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

現在的基隆港和劉芾走的時候又不太一樣了,原來的港口被擴大了一半,全部劃歸臺灣海軍使用。新建的港口在基隆軍港的西北邊,是一個全新的民用碼頭,基隆造船廠也劃歸在軍用碼頭的範圍內,成爲了一個保密單位。

劉芾一下船,就回到了位於臺北的總統府,並找來了海倫娜,讓她帶着約瑟夫和大衛,一起去看望山德魯。自己則留在總統府,聽取劉貴關於自己不在的一年多裡,臺灣的大概發展情況彙報。

在劉芾離開臺灣出去環球旅行的這半年多裡,劉貴作爲看守總統,做的盡職盡責,把劉芾定下的政策一成不變的徹底執行下去。

臺南打狗港的工業基地還在建設中,火電廠和一起配套設施已經開始運行;在臺中,臺灣銀行繼續發放中小額貸款,用以扶持那些從事糖業、樟腦加工的中小企業購買設備,擴大規模;合作社生產模式基本已經遍及整個臺灣,在幾年的摸索和發展中,雖然出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和行動,不過隨着廣大中下層農民的受益,支持者越來越多,已經佔了絕大多數,而反對者越來越少,那些在土地上佔不到太多便宜的地主和富豪們,面臨着大多數人的發對和政府的高壓手段,也不再和農民爭奪土地,紛紛把資金投入了更加賺錢的工業和加工業中。

隨着新臺灣政府的逐漸完善,各個部門在日常運作中,培養出來了一批各層官員,他們有的是從自願留臺的前清朝官員中通過學習選拔上來的,有的是從臺灣新軍中抽調出來的,再加上自願留在臺灣的一些歐美聘用人才,基本能行駛一個政府的全部功能,運轉還算良好。不過,有陽光的地方必定有黑暗,這是免不了的,儘管劉芾和內務部已經用了非常激烈的手段企圖把新政府中的貪污腐敗扼殺在搖籃裡,但是還是有人拼着掉腦袋的危險去伸手,這個從古至今誰也攔不住,劉芾也沒轍,只能是通過各種手段,把這些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從劉芾離開臺灣,到回來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內務部已經查處了3起利用職權、貪污案件,涉案人員主要是中下層的政府官員,大部分是原來的舊官僚勾結當地地主和富商,被發現後都已經由內務部抓捕,不過還沒處理,要等劉芾回來最後決定。劉芾看過卷宗後並沒有立刻做決定,而是打算多聽聽各部門的意見,審查一下案情是否如內務部調查的一樣,再做處理。雖然打擊犯罪腐敗是重要的工作,但是劉芾也不想因爲自己的主觀判斷,而造成內務部一手遮天的現狀,這樣對以後的發展很不好。

除去這些政府和民生問題以外,飛機場經過三年時間的修建,已經基本完工,位於幾場地下的飛機實驗室也運行了一段時間,照着劉芾那架模型飛機,實驗室已經成功的仿製出來放大了比例的木質飛機,並載着一頭豬從高處滑翔了幾百米,但是最後還是摔了下來,機毀豬傷。看來飛機這個玩意並不是想山寨就山寨的出來的東西,各種部件的性能、參數都需要大量的試驗才能確定,短時間內是指望不上了。而劉芾唯一能給他們指導的只是一些模糊的概念,比如說機翼的橫截面形狀、單層機翼不成,可以試試雙層機翼,發動機不要和船一樣,裝在機身後面,應該裝在機頭上,起落架大概什麼佈局等等,具體的還要研究人員去自己慢慢摸索。

另外,那艘萬噸級的大型巡洋艦的設計建造也不順利,由於噸位比較大,船體造型比較複雜,鋼板的加工、焊接速度很慢,還有就是大口徑艦炮的研製速度也一直都比較慢,這艘巡洋艦估計還要等1年時間才能下水。被這艘巡洋艦拖累,驅逐艦的建造也快不起來,目前臺灣共計只有5艘驅逐艦在服役,還有2艘在舾裝,不過劉芾並不着急水面艦艇的建設,就是能爆出N條軍艦來,自己也沒那麼多訓練有素的海軍官兵來使用。

剩下的就都算好消息了,首先,研究所以東風皮卡車爲基礎,照着劉芾的描述和那幾本軍事雜誌上的裝甲車爲樣子,照貓畫虎的弄出了兩款裝甲車來。第一款是小型的裝甲偵查車,摸樣很想電影裡那種警用裝甲車,低矮的車身,四個粗壯的車輪和車頂上一挺12MM機關槍。這種車採用了四輪驅動和更先進的柴油發動機,發動機和散熱水箱後置,公路最大時速70公里,涉水深1米,爬坡高度40度;裝甲厚度爲8MM,整車重4噸多,乘員8人,越野性能不錯,在臺中的各種土路和丘陵地帶,時速也能達到35公里以上,而且耐用性比較強,維修也很簡單。第二款裝甲車和第一款完全不一樣,從外觀上,第二款裝甲車更像一個運鈔車,發動機前置,後面是車廂,可以乘坐22名戰鬥人員,車廂頂上是兩挺12MM重機槍。整車的裝甲爲10MM,能防禦當時臺灣裝備的12MM機槍的中遠距離射擊,不過8噸多的重量,使得車速降低到公路50公里,越野20多公里。

劉芾對這兩款裝甲車都還比較滿意,雖然看着樣子醜陋了些,不過還是很實用的。第一款裝甲車被命名爲“山鼠式”,第二款裝甲運兵車被劉芾命名爲“獾式”,並開始量產,裝備臺灣新軍。

除了裝甲車以外,研究所還爲臺灣陸軍研製生產了第一種真正的大炮,75毫米野戰炮。這種大炮是由海軍艦炮改造而來的,炮管爲75MM口徑30倍徑,炮架爲雙輪單腳的模式,全重不足一頓,用卡車就可以拉着跑,行動極爲方便;另外,由於採用了全液壓制退復進系統,此炮的射擊精度和射速都大爲提高,射程也達到了7000米。現在這種火炮主要由基隆的機械廠在製造,等到臺南的工業基地建成,將由臺南機械廠負責製造。

除了火炮和裝甲車意外,研究所還爲陸軍提供了一種不算是新裝備的新裝備,那就是地雷。

地雷這種東西據《火龍經》記載在明朝就有,而隨着19世紀烈性火藥的發展,地雷才真正走上了步兵武器的舞臺。

這次臺灣研究所研製出來的是一種防步兵地雷,採用踏發和絆發兩種形式。這種地雷的整體重量爲2公斤,其中有半公斤烈性炸藥和1.5公斤共計300顆玻璃珠子。

這種地雷的主要殺傷半徑爲15米,不過玻璃珠子最遠射程能達到150米,主要對目標是起殺傷目的,而不是殺死。

劉芾對這種歹毒的武器還算比較瞭解,因爲在後世,全世界還有N多的地方埋着各種地雷,有些地反幾十年以前埋的,至今仍未清理乾淨,還在不斷的製造着傷人和殺人事件。這種便宜的小玩意,在防禦和封鎖作戰中,被利用的淋漓盡致,而且效果凸顯。

由於臺灣目前的陸軍還是比較弱,對於陸地防禦劉芾還不是很放心,現在有了這種防禦利器,劉芾立刻下令大量生產,以防備萬一被敵人在臺灣登陸,那麼迎接他們的就是滿地飛射的小玻璃珠子。

雖然大型巡洋艦項目進展速度不令人滿意,但是海軍其他的研究並沒有中斷。“金槍魚級”潛艇已經更新到了第三代,排水量增加了近50%,航程和航速都有所提高,成爲了名副其實的遠洋潛艇。爲了區分和前兩代“金槍魚級”的區別,劉芾把第三代潛艇命名爲“鯊魚級”。

“鯊魚級”遠洋潛艇的排水量爲1022/1291噸,艇長70/62米,寬6.5/5.4米,吃水深度5米,雙層耐壓殼體;採用新型柴油機組和電動機組爲動力,水上最高航速18接,續航能力11000海里,水下最高航速22節,續航能力700海里,設計潛深150米;武器系統改爲533毫米魚雷,前4後2配置,備彈15發,艏樓上裝備2挺19毫米高平兩用機關炮,備彈5000發;其他如通氣管、長波電臺、主動聲吶和水聽器都有部分改進。

有了這種能夠遠航的潛艇,臺灣不僅能夠近海防禦作戰,對於中遠距離的偷襲和破交戰也有了一定能力。

除了“鯊魚級”潛艇,研究所在魚雷的改進上也取得了很大進步。不僅450MM“Ⅱ型”魚雷技術更加成熟,而且繼而開發出了威力更大的“Ⅲ”型533毫米重型魚雷,以對付更大更堅固的水面船隻。

這種533毫米重型魚雷,光戰鬥部就重達190多公斤,全長近8米,採用改進型熱動力發動機推動,最高航速36節,射程2000米。另外,研究所還發展了一款電力推動的450毫米魚雷,不過由於電池和電動機的動力不足,航速只有21節,航程也只有不到1000米,要想達到更高的航速和更遠的射程,還要等電動機和電池的研究取得突破。

除了武器方面的研究發展以外,研究所在電子和聲吶上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新一代的電子管已經把發熱和不穩定的問題改進了不少,從而使長波電臺和聲吶設備的開機時間大大加長,基本能夠滿足作戰的需要。並且按照劉芾的計劃,研究所正在研製雷達這類設備,雖然漁船上那部小型海事雷達把聲吶、導航、測繪等一大堆功能都集中在了一起,並且大多是集成電路模塊和小型天線,對於簡單的山寨成成品雷達沒有很大幫助,但是畢竟原理上還是差不多的,從理論和研究思路上對研究一種適合當代使用的雷達還是由很大指導的。

由於漁船上有很多這個時代裡沒有的東西,所以從幾年前,在潛艇基地裡,有一座專門的山洞船塢是專門給漁船設計使用的,哪裡由內務部全力戒備,就是研究所裡的研究人員,也必須經過劉芾的授權或者陪同,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進入船塢使用船上的必須品爲科研項目做研究原型。現在的漁船已經開不出船塢了,從船體到動力艙,從雷達天線到駕駛臺上的設備,基本都被拆卸了下來,封存在船塢裡,供研究之用。雖然只是一條普通的遠洋魷魚釣船,但是從鋼板到焊接方式,從船型到船艙的分割,從柴油機到傳動齒輪箱,從發電機組到無線電設備,都可以成功轉化爲超越這個時代一代甚至很多代的科學成就。

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5章 上當了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73章 誘餌(二)第35章 皇家海軍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6章 戰爭擴大第81章 深入第6章 再次談判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75章 三赴德國第21章 夜戰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56章 一戰爆發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76章 貴族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32章 奧運會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6章 寶船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17章 準備登陸第7章 爪哇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4章 闖關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6章 也算悲壯第58章 中立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79章 P38戰鬥機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70章 外籍軍團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4章 夜襲的游擊隊第96章 如此相似第32章 國際聯盟第66章 聯邦缺鐵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4章 闖關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9章 遇襲第10章 權力真空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9章 金蘭灣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95章 大衛走了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57章 B-17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10章 權力真空第42章 自家後院第2章 醞釀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62章 遷都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61章 佈網(二)第19章 全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