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福師長是最早登上棉蘭老島的臺灣軍隊,而且在棉蘭老島待得時間也最長,他手下的第一山地師,尤其第一旅,通過這些年的訓練,已經很熟悉熱帶叢林和在這種環境中的作戰了,而且這次在越南的任何和當初在棉蘭老島很相像,無法就是哪裡不服鎮壓哪裡,然後再維持地方安穩,而且越南的環境要比棉蘭老島好很多,這裡的民衆也早就失去了反抗外國人統治的勇氣。
劉小福輕車熟路的調配着軍隊,然後讓他們按照地圖上標出來的位置去駐守,遇到一切抵抗,就是一個字:殺。
由於越南的出海口和主要交通都被臺灣軍隊佔領,再加上從西貢到河內還有法國人修建的鐵路,這讓劉小福的2萬多士兵非常容易的在越南這塊狹長的土地進行調動,並逐步收縮包圍圈,把一些殘留的法軍和越南軍隊,趕進包圍圈中,俘虜或者消滅掉。
在美國代表團抵達臺灣的第5天,實在無法再拖延的外交部終於給出了美國人想要的答案,臺灣政府同意在美國人的參與下,與法國政府進行談判,不過談判的地點要選在美國這個中立國。
得到滿意答覆的美國代表團高高興興的返回了美國,並把談判地點特意選在了美國的西海岸城市舊金山,以示對於臺灣大度的感謝。而法國人這時已經顧不上在談判地點這種問題上較真了,因爲自從在幾天前接到了沙羅總督的一封電報之後,很多天都沒有那邊的消息了,而這最後一封電報中,沙羅總督向法國政府要求支援,並稱自己已經離開了河內,並向老撾境內撤退。
法國人因爲聯絡不上這位總督,所以也不知道越南那邊的情況,不過他們沒有想到臺灣政府會投入了一半以上的國家兵力,打算在短時間內解決印度支那全境,所以,法國人秉承了他們一貫的慢悠悠的習慣,一直到美國代表團返回美國之後,才從國內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團。
由於談判地點在西海岸,所以臺灣代表團直接坐船過去就可以了,按照現在的航速,不過10天的航程而已,所以,臺灣這邊也是能拖就拖,在法國人都乘坐火車離開紐約之後,才坐上了開往舊金山的輪船。
就在代表團離開臺灣,前往舊金山準備和法國人談判的第6天,**防部接到了第一師和第二師聯名發來的電報,老撾、柬埔寨和越南全境的城市都已經被佔領,現在第一師和第二師的士兵正在以城市爲圓心,向鄉村和野外輻射,清繳還爲投降的法國軍隊和他們的附屬軍隊。不過法國駐印度支那的總督沒有抓到,不過已經確切的知道了這位總督的行蹤。
這位艾伯特.沙羅總督在臺灣海軍進攻海防的時候,就非常明智的選擇了撤退,不過由於他身材太胖,而且年紀偏大,非常不適合進入老撾那個交通不發達而且遍地山林的地區,所以在他的副官的建議下,這位總督只帶着幾名隨從,開着他的2輛轎車,從河內一路向北,朝着中越邊境而去。
而他的副官和法國軍隊的指揮官,則帶領着法軍主力和附屬軍隊,向老撾撤退,結果,第一師和第二師按照常理,一位法國總督也在這些法軍中,一路追到了老撾境內,並在裡緬甸還有幾十公里的地方,終於包圍了這1000多法軍主力,在經過審問之後,才知道法國總督並沒有跟他們一起撤退。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主力都在越南的第一山地師派出部隊在越南北部邊境搜索,也是一無所獲,就在大家都納悶這位總督跑到哪裡去了的時候,內務部的特工從雲南發來電報告之,這位沙羅總督已經在幾天前就穿過了中越邊境,並從昆明搭乘列車,前往上海了。
既然總督跑了,那也就沒轍了,劉芾讓國防部給前方的士兵們發去了賀電,並且要求他們一邊休整,一邊清繳當地的殘餘勢力,並提醒他們一定要處理好和當地人的關係,能不騷擾就不騷擾,多安撫,少殺人。
要說越南、老撾和柬埔寨這3個小國家,自從被法國人佔領了之後,剛開始還是做過不少抗爭的,不過由於雙方差距太大,這些抗爭很快就被撲滅了。
法國人在佔領這3個國家之後,並沒有廢除這3國的皇帝,而是繼續讓他們留任,只不過變成了法國總督的傀儡而已。
法國人廢除了當地的府、縣等行政機構,而是重新劃分成若干個小區,這些小區的負責人全部由法國人擔任,而小區以下的行政單位,則由一部分法國人和一部分當地人擔任,這些當地人都出自一個法國人開辦的幹部速成班。
並且,法國人還在越南設立財務、公務、衛生保健、關稅、農、牧、林、郵電、礦山、地質等10多個部門,並且建立了政務評議會,總督是這些評議會的自然會長和主席,這些部門只有建議權,總督對所有提議都有否決權。
另外,法國人把印度支那劃分爲5個區域,在總督的集權統治之下,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各地區採取不同的統治方式。
越南被分爲南圻、中圻和北圻3個部分,南圻爲法國總督的直轄領地,北圻爲半保護地,中圻爲保護地,柬埔寨和老撾也是兩個保護地。
法屬印度支那還有一個議會,這個議會的議員由法國人和當地人組成,並由副總督任議長,可以對財政、稅收等問題進行商討,不過不能提出任何有關政治上的提議。
雖然印度支那三國資源豐富,但是由於距宗主國路途遙遠,法國並沒有將它視爲像北非阿爾及利亞那樣的移民殖民地,而是視爲“開拓殖民地”。在穩固了殖民政權之後,法國人在這裡也建立了很多礦山、工廠,並鼓勵各種經濟活動。
像海防和河內地區,就是法國人建設的工業區,有衆多的工廠和選礦廠;而西貢則是種植區,哪裡有衆多的種植園和橡膠林。而且法國人對越南的交通非常重視,不僅修建了從海防經河內到西貢,貫穿越南南北的鐵路,還大力建設公路網和港口。
不過,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並沒有給當地人民帶來什麼益處,由於法國人設置的稅收非常高,而且土地兼併非常厲害,致使絕大多數的當地人都只能租賃法國人的土地進行耕種,並上交絕大部分產物。
從總督府抄出來的文件上表明,在1914年,法國就從印度支那,主要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出口了近100萬噸大米和5000噸橡膠,其中大部分運回法國國內,剩餘的運往香港和日本等地。
總的來說,法國人在印度支那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想要把這裡變成一個資源輸出地,雖然推動了當地的建設和經濟發展,但是這種並沒有給當地人民帶來什麼好處,反而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更重的稅收和負擔。
不過法國人在這裡並沒有重視教育問題,更沒有利用文化入侵這個大殺器,除了在越南建立幾所法語學校之外,其餘大部分學校中居然教授的還是漢語。而在柬埔寨和老撾就更爲落後,在這兩個國家內,居然只有一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