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紫微(下)

鯨油冰翠燈下,老榜眼的身影顯得格外耀眼。

逯鵬不願意因女婿而成事,他又何嘗願意因孫女而得名,在遲暮之前,總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些事情,留下一些痕跡,讓後人提起來逯魯曾這三個字,不是那個“背主二臣”,也不是那個紙上談兵所向披靡,一上戰場就手足無措的前朝榜眼。

古語云,人有三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立德,逯魯曾知道自己就不用想了,儒家講究“忠”,而他先‘以身事虜而不能自省’,後又‘畏死而降’,無論怎麼塗抹,都高大不起來。

立功,對於祿家來說,卻未必是一件好事,眼下祿家無論在朝堂,還是在軍隊之中,權力都已經足夠龐大,龐大到根基已經無法支撐,再試圖獲取更多的話,很容易就物極必反。

所以唯一的選擇,只剩下了立言,雖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卻最方便現在就開始着手開始幹。

此舉既不威脅到朱重九身上日益增長的帝王權威,又能讓祿氏子孫永遠享受遺澤,並且在眼下朱重九的“平等宣言”被儒生們羣起而攻之的時候,也最容易大放異彩。

在四書五經裡浸淫了一輩子的逯魯曾深知,儒家是一門最強大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最孱弱的學問,說其強大,是因爲在諸子百家中,唯獨他傳承了一千八百餘年依舊不朽,並且每隔幾百年就有一個大賢出來,將其向上再推進一大步。

說其弱,則是因爲有史以來,刀柄從沒掌握在儒生手裡,他們必須依靠着握刀者才能一展心中所學,從前秦之王猛,到蒙元之許衡,都是如此,雖然按照眼下淮揚最爲暴戾的觀點,王、許之流,都該於秦檜同列,但做爲儒林名士,逯魯曾卻非常理解王、許兩人當時的選擇。

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與上位者碰撞,無論是爲了個人的榮華富貴,還是爲了整個儒門道統,他們都不敢去碰撞,雖然《孟子》裡分明寫着,“雖千萬人吾往矣。”但這種碰撞的結果卻是誰也承受不起。

焚書坑儒,史書裡不過是四個字,對整個儒林來說,卻是永遠擺脫不了的噩夢,所以,每逢改朝換代,甚至異族入主,儒林中選擇爲國殉難者固然車載斗量,到最後,肯定有一批人會站出來,主動接受新朝廷拋出的嗟來之食,哪怕幾年前還大罵過對方是滿身腥羶的“化外蠻夷”。

不是他們不要臉,而是他們必須生存,必須延續,只有與握刀者妥協,才能入世,只有按照握刀者的要求做出改變,他們才能將往聖之絕學傳承下去,找到機會再次發揚光大。

如今,又到儒家做出選擇和改變的時候了,逯魯曾佩服那些真正準備殉道者,但同時也確信,只要朱重九能一統天下,這場碰撞的結果,就必然是儒林自己選擇屈服,而屈服後的儒林,短時間內,必將極度勢微,所以,還不如從現在起,就去主動去求變,積極去適應。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張橫渠這句話說得擲地有聲,但張橫渠終其一生,也沒機會實現他的目標,如今,這個機會對祿家卻伸手可及,試問,祿家父子憑什麼不牢牢把握。

大亂之後,便是大治,從眼下淮揚徐宿日漸繁榮的實情上看,將來朱重九若是得了天下,不敢說一定就能建立太平盛世,至少其在位期間,民生不會比貞觀之治差得太多,平等之道,本身就已經側重於生民,所以以平等爲基石的新儒,自然可爲生民立命,至於爲天地立心與繼往聖之絕學,這裡邊講究可就多了,聖人和亞聖,雖然強調禮,卻更注重於仁,認可“人人都可以爲堯舜”,到了荀聖和董聖之後,禮才日漸躍居於仁之上。

老榜眼學富五車,所以當他想從古聖先賢之言推導出任何結論,都可以輕鬆從往日的知識積累中找到支撐點,老榜眼同時又深通權力鬥爭和學術鬥爭之妙,所以當他想達到某鍾目的時,謀劃起來肯定是準確且步驟分明。

那一晚,父子兩個談至雞鳴,才拖着疲憊的身軀各自睡去,父子兩個都有一種預感,此事需要絕對做充足準備,自己即將明着或者暗地裡做的事情,很有可能在儒林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狂風暴雨,但當風暴真的來臨後,父子兩個才豁然發現,他們的引發得豈止是一場風暴,分明是天崩地裂。

蹶石之風,起於萍末。

就在淮揚大總管府宣佈在紫金山建立一座觀星臺後不久,在儒林內頗有影響的《春秋正義》上,忽然於最不起眼的第六版角落裡,刊發了一篇名爲《原禮》的短文,總計加起來只有七八百字,並且在開篇當中,還大段大段地引用了朱子的名言,“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輿之仁義禮智之性也,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也,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於其間,則天必命之以爲億兆之君師,使之治之而教之,以復其性,此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而司徒之職、典樂之官,所由設也”

乍看之下,這無疑又是射向朱屠戶及其《平等宣言》的一支利箭,然而,在此文的後半段,卻悄悄地拐了個小彎兒,從《大學章句序》繞向了《中庸章句》,同樣,又大段地引用了朱子的原話,“是以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彼我之間各得分原,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這兩段看似風馬牛各不相及,但接下來,文章就開始質疑:朱子後半段話,爲什麼看起來彼此矛盾,前面說的分明是人和人之間有很大差別,所以必須各司其職,各守其序,後面的話,爲何又要上下四方均齊方正。

莫非朱子早就認爲,人和人之間除了秩序之外,還存在着平等麼,那秩序和平等二者之間,又是什麼關係。

如果二者彼此水火不能同爐的話,爲何聖人也曾經親口說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亞聖也擲地有聲地言明,“人皆可以爲舜堯。”

文章的末尾,執筆者則試探着提出疑問,夫禮者,術也,仁者,道也,夫禮之所施,乃令大道能行,若大道不行,則棄禮而求道,可乎,。

第197章 高郵之盟(中)第14章 短章第44章 較量(上)第5章 催命第130章 左軍第32章 文明(上)第255章 血酬第57章 歷史的塵埃(上)第5章 催命第205章 五虎第27章 基業(上)第91章 將計就計(下)第43章 徐州(上)第70章 秋露(下)第86章 雙贏(上)第101章 我本有心向明月第204章 圈套第219章 無題第64章 後路(下)第53章 家國天下(上)第18章 千頭萬緒(中)第207章 第五軍第15章 紫微(中)第118章 定計第233章 覆滅(下)第20章 光與影(中)第61章 絕響(上)第61 君與臣(下)第11章 道義(上)第85章 遠謀(下)第24章 生意(上)第9章 時間第87章 雙贏(下)第239章 歧途第94章 迎新(上)第77章 黃雀(下)第68章 秋露(下)第143章 間隙第51章 討伐(下)第24章 備考(中)第217章 戰果第70章 秋露(下)第165章 拉攏第52章 點將(上)第8章 暗戰(上)第215章 鬼域第61章 新血第272章 普天之下(下)第60章 血與火第48章 背叛(下)第23章 備考(上)第57章 奇謀(上)第121章 奪城第151章 震動第21章 做個大炮仗嚇死你第16章 血祭(中)第45章 怪圈(下)第57章 風暴(中)第21章 做個大炮仗嚇死你第108章 燒餅歌第40章 奪營(下)第8章 緩急第240章 寬恕第91章 將計就計(下)第83章 歧路(下)第209章 膠着(上)第188章 高郵第76章 處州(中)第41章 文明(下)第128章 宿將 VS 乳虎(上)第36章 文明(下)第86章 雙贏(上)第101章 我本有心向明月第33章 回頭第15章 赴會(下)第79章 破軍(中)第53章 點將(中)第280章 劉伯溫(上)第35章 畫個圈圈詛咒你第179章 底牌第99章 胡大海居然識字第153章 一步之遙第304章 黃河賦(下)第69章 秋露(下)第60章 雪崩(上)第180章 摧枯第13章 移宿(下)第52章 負荊(下)第49章 先鋒(上)第167章 殺機第57章 奇謀(上)第33章 封神演義第6章 彌天大謊第124章 徐達第39章 古人的智慧第219章 無題第35章 潤物(下)第29章 勾結(中)第295章 警訊(下)第150章 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