伍之間增設三哨,就以三人爲哨長。

吳捷作一哨哨長,臨戰充先鋒;匡時作二哨哨長,臨戰充中軍;曹煜充三哨哨長,臨戰充後衛。

巡營一週,環營走了兩三里路,丹初睡意全無,乾脆曹煜聊了會天。

“老曹,最近隊裡有什麼動靜?兄弟們都在想些什麼?”

曹煜搬弄下火堆,放下燒火棍,說道:“兄弟們都很掛念家眷,期盼早日團聚。都說劉鐵棍擁兵自重,遲早必會降清。老營駐紮在黃沙鎮,離全州、武岡很近,處境危險。”

劉承胤恣意跋扈,世人皆知。一個小小伍長,都知道他不可靠。永曆帝竟還幻想依附於他,豈不悲哉?

岑丹初心中涌起一股悲涼,旋即說道:“老營的事,大家可以放心了。大帥已經做過決斷,連夜派人向黃沙鎮送信,請馬鎮攜帶老營來桂。”

曹煜的家眷也在黃沙鎮,聞此消息,異常欣喜,說道:“大帥英明,兄弟們都可安心了。”

丹初問道:“請教老曹,何以認爲劉鐵棍必反?”

曹煜爲人謹慎,說話很收斂,對道:“當年,何督師在湖廣,有權節制劉鐵棍。鐵棍不服,派兵到督師老家,以索餉爲名,執其子。督師無奈,與之聯姻。

“去年,清虜寇湖廣,督師左支右絀,屢戰屢敗。鐵棍爲督師親家,忌督師出己之上,不派一兵一卒,坐視督師潰敗。

“我聽說,督師使節、親軍過武岡,鐵棍必折毀之、搶掠之。是故,督師部下過湘南,往往繞過武岡。鐵棍對待親家尚且如此,又焉能指望他忠於朝廷?”

一個伍長都知道劉承胤必反,可知他將來必會降清。

岑丹初百感交集,與曹煜寒暄片刻,回到帳內休息。

隊長是低級軍官,和士兵睡在一起。帳內睡著第一伍、第二伍八名軍士,此刻磨牙放屁,鼾聲四起。

岑丹初睡不著,默默思考起來。

自從穿越以來,他已經目睹了各種亂象慘狀,心硬如鐵。他立下了戰功,取得了焦璉的信任,在軍中暫時站穩了腳跟。

焦璉是個好領導,沒有歪心思,滿腔忠義,勇猛敢戰。跟著他,自身的安全不成問題,還可以慢慢積蓄力量,徐圖壯大。

只是,焦璉有將才而無帥才。南明內憂外患,波譎雲詭,以焦璉的才幹,恐怕難以應付如此複雜的局勢。

岑丹初穿越前是個中年社畜,嗜好歷史軍事地理。他知道焦璉這個人物,卻並未留下太過深刻的印象。

大概,他和“嶺南三忠”、“永曆四將軍”一樣,都以忠義氣節聞名後世。至於他在歷史上的作用,則遠遠不及李定國、鄭成功、張煌言等人。

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目前而言,局勢正在惡化。但焦軍士氣振作,上下一心,未來仍可一戰。自己身處標營,發展勢頭很好,應當再接再厲,在大局糜爛之前,積蓄好力量,爭取能夠自領一軍。

放眼長遠,未來的目標是什麼?

穿清不造反,菊花套電鑽。投降滿清做奴才,對於岑丹初來說,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的。

造反有可能成功嗎?當然是有的。

滿清以異族臨御華夏,得國太易,基礎脆弱如紙。

論兵力,滿清的核心軍事力量是滿洲八旗。入關前,滿洲八旗有三百零九個牛錄,加上十八個半分牛錄,總兵力不到六萬。

滿清人少,對兵力數量諱莫如深,公文從不披露軍隊數量。即便是滿文老檔,也絕少記錄披甲人數。

努爾哈赤時期,每牛錄披甲數有著明文規定:每牛錄出10名“白擺牙喇”(重甲騎兵)、40名“紅擺牙喇”(棉甲騎兵)、50名步兵。

其後,滿洲八旗多年征戰,傷亡較大,每牛錄可出兵數也在不斷減少。入關以後,滿洲窮全族之力,總兵力肯定不超過六萬。

滿洲八旗之外,則爲蒙古察哈爾八旗(內屬蒙古),總兵力不到三萬。

蒙古八旗之外,爲漢軍八旗。算上四王一公,總兵力不超過六萬。

另有外藩蒙古,總兵力當有數萬。

這些兵力是滿清的核心軍事力量,總共算下來,肯定不超過二十萬。八旗總人口更少,還不到一百萬。

南下過程中,大量明軍投降。這些降軍忠誠度有限,只要形勢一變,很可能就會改旗易幟。

清初時,降將屢屢反正,抗清義軍更是層出不窮。直到康熙十二年,三藩發動叛亂,應者雲集,就連京師都有人響應。

此外,滿清暴虐橫行, 屠城、圈田、逃人、投充、剃髮等暴政不勝枚舉。

若有英明之領導,嚴密之組織,有力之措施,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仍然很有希望。

具體該怎麼辦呢?不外乎足兵足食。

要想足兵足食,在這個亂世,可謂難矣。但也有兩條可行之道,或許可以絕境翻盤。

其一,效法鄭成功,壟斷貿易。廣西不臨海,這條路暫時走不通。

第二,效法李自成,均田免賦。這倒是個屢試不爽的辦法。

歷代開國之初,都實施過不同程度的均田,以抑制土地兼併,爭取農民支持。

就連野豬皮也曾提出“計丁授田”的政策,把遼東的土地分給俘虜的遼人。皇太極承其後,實行“編民爲戶”,又制訂《離主條例》,改漢人農奴爲民戶,刺激了遼人的生產積極性。

滿清擄掠遼人,但配以妻子,分給牛羊、土地。遼人衣食無憂,誰還顧及民族大義?誰還願爲明朝賣命?

李自成也提出過“均田免賦”、“均田免糧”、“三年不徵”等口號,獲得了農民的支持。

大順軍不如明軍精銳,屢戰屢敗,幾次都差點覆滅。但由於贏得了民心,李自成屢敗屢起,終於消滅了大明朝。

在這個時代,均田真的可行嗎?

沒有幹部隊伍,又該如何實行均田?

或者,將均田與屯田結合?亦或是減租減息?

永曆帝是個扶不上牆的阿斗,將來,若自己真的坐大,是扶大明,還是另起爐竈?

帶著許多疑問,岑丹初進入了夢鄉。

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293章 圍城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一十章 點名第215章 不世之才 超世之傑第221章 折箭為誓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八十章 合陣第二十章 募兵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147章 兵行險著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105章 雷霆之怒第386章 牛刀殺雞第221章 折箭為誓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306章 南越王第115章 民心之辯第117章 問政鄉村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303章 整編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117章 問政鄉村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127章 擴軍第387章 攻克湘潭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112章 再得昭平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420章 襄陽?南京?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159章 殺人誅心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331章 太后第153章 棄城不打第九十章 禦賜酒食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166章 辦公司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395章 民心所向,則無所不可第289章 關門打狗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105章 雷霆之怒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383.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404章 吳三桂南下雲貴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疇第111章 推心置腹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233章 寧國公359.第359章 輔兵逞威第278章 堅貞不屈第174章 謁見督師383.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一章 告急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340章 縱橫捭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