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氏宗率軍進攻姬小路家之事,上杉家知道,而同樣有軍勢在飛驒國中的武田家又怎能不知道。
飛驒武田軍主將山縣昌景在得到這一消息後,感到似乎有些棘手,由於他晚上杉軍幾日才知道這件事情,所以比上杉謙信知道的情報多一些,他不但知道高山氏宗率領三千軍勢將小島城內的上杉軍擊敗,並迫使對方撤軍,還知道其在櫻洞城至鬆倉城一路上佈置了數道埋伏,使姬小路軍全軍覆沒,並讓村上義清損失慘重。
如果這些還屬正常的話,讓他最難理解的是,這一戰後,上杉軍竟然和高山氏宗罷手言和,而且現在兩軍皆在鬆倉城中休整,這讓他感到十分奇怪,上杉軍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好說話了,一下損失一千餘軍勢,竟然還能和高山軍走到一起,而且看起來關係還十分融洽,他怎麼想也是想不明白。
雖然在得知高山軍進入飛驒之時,他已經做好了混水摸魚的準備,只等高山軍與上杉軍兩敗具傷,便是他率軍出擊,奪取飛驒之事,不過當他已經作好了一切準備之後,兩軍不但沒有斗的你死我活,反而合兵一處,本家軍勢本就處在劣勢,所以只得一面按兵不動,一邊將這便的情況,立刻派人彙報給主公知曉,等待主公的命令。
而這一情報很快送到了武田信玄面前。
甲斐城天守閣中,武田信玄望着遠處的富士山呆呆的出神。這山當年自己與今川義元共有,而現在,他已經徹底成爲了自己的私地,不過光有山還是不夠了,聽說那琵琶湖的景緻並不比這富士山差,所以自己也要將那裡變成武田家的私地。
自數次川中島合戰之後,上杉家損失精銳足輕近萬之衆。而雖然武田家在戰略上取得了勝利,但損失卻並不比上杉家小。
在軍勢上的損失,武田信玄還可承受。而且在奪取駿河之後,也立刻得到了補充,不過優秀家臣的損失可不是那麼好彌補的。所以他很想一舉將上杉家消滅,但卻已經沒有了這個能力。
而且在大戰結束不久之後,他便對自己與上杉家糾纏的愚蠢決定而感到後悔,看着織田家日異壯大,現在已經成了自己上洛的最大障礙,如果在由其任意發展下去的話,那麼自己掌管天下的宏願將永遠不可能實現了,所以他立刻決定與上杉家罷兵,原本想要達到目地並不簡單,但有了足利義昭的調停之後。一切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上杉謙信的死忠還真是讓人感到可笑。
他本想在與上杉家和解之後便親率大軍上洛,可誰知織田信長的實力也極速膨脹,不但拿下了南近江,甚至在禁錮將軍之後。連山城也被其掌控。
如果說只是這樣,他也並不會太過擔心,畢竟山城一國不過二十餘萬石之地,可誰知道這還不算完,其剛得到山城,大和的鬆永久秀與筒井順慶便對外宣佈投順織田。大和那可是五十餘萬石之地,這便讓武田信玄不重新衡量一下本家與織田家的實力對比了。
本家自得到駿河之後,如今已有一百二十萬石之地,又控制多座金山,所以與一百五十萬石相當,而織田家現在卻已經控制或間接控制了尾張,美濃,伊勢,南近江,山城,大和,若狹,丹波與三河一部分,總石高竟然達到了驚人的近三百萬石,超過本家勢力的近一倍之多。
如果其只是領地龐大,自己也不用太過擔心,只要將其奪過來就是了,可織田家和其他勢力不同,其自進行兵農分離之後,麾下軍勢雖然不如本家赤備,不過那也是難得的精銳,可問題是本家赤備不過三千,而織田家精銳卻有數萬之衆。
雖然本家除了赤備之外,還有兩萬精銳長槍足輕,戰時還可招募兩萬多農兵助陣,但即使是這樣,在軍勢上也處在絕對的劣勢之中,再說本家上洛還要留下足夠的軍勢防守,所以自己真正可動用的軍勢最多也就是三千赤備,一萬五萬精銳長槍足輕以及兩萬農兵,最多不過三萬五千軍勢。
而一旦等織田信長恢復過來,三百萬石至少有七萬之衆,而且還有餘力,真要戰勢一起,恐怕其能動用的軍勢將會超過十萬之衆,一想到這旁大的數字,連武田信玄都感到有些不可思意。
只是短短几年時間,織田家就從一個連尾張一國都沒有完全控制的勢力一舉成爲天下第一大勢力了,自己如果再坐視的話,恐怕用不了幾年,就算本家不主動進攻,信長也會率軍前來,而那時恐怕本家連還手之力都沒有了。
想到這裡,他立刻問道:“目前織田家有什麼動作?”
當他話音落下,只見一名近侍將門拉開,快步走到武田信玄身後,行禮說道:“回主公,織田家在奪取山城國之後,並未再出軍征戰,到目前爲止一直在休養生息,還請主公定奪。”
難道是信長就此滿足了?連武田信玄自己都不相信,織田信長野心極大,他以天下布武爲印,便證明了其一統天下的決心,現在休養生息,肯定是爲了謀取更大的利益,絕對不能讓他從上幾次大戰中恢復過來,不然本家恐怕就真的危險了。
想到這裡,只聽武田信玄開口說道:“織田信長現在的日子過的還真是安逸啊,好了,你去通知家中衆臣到評定室中等待,我有話說。”
武田信玄說完,不由冷冷一笑,自己可不能給織田家修養生息的機會,一定要讓他動起來,一定要讓他在征戰中大量消耗,只有這樣,本家纔有機會。
現在本紀雖然實力與其已經越拉越遠,但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如果這樣拖下去的話,那麼本家將會永遠失去與其一戰的資格,雖然看似冒險,但爲了一統天下,這樣的風險是必須要冒的。
如果勘助還在的話,肯定也會支持自己的,想到山本堪助,武田信玄不由長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