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戰略轉移
湖廣、江西的局勢正在迅速惡化。 何騰蛟厚此薄彼,調令忠貞營調往江西。忠貞營正在猛攻長沙,長沙已經危如累卵,李赤心非常不甘,卻只得率忠貞營離開長沙。
走到茶陵時,李赤心探明消息,李成棟在贛州兵敗,已經退回廣東。譚泰率清軍圍南昌三匝,金聲桓突圍無望。李赤心遂停駐在湘、贛邊界的茶陵州,觀望不前。
與此同時,何騰蛟又調馬進忠的忠開營離開長沙,駐守湘潭,自率楚師、滇師圍攻長沙,試圖搶奪長沙之功。
長沙的清軍感到莫名其妙,卻也得到了寶貴的揣息之機,趁機加固城牆,外出劫掠糧草。
李赤心、馬進忠是當下南明武力最強的軍隊,攻取長沙尚且如此艱難。就憑何騰蛟手下這些雜牌軍,還能攻下長沙不成?
最令人擔心,也最令丹初憂懼的,則是滿清鄭親王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率軍平定山東柳園軍,於十二月份抵達湖北安陸府,留在江北餵養戰馬,休養士卒。
清初,愛新覺羅氏英傑輩出。濟爾哈朗不算勇猛,卻生性謹慎,處世寬和,堪稱政壇不倒翁。他是努爾哈赤的侄子,被努爾哈赤撫養長大,在八旗中資歷很老。
順治即位之初,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共同輔政,共稱輔政叔王,多爾袞負責國政,濟爾哈朗負責軍事。
多爾袞鋒芒畢露,極力排擠濟爾哈朗,濟爾哈朗則採取退讓態度。永曆元年正月,多爾袞藉口鄭親王府臺基超過了規定的尺度,罰濟爾哈朗銀二千兩,罷免濟爾哈朗輔政權,去除輔政王稱號。
在多爾袞面前,濟爾哈朗唯唯諾諾,加倍小心。湖廣事急,多爾袞不得不重用濟爾哈朗。這次領軍出征,濟爾哈朗恰如猛虎出籠,正可大展拳腳。以他在八旗軍中的威望,以他豐富的軍事經驗,對付何騰蛟簡直易如反掌。
丹初僻居南寧,卻也讀過塘報,知道濟爾哈朗已經離開山東,南下湖廣。
危機將至。永安州名字雖好,卻難以永安,安全環境遠不如南寧。赤軍必須著手開始戰略轉移,把重心移至南寧。戰事略定,丹初便開始著手部署遷移部屬。
今年三月,永曆帝巡幸南寧,城內府院行宮俱在,正可供赤軍使用。
春節前三天,第一批部屬搭乘輔兵標的糧船,順利來到南寧。總人數不到三百人,主要以永安大學師生爲主,另有總兵府、鐵器局少量人員。
永曆帝的行宮寬敞闊大,被徐彪徵作帥府,如今又被丹初闢爲總兵府。時近春節,總兵府門前貼上了嶄新的對聯,掛上了紅燈籠,增添了不少喜慶。
輔兵標標統曹煜、永安大學坐辦許士驥、金秀鐵器局總辦柳遇春攜手前來謁見,丹初立即傳見。
“一路還算順遂?”丹初關切地問道。
曹煜對道:“這一趟比較順利。蒙江這段自無問題,潯江、鬱江這段都是陳邦傅的地盤,走得比較小心。幸賴大帥威名遠揚,陳邦傅還不敢輕舉妄動。”
鬱江、潯江實際上是一條江,是西江在不同位置的稱呼。左江、右江在南寧上游不遠處匯合,始稱鬱江,至潯州,匯合黔江,以下稱潯江,至梧州,匯合灕江,以下稱西江。
“大帥得注意了,”曹煜說道:“陳邦傅的態度已經變得冷淡,我率輔兵標路過潯州時,陳家軍態度冷淡。錢糧這邊,他們也中斷了供給。這次運糧,我軍糧船不多,輔兵標尚能應付。後面若要遷移赤軍家眷、工匠等,人馬器具甚多,需船甚多,聲勢甚大,非加強護衛不可。”
自打陳曾禹來使之後,丹初與陳邦傅算是鬧掰了。陳家軍圍攻橫州日久,橫州守軍乾脆打出了赤軍的旗號。陳邦傅不敢以赤軍爲敵,引軍撤回。
兩軍交惡,丹初令情報局向潯州加派偵侯,監視陳家軍的動向。
情報顯示,陳邦傅並不甘心,雖不敢興起兵戈,卻在加緊密謀,試圖尋找外援。
丹初就怕這個,一面指示情報局加強蒐集情報,一面暗作準備,思考應對之策。
“家眷工匠從永安遷移至南寧,人馬器具甚多,只能走水路。我已著令阮廷峰籌建水師,只怕遠水解不了近渴。屆時,我讓步兵標沿潯江兩岸來往護衛。”
永安大學總辦由畢方濟掛名,實際由坐辦許士驥主持工作。許士驥早年參加過復社,弘光朝覆滅後到桂林投奔瞿式耜,博學多識,精力充沛,辦學很得力。 “大帥,永安大學奉命遷移,師生、教具已全部遷移過來。”
“很好,永安大學召之即來,不負我一番期望。我已令人騰空府學,先作爲永安大學校舍。”
鐵器局總辦柳遇春則帶來一支燧發槍樣槍、一顆紙殼彈樣彈,說道:“大帥,遵您吩咐,我們研製出了紙殼彈。您過目。”
紙殼彈顧名思義,以紙爲殼,內裝火藥、子彈,可用於火繩槍或燧發槍。這是一項看似並不起眼的發明,卻可以顯著地提高火槍的射速。
使用紙殼彈的方法很簡單,火槍手可用嘴咬破紙殼,先向火門倒入少許火藥,再關閉火門,把剩餘火藥倒入槍膛。最後,再把子彈連紙殼塞入槍膛,使用搠杆搗實。
之前,明軍用竹筒、錫盒分裝火藥、子彈,裝彈程序繁瑣。
丹初取過紙殼彈,略一端詳,發現紙殼較厚,包裝火藥、子彈當無問題,但若紙殼燃燒不充分,便可能影響下次發火。
“這種紙殼彈,開槍後留下殘渣多嗎?”
這個問題很專業,柳遇春會心一笑,答道:“不多,我們在紙槳裡添入了硝,紙殼燃燒很猛。”
考慮到一場戰鬥中火槍兵射擊機會並不多,這種添硝的紙殼彈當爲可靠。
“火槍射速提高多少?”
“大約一半。同一個射手,同種情況下,原先打兩發彈,使用紙殼彈後可打三發彈。”
這樣的話,熟練射手每分鐘就可射出三發紙殼彈了。經過嚴格訓練的射手,每分鐘甚至可能打出四發,甚至五發子彈。
刺刀和紙殼彈,將成爲燧發槍的武力倍增器。關鍵是,要有可靠的燧發槍啊!
丹初轉向那支燧發槍樣槍,親手裝卸刺刀,覺得還算方便,問道:“發火率如何?”
發火率主要看兩個,一是硝石,二是擊錘,擊錘則要看彈簧的質量。彈簧歸根結底,還是冶金問題。
“發火率已經超過八成,但不到九成。經過試驗,每射擊一百下,約能發火八十五下。”
相比之下,火繩槍發火率只有一半左右。燧發槍可靠性明顯好於火繩槍。
“彈簧壽命如何?”
“已經可以達到五十次了。”
“嗯,進步很大。不過,必須達到一百次,方可定型生產。”丹初語重心長,對柳遇春說道:“明天,你陪我新寧鐵礦看看,鐵器局也要準備遷移至南寧。”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