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

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

亂世風雲詭譎,創業艱難。哪怕是很小的地盤,也來之不易。丹初親歷其事,始知奪城的艱難,決定長期經營五屯所。 嚴煒被任命爲五屯所守令,統攝五屯所軍政大權。步兵一營留下一隊人馬,嚴煒又增募三百多人,湊成一營守兵,負責駐守五屯所。

五屯所軍器局照常生產軍械,但改以生產硝石、火藥爲主。另有二十多戶工匠攜家帶口,隨丹初返回永安,預備加入匠營。

九月二十日,丹初料理完五屯所事務,率軍返回永安。途中,他帶著標營繞道金秀,前往視察鐵器局。

年初,丹初率軍打敗金秀土司,在金秀設置礦監,成立鐵器局,由意大里亞人畢方濟主持其事,負責炒鍊鋼鐵,製造槍炮。

這天上午,標營離金秀鐵礦尚有十幾裡的路程,土司田啓、田源父子已經率部來迎。

見到丹初後,田啓下馬就拜,說道:“聽說大帥蒞臨金秀,某不勝歡喜,特來迎駕。”

“請起請起,”丹初讓親兵扶起田啓父子,說道:“我此番過來察看鐵器局,就不去土司寨了。”

田啓略感失望,說道:“大帥難得來趟金秀,何不盤桓數日,某也稍盡地主之誼,以恕年前冒犯之罪。”

短短半年功夫,岑丹初已如大鵬展翅,再次突飛猛進,拜徵蠻將軍,加都督僉事。不久前,他又平定阮富強之亂,奪取五屯所,東榮、平福土司前往進貢朝賀,著實令人敬畏。

“老兄殷勤招待,我已經心領。不是我不想盤桓貴地,實因事務繁忙。至於年前冒犯之罪,更是無稽之談。咱們不打不相識,老兄誠意歸順,我亦尊重田氏在金秀的世襲權利。彼此魚水相歡,互不辜負便是。”

丹初越是客氣,田啓越是不安。他今日有求于丹初,正愁不知如何開口。

兩人並轡而行,田啓尋了個機會,說道:“大帥,聽聞永安、昭平兩地都已設立鄉長,盜匪禁絕,百姓安樂。某亦想在金秀請設鄉長,懇請大帥成全。”

丹初明察秋毫,見田啓眼神有些躲閃,便知他有求於己。這老小子,不知又在打什麼主意。丹初假裝不解,說道:“千戶大人,當初我想在金秀設置巡檢司,你還不很樂意,不惜帶兵拒戰呢!”

唬得田啓慌忙下馬行禮,說道:“小人知罪,萬請大帥原諒。”

丹初笑笑,說道:“快起來吧。你有什麼事,上馬直說。”

馮琳亦在一旁打趣道:“大帥心胸寬廣,不計前嫌。你若有事相求,但說無妨。”

田啓只好上馬,見丹初果真沒有怪罪之意,才說道:“小人聽說,永安莫家晚輩莫爾禎,如今已在昭永軍中升任營長。小子田源,年方十九,少練武藝,自幼有報國之志,願到大帥麾下投軍,萬望大帥收留。”

原來是爲這事。廣西土司承襲數百年,乃至有上千年者,是一地的土皇帝,富貴已極。他們最渴求的,反而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名聲。

官吏爲官一方,需有政績流傳後世。土司所求的,正是一個可以流傳後世的名聲。像四川石柱宣慰使秦良玉那樣,生前就立下無數戰功,崇禎帝作詩四首稱頌,正是所有土司的夢想。

丹初心裡高興,嘴上卻說道:“我有一事不解,老兄世守金秀,一向安於現狀,怎麼突然對時局起了興趣?”

田啓不假思索,說道:“大帥,江西、廣東相繼反正,可見大明國運未衰,軍民皆思恢復。金秀田氏世受國恩,自當盡忠王事。

“況且,大帥已拜爲徵蠻將軍,我等土司皆受節制。畢方濟先生乃西土孔夫子,侍奉大帥虔誠,礦上的番人亦敬奉大帥爲天主先知。吾等自當追隨大帥,爭取元從之功。” 是呀,眼下形勢一片大好,很多人盲目樂觀,認爲大明中興在即。

丹初大悅,欣然說道:“甚好,爾等心意,吾已盡知。莫爾禎帶領一隊家丁投軍,授爲步兵隊長,後在前線屢立戰功,已經積功至步兵營長。令郎願意投軍,這是好事,我很歡迎。不妨讓他仿照莫爾禎之例,帶一百多人投軍,甲仗武器自備,授以隊長之職。”

田啓大喜,招呼兒子田源過來,說道:“吾兒,大帥決定收留你,還不趕緊謝恩!”

田源策馬過來,下馬趨拜,行以大禮,說道:“謝大帥賞拔之恩。”

丹初見他騎術精湛,孔武有力,不由得心中歡喜,說道:“賢侄請起,吾今日又收取一員小將矣!爾回去好生召集勇士,準備甲仗鞍馬,屆時隨我一道返回永安。”

“諾。”田源回答有板有眼,儼然已是丹初的部下。

“設置鄉長之事,你是誠心的,還是隨口說說?”丹初轉而問向田啓,補充道:“沒關係,你如實回答。”

田啓騎虎難下,說道:“某自然是誠心的。”

“設置鄉長,確有好處。只是金秀地方太大,方圓兩三百里,設置鄉長稍顯委屈。這樣,設置金秀巡檢司,隸屬於永安州。

“此巡檢司非彼巡檢司,與州衙、鄉衙一樣設置六房。你任巡檢,永安州衙再選派一人擔任副巡檢,輔佐你處理各項事務,如何?”

明朝的土司分爲文官、武官兩種,文官有土知州、土知府等。丹初此舉,便有改武官爲文官的意思,對土司來說,是一種擢升。

田啓很機靈,大膽問道:“大帥,某斗膽問一句,某這個巡檢可是‘土巡檢’,可能世襲?”

金秀有鐵礦,對丹初來說意義重大。欲保鐵礦,就得羈縻田氏。他明白田啓的意思,說道:“自然是土巡檢,當然可以世襲。”

田啓大喜,說道:“大帥英明!”

金秀田氏誠心歸順,丹初心中十分歡喜。平福、東榮兩土司的歸順,顯然是懾于丹初的武力,不得不進貢朝見。金秀土司的歸順,固然有投機的成分,但這種投機是主動的,並未受到脅迫。

《六韜》曰:“德之所在,天下歸之。”

《荀子》曰:“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則天下歸之若蟬之歸明火也。”

以丹初當前的戰功和聲望,顯然還達不到“天下歸之”的地步。但金秀土司的歸順,正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假以時日,集腋成裘,海納百川,誰說不能天下歸之呢?

今後,還當堅持正義,不斷積累名聲,集合更多的仁人志士,統戰更多的人才隊伍,共同爲抗清事業而奮鬥。

第346章 微服私訪第98章 騎砍與追殺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三十八章 教頭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325章 連環爆破362.第362章 逼死陳泰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249章 奇襲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260章 陸戰大捷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八十九章 郝永忠犯駕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八章 破陣第173章 閨房密議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六十章 土司第四章 敵襲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309章 大舉進犯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129章 破城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二十章 募兵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213章 興學之議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86章 韃虜大至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136章 遙遙領先 擴產增效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250章 焚燒船廠356.第356章 義師響應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233章 寧國公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九章 管隊第296章 知恥而後勇第99章 奪取甘棠渡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336章 經略粵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