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太極的震撼

大明京城宵禁和戒嚴,大同以及宣府一帶,已經陷入到完全的慌亂之中。

崇禎二年底到崇禎三年初後金韃子入關的情形,再次出現。

其實大淩河城之戰後,這樣的情形,會數次出現,朝廷最爲精銳的遼東邊軍,在大淩河城之戰中,幾乎損失殆盡,皇上和朝中文武大臣很清楚,大明已經沒有可以直接與後金韃子抗衡的軍隊了。

皇太極率領的大軍,從大同入關,多爾袞率領的大軍,從宣府方向入關,兩路的後金韃子進入關內,橫行無忌,不管是兵部左侍郎、三邊總督洪承疇麾下的大軍,還是從遼東緊急調來防禦的大軍,都無法與後金韃子對峙,他們唯有固守城池,消極對待。

大同與宣府一帶的百姓,瞬間陷入到暗無天日的境況之中,他們家破人亡,房屋被燒燬,錢糧被掠奪,青壯人口被搶走,老弱婦孺被殘殺。

後金韃子所過之處,渺無人煙。

接連的勝利,明軍的孱弱,讓皇太極興奮,他胸懷天下,想到的就是徹底推翻大明王朝,入主中原,從數次征伐的情形來看,他和後金距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

至於說登萊新軍,也許征伐漠南蒙古的時候,皇太極腦子裡面還有一絲的印象,可是隨着數次作戰的勝利、掠奪的錢財和人口越來越多,皇太極已經想不到登萊新軍。

八月初,皇太極率領的大軍,兵鋒已經覆蓋整個的大同和宣府。

多爾袞建議,大軍可以朝着大明京城的方向進攻,皇太極沒有采納這個建議,根據斥候的偵查,大明京城周邊一帶尚未完全復原,百姓並不富裕,八旗軍士不可能攻陷大明的京城,此番作戰的主要目的,就是劫掠錢財和人口,朝着大明京城方向進攻,沒有太大的意義。

不過皇太極也沒有完全否定多爾袞的建議,如果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威脅大明京城,對於大明朝廷來說,也是沉重的打擊。

盛京的情形,皇太極同樣是關心的,征伐漠南蒙古之前,皇太極要求濟爾哈朗負責盛京的所有事宜,代善與多鐸協助,也就是說,盛京的諸多事宜,由濟爾哈朗拍板,代善與多鐸都不能夠做出決定,

對於濟爾哈朗,皇太極完全放心,但是他無法對代善和多鐸完全放心。

後金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皇太極廢除了四貝勒共同署理政務的規矩,將大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之後,後金的權貴已經沒有資格和能力與他叫板了。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皇太極同樣謹慎,依舊需要隨時知曉盛京的情形。

從盛京到宣府一帶,近三千里,斥候快馬稟報消息,異常的辛苦,好在八旗軍士習慣馬背上的生活,加之皇太極在關外不少地方設立有臨時的驛站,所以傳遞消息的速度很快。

這一點頗具諷刺意義,皇上和大明朝廷廢除了不少的驛站,導致信函以及消息的傳達,速度大大降低,皇太極卻在關外條件異常艱難的情況之下,設立了不少的驛站。

北直隸,保安州。

州城已經被皇太極麾下的八旗軍士拿下,而皇太極的行營,也設立在州城。

八旗軍的兵鋒已經席捲整個的保安州,多爾袞率領的前鋒,開始進入到順天府所轄的延慶,斥候偵查到,大明的京師進入到高度緊張的狀態之下。

皇太極已經不需要率領大軍四處的廝殺,他坐鎮保安州的行營,指揮大軍作戰。

大軍劫掠到大量的錢財以及人口,皇太極命令豪格,分別將錢糧和人口運送到盛京去,當然,屬於多爾袞以及阿濟格的錢糧與人口,他們也會派遣軍士,朝着盛京的方向運送,對此皇太極倒不會有什麼意見,按照朝廷定下來的規矩,多爾袞和阿濟格奮力廝殺,立下了不少戰功,其繳獲的錢財人口,除開必須上繳給朝廷的,其餘的屬於多爾袞與阿濟格所有。

從盛京來的斥候,進入到行營的時候,皇太極還在看多爾袞和阿濟格等人稟報的戰報。

多爾袞的戰報顯示,八旗軍士遭遇到了少量的抵抗,損失不大,應該說對於征伐大明的北直隸一帶,沒有多大的影響,且八旗軍在野外行軍的時候,幾乎遇不見明軍的抵禦。

看到斥候呈上來的火漆封口的信函,皇太極的臉色微微變化。

前往漠南蒙古征伐的時候,皇太極特意叮囑濟爾哈朗,如果有特別緊急的軍情,或者牽涉到朝廷穩定的事宜,用火漆封口的信函稟報。

拿起火漆封口的信函,皇太極的臉色微微發白。

站在下首的范文程,注意到了皇太極的臉色,他低着頭,也在暗暗擔心。

皇太極入關征伐,數次都帶着范文程,畢竟范文程是漢人,熟悉大明朝廷的諸多事宜,能夠給出一些不錯的建議。

鎮定了情緒之後,皇太極平靜的撕開了信函。

“這、這怎麼可能。。。”

皇太極一下子站起身來,臉色鉅變。

下首的范文程,嚇了一跳,身體有些微微的顫抖。

後金朝廷之中的爭鬥,范文程是知曉的,當初努爾哈赤病逝,定下了四貝勒理政的遺訓,當時的皇太極,雖然成爲了後金的大汗,卻沒有多大的實際權力,經過了數年的博弈,皇太極才剝奪和廢除了其餘三個貝勒的權力,真正掌握了大權。

難道說朝中出現了什麼變故,如果真的是這樣,後金迅速將陷入到風雨縹緲之中,要知道內耗是最爲損傷實力的。

范文程尚未完全清醒,皇太極開口了。

“文程,記得大明的登萊巡撫吳宗睿嗎。”

范文程稍微的楞了一下,很快開口了。

“大汗,奴才記得,這個吳宗睿,乃是大明朝廷的兵部右侍郎、督查院左僉都御史,登萊巡撫,崇禎二年二甲進士,一直都是在地方上爲官,大明剿滅登萊新兵叛亂的時候,吳宗睿立功了,被擢升爲登萊巡撫,後因爲固守了旅順島和金州等地,被擢升爲大明兵部右侍郎。”

皇太極的神色變得嚴峻,看着范文程,再次的開口。

“文程,你的記性不錯,我記得這個吳宗睿,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如果要我來比較,他怎麼都比不上你。。。”

皇太極的稱讚,范文程沒有一絲一毫的高興,他在皇太極身邊多年,豈能不知道皇太極的脾氣和秉性,

登萊巡撫吳宗睿,范文程還真的不是很熟悉,也沒有特別關注,相比較來說,大明朝廷之中的文武大臣,范文程比較熟悉的是孫承宗、洪承疇以及現任的兵部尚書張鳳翼等人,其次就是錦州總兵祖大壽等人。

吳宗睿麾下的登萊新軍,守住了旅順島和金州等地,七貝勒阿巴泰奪取旅順島和金州等地,作戰失敗,范文程認爲,最大的責任還是歸順的尚可喜,以及尚可喜麾下的漢軍,畢竟他們剛剛歸順,還沒有歸心,作戰肯定不會拼盡全力。

可是皇太極再次提及了吳宗睿,那就不簡單了。

范文程看向了皇太極,殊不知皇太極什麼都沒有解釋,對着皇室侍衛開口了。

“傳我的命令,多爾袞和阿濟格,迅速回撤,三日之內抵達保安州,駐紮保安州的所有軍士,集結待命,五日之後,大軍開拔,回到盛京。。。”

范文程大驚失色,現如今作戰如此的順利,尚可以劫掠更多的錢財人口,甚至可以威脅大明的京城,爲什麼突然撤兵。

范文程必須弄清楚原因,要知道多爾袞、豪格以及阿濟格等人,都沒有在皇太極的身邊,若是他們不理解皇太極突然撤兵的原因,很有可能將氣撒在他這個漢人的身上。

“大汗,大軍作戰順利,奴才覺得,短時間不需要撤軍。。。”

皇太極看了看范文程,微微嘆了一口氣,將手中的信函遞過去了。

范文程誠惶誠恐的接過了信函,仔細看起來。

信函是用滿文書寫的,范文程看起來有些艱難。

很快,范文程的身體顫抖了,他擡頭看着皇太極。

“大汗,這、這怎麼可能,登萊新軍怎麼可能拿下復州、永寧和蓋州等地。。。”

“文程,你沒有說完全,吳宗睿麾下的登萊新軍,不僅拿下了復州、永寧和蓋州等地,還斬殺了正紅旗城守尉阿斯哈,牛錄額真阿巴泰,這兩人我都是清楚的,阿斯哈作戰勇猛,算得上有勇有謀,至於阿巴泰,作戰還是不錯的,就是太想得到提拔,這還不算,駐守永寧的三百正紅旗軍士,駐守蓋州的一千正紅旗軍士,一千蒙古左營的軍士,幾乎全軍覆沒,被吳宗睿麾下的登萊新軍斬殺了。。。”

皇太極的臉上,寫着難以置信的震驚,如果不是濟爾哈朗火漆封口的信函,他是怎麼都不可能相信的,明軍的戰鬥力,他太清楚了。

范文程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了。

“大汗,是不是得到準確消息之後,再行做出撤軍的決定。”

皇太極微微搖頭。

“文程,你們漢人就是想得太多,濟爾哈朗的信函,沒有一個多餘的字,這麼大的事情,如果沒有知曉準確的情況,他是不會隨便用火漆封住信函的,好了,不用再說了,大軍馬上回撤,命令濟爾哈朗、代善與多鐸,一定要想方設法托住登萊新軍,我倒是要看看,這個吳宗睿,和他麾下的登萊新軍,究竟如何的厲害。”

第五百五十章 深遠的思考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輔易人(1)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七百零一章 掌控山東(6)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察言觀色(2)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爲己第九百三十章 定鼎之戰(14)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六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六十章 漕運三千營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筆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並非忠心(1)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頓軍務(2)第九百六十三章 就是攪局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梟雄末路(8)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七百五十三章 虛虛實實(2)第五百零三章 艱難抉擇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針對性部署(2)第九百一十三章 沉重打擊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六百七十章 自作孽第七百四十六章 聰明的張獻忠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八百六十八章 間接的攤牌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嘆第九百五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明悲歌(2)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七章 真正的變化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沒有餘地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猶豫和彷徨第二百九十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七百五十六章 臨機決斷(3)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第三百六十九章 準確的部署第七百八十一章 脣亡齒寒(3)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處發泄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勢漸成(2)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五百七十章 冒險一搏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詛咒大清國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戰(7)第四十一章 鄉試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一百三十七章 遭遇彈劾第一千章 微服私訪(1)第九百一十四章 盤剝第六百一十七章 犀利的說辭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瓶新酒(3)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二百七十四章 該來的終究要來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四百八十二章 隱性的危機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九十七章 陳靈雁的心思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三百一十五章 蓋州的收穫第八十五章 棘手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四百八十八章 總管第二百三十章 絕妙建議第三百六十章 炮兵的正式誕生第五百三十六章 暴怒之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梟雄末路(5)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七百八十八章 最頭疼的事(2)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饑荒第九百五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八百三十三章 殘陽如血(4)第四百六十章 合圍第五百二十七章 取捨之間第三十二章 彩頭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戰(3)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五百六十二章 吳三桂的想法(2)第一百八十九章 用人不疑第三百一十八章 竹籃打水第五百一十四章 嫌隙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道理第二百三十三章 務必精準第八百六十三章 強硬與柔軟(1)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五十八章 有些微妙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樣才痛快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七百八十二章 肺腑之言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禍不單行(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攻佔臺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