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安南地區的面積是南北兩頭比較大,而中間比較小,呈一個啞鈴狀。在北緯18度線以北,是安北省,以河內市爲首府;北緯14度線以南,是安南省,以西貢市爲首府;而北緯18度和14度線中間的區域,是安中省,以順化古城爲首府。
在這3個省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是安南省,它包括了柬埔寨全境和越南南部地區,總人口預估超過了800萬;而安中省最小,人口也最少,只有200多萬人口,絕大多數都居住在東部沿海地區;安北省的面積和人口都居中,大概有600萬人口。
由於安北省,尤其是原越南北部礦產豐富,其中靠近中越邊境的廣寧地區盛產高質量的無煙煤和海量的劣質褐煤,而在紅河的中游原越南太原省地區,則蘊藏着大量的鐵、錳、鋁、鈦、鉻、鈷、銅、鎳、鉛、錫、金、稀土等礦藏,所以劉芾計劃以河內爲中心,在其周邊,建立以礦產冶煉、大型機械製造和化工生產爲主的重工業基地,以緩解基隆和臺南工業基地的原材料緊張問題。而海防市從原來的軍港改爲商業港,作爲河內工業基地的主要出海口,
另外,劉芾還秘密派人去原老撾和越南邊境的山中尋找一塊合適的地方,準備在哪裡興建一座秘密的地下實驗室,並開展一項新研究,而這項研究以劉芾的年齡被命名爲“45”計劃,而研究的具體內容,除了劉芾,沒人能知道全部的計劃。
安南省則延續之前法國人統治時期,充分利用當地地勢平坦,澆灌方便和陽光充足的優勢,加大力度建設成爲一個以糧食、橡膠種植、纖維類植物種植爲主的農業基地,按照南海聯邦農業部的預估,經過合作社和機械化肥農藥改造後,安南的糧食和橡膠等農作物的產量可以翻一到二倍,完全可以供養安南三省和臺灣的所有人口。
而原來的法國遠東艦隊主要駐地金蘭灣,將被擴建成爲東亞的第一大軍港和海軍造船廠,建設完畢後,軍港中可以同時停泊3艘以上的5萬噸級軍艦,而造船廠中將可以同時開建2艘3萬噸級或者1艘5萬噸級的大型軍艦。
至於安中省,則利用原有的華人多,貿易活動頻繁的優勢,繼續以峴港爲主要港口,加大化工製造和紡織業的投入,爭取在5年之內,把這裡建成亞洲最大的紡織出口和化工產品出口的集散中心。
而這些省長和各級行政單位上任之初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撫當地百姓,恢復生產。由於越南、老撾和柬埔寨民族衆多,其中以越南人、老撾人和高棉人爲主,剩下的芒族,岱依族和佔族等數量稀少,但種類繁多,而且大部分都在山區居住,不完全統計就有近60個民族。
在這些少數民族裡面,華人的比例只佔安南三省的千分之三左右,大概有50萬人左右,而且都集中在南方的西貢、峴港等地,大多數是以貿易爲主,還有少數人在開辦種植園。
爲了能儘快的融合這些少數民族,南海聯邦在安南三省的民族政策基本和臺灣一樣,那就是不分民族,不分數量,一律平等,提倡通婚。少數民族可以保留其語言和習俗,但是官方語言爲漢語,並且學校中教授的也是漢語和英語,至於這些民族的歷史,那就對不起了,能抹掉的就抹掉,不能抹掉的暫時擱置,低調處理,等到能抹掉的時候,再堅決抹掉。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南海聯邦徹底廢除了當地的皇帝和國王,並把他們的家族都接到了臺灣,由內務部監視居住。雖然這種舉動會多少極其一些當地人民的不滿,但是在絕對的武力之下,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利用交通和信息的不便,這些真相和內幕除了少數人知道之外,大部分的當地人基本看不到真相,在每年的節日中,這些皇帝和國王,還會通過廣播電臺,向他的國民們發表講話,講話內容當然是內務部寫好的,這樣過渡幾年之後,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讓這些國王和皇帝自己宣佈退位,也就完事了。
在這3位省長臨走前,劉芾還親自找他們談了話,主要減輕他們的壓力,而且劉芾特別叮囑,到了當地,一定要在華人中間加大宣傳力度,鼓勵他們投資各種產業,並且鼓勵他們吸引更多的華人,來安南建設自己華人的國家。但是對於那些民族意識非常強烈的本地人,劉芾也給這些年輕的省長們吃了定心丸,儘管抓,儘管殺,不過要注意影響,必要的時候通知駐軍來幹這些髒活累活,作爲當地政府,一定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
這些海外華人,雖然不像猶太人那樣拼着死也要搶一塊地方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他們流浪了一輩子甚至幾代人,出於各種原因,他們無法或者不願返回原來的祖國,但是他們對於建設一個新的華人國度,還是抱着很高的熱情的,所以,只要給他們希望,就會得到更多的回饋。
忙完安南這邊,劉芾回過頭來,還得忙菲律賓這邊,先說棉蘭老島。由於有了華商的支持,棉蘭老島恢復的還算比較快,鑑於當地的交通和治安都不算差,各種建設的速度都很讓人滿意。
有了臺灣的大力支持,災荒和疾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再加上各種工地在招工,各種工廠也在招工,當地的剩餘勞動力很快就找到了能養家餬口的工作。雖然說南洋各國處於熱帶,這裡的人生性都比較散漫和懶惰,但是那是沒人引導和環境所致。
在經歷了種族屠殺和饑荒瘟疫之後,能夠活下來的人對生命的非常的珍惜,再加上可以找到工作,可以進入合作社獲得土地,這些死裡逃生的人們煥發了極大的熱情,他們不願意再回到以前的混吃等死的狀態,尤其是看到了那些臺灣移民和南洋華商們過的生活之後,他們更堅定了好好活下去的信念。
有了資金,有了勞動力和穩定的環境,棉蘭老島上就呈現出一篇生機勃勃,大片大片的荒地被開墾出來,成爲了種植園,這裡將會種植馬尼拉麻等經濟作物,在成熟後就會被送進那些正在建設的加工廠裡,被加工成半成品,在由港口裡的大輪船拉走,出口到美國和歐洲。
大片大片的雨林被伐倒,那些生長了上百年的珍貴木材,也將會被加工處理後,遠銷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