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再得昭平

談及朝局,瞿式耜嘆道:“惠國公反覆無常,三屠嘉定,屠松江,屠金山衛,殺嶺南三忠,殺紹宗,殺唐藩,可謂罪大惡極,雖已反正,其心實難揣測。

“然廣東富庶,皇上已有幸粵之意。若果真成行,朝廷遷至廣東,惠國公便可挾帝自專,效仿劉鐵棍把持朝廷。如此下去,奉天之禍恐將不遠矣。”

身處南明亂世,很多文臣武將首鼠兩端,在明清之間搖擺不定。其中最具兩面性,表現最複雜者,當屬南明惠國公李成棟。

李成棟,寧夏人,崇禎末年爲河南鎮標遊擊,守開封有功,升副總兵,後歸入高傑麾下。

高傑原爲李自成的部將,號“翻山鷂”,因與李自成小妾私通,降明。李成棟綽號“李訶子”,訶子乃女性內衣之意。

由李訶子的綽號,可見李成棟兵馬不強,受到時人的輕視。高傑死後,李成棟降清,因緣際會,從多鐸徵江南、福建,成爲滿清經略東南的急先鋒。

他曾獨力攻下廣東,擒殺隆武帝、紹武帝,在當時名聲大躁,令清廷刮目相看。

然而,李成棟雖然名聲顯赫,其實名不副實,論驍勇善戰、兵馬之盛,李成棟遠不如金聲桓。

丹初對道:“今上稱帝時,便以廣東肇慶爲行在。若論經濟之富庶,廣州爲嶺南之名珠,若論用兵之緊要,梧州爲嶺南之重心。皇上若要移陛,十有八九會去肇慶,而非梧州或廣州。”

永曆帝沒有威望,移陛廣東則李成棟得勢,留在廣西則瞿式耜、陳邦傅得勢。因此,李成棟主張移陛廣州,瞿式耜主張移陛桂林,陳邦傅也極力阻止永曆帝去廣東,最起碼也應該移陛梧州。

丹初繼續說道:“惠國公上百口家眷都在松江,卻毅然反正,足見他大義晚成、誠心歸明。聽說,惠國公之反正,除了受到豫國公的鼓舞,還有一趙姓小妾尸諫?”

“是的,”瞿式耜捋捋鬍鬚,嘆道:“惠國公私藏兩廣總督金印,時常私自把玩。趙姬勸其舉事,聲稱‘請先死君前,以成君志’。

“惠國公以爲她在說笑,沒想到,次日趙姬自刎而死,惠國公伏屍痛哭。在羊城的大學士何吾騶爲趙姬作序,又令門生作‘趙夫人歌’,在粵中流傳甚廣。”

李成棟的反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滿清的猜忌、官爵的不如意、部下的支持、金聲桓的慫恿……趙姬之死,無疑幫他下定了決心。

“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惠國公爲報答紅顏之死,竟能置家眷安危於不顧,毅然反正。可見,他是個血性男兒,比慶國公可要強多了。

“我聽說,慶國公曾派人向佟養甲約降,未有結果,惠國公已經反正。慶國公據爲己功,恬不知恥,向朝廷誇耀自己立下了極大的功勞,竟然上疏請求世鎮廣西。敢問閣老,可有此事?”

瞿式耜嘆了口氣,說道:“約降之事,尚無確鑿證據。但惠國公十分鄙視興國公,言語之間有凌辱之意,並恥於和他官爵相同。

“疏請世鎮廣西確有此事,已經引起軒然大波。大明僅剩嶺南一隅,慶國公竟還要世鎮廣西,則置朝廷於何地?我已上書朝廷,堅決反對。”

丹初冷笑一下,說道:“三次桂林之戰,朝廷危如累卵,慶國公不派一兵一卒,如今竟想世守廣西。如此無恥之徒,焉能指望他效忠朝廷?

“愚以爲,慶國公與劉承胤一樣,怯於戰鬥,勇於投降。朝廷的禍患不在惠國公,而在慶國公,閣老應格外注意。”

時至當下,南明各地已經藩鎮化,大小軍閥遍地。這正是王朝末年的特徵,積重難返。丹初要想與滿清爭奪天下,就得蕩平大小軍閥。

慶國公陳邦傅是廣西最大的軍閥,也成爲丹初的頭號假想敵。

古人云,遠交近攻。丹初在廣西混,勢必要與陳邦傅發生衝突。在這一點上,他與瞿式耜有着共同的利益。

“嗯,”瞿式耜沉吟片刻,說道:“琢如說得有理。如今已回廣西,你有何打算?新興侯一向聽我的話,你有什麼想法,儘管告訴我。”

丹初早已盤算好了,說道:“白鎮在永州戰死,馮之驥也已伏誅,空出兩座城池。我想增加昭平爲汛地,與永安聯成一氣。”

昭平縣位於桂江與思勤江交匯之處,是一座大城,位於平樂府東南隅,距離永安州約八十里。從昭平出發,沿桂江順流而下,便可至梧州。

增加汛地就是增加地盤。丹初的要求並不過分,瞿式耜對道:“你在永安州時間不長,卻編練出永安軍,治民理財可圈可點,足見才堪大任。增加昭平爲汛地,沒有問題。

“只是,昭平與梧州府接壤,梧州府又是慶國公的地盤。你年輕氣盛,又是後起之秀,需要留心注意,不得因私憤而壞大局。”

“閣老放心,我曉得這裡面的輕重。”

瞿式耜還是有些不放心,但終究決定放手,說道:“新興侯在前線作戰,一時半會兒回不來。馬起蛟回師,我打算讓他駐防桂林,確保省會安全。

“朱旻如調防平樂,坐鎮平樂府城。昭平、永安爲平樂之門戶,亦爲桂林之屏藩。我交給你,你當不辱使命,不要讓人說我的閒話。”

“閣老放心,我一定守好昭平。另有一事,還得閣老幫忙?”

“何事,但講無妨。”

“前番,郝永忠犯駕。我救駕有功,得授‘徵蠻將軍’。但當時我急於返回桂林,皇上急於巡幸南寧。我只有敕書,沒有金印。不知金印已被朝廷收繳,還是仍在興國公手中?”

瞿式耜斷然說道:“仍在興國公手中,我當幫你謀之。”

徵蠻將軍印非常重要,一旦丹初拿到,就可名正言順地號令土司。此中利害,瞿式耜亦一清二楚。

眼見丹初還是有些不放心,他說道:“朝廷既有敕命,自當授你以金印。況且,朝廷以公爵晉升陳邦傅,惠國公兵馬強壯,也正想找他的茬。我再從旁助之,此事應當無虞。”

有了瞿式耜的承諾,丹初略感放心,說道:“謝閣老成全。”

第117章 問政鄉村第186章 韃虜大至第九十章 禦賜酒食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第215章 不世之才 超世之傑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八十四章 桂林告急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一十二章 除害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九章 管隊第219章 大敗忠貞營第六十章 土司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333章 浙閩大變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第346章 微服私訪第201章 陡轉直下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130章 收編匠戶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120章 情報局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413章 掘壕圍城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186章 韃虜大至第293章 圍城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339章 聯合賜姓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166章 辦公司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111章 推心置腹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123章 射禮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130章 收編匠戶第305章 爭取封王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398章 決戰在即第293章 圍城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420章 襄陽?南京?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116章 十兩撫卹銀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106章 內鬥失機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敗南京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五章 殲敵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一十章 點名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297章 破城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199章 逼退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