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

金礪選擇聽從李國翰的話語,打開了復州的城門投降。

李國翰與金礪的歸順,讓吳宗睿頗爲猶豫,如果心狠手辣,他完全可以斬殺兩人,向朝廷表功,還可以將投降的漢軍悉數交給朝廷處置,要知道歷史上的李國翰與金礪,分別是漢八旗之中正藍旗和鑲藍旗的旗主,是得到了皇太極高度肯定與讚譽的。

漢軍投降和歸順的軍士總數,超過了五千人,這是一個龐大的羣體,需要小心和認真的應對,如果引發了騷亂,將對此次的征伐造成難以挽回的重大影響。

包括李國翰與金礪等人,內心是敏感多疑的,他們曾經是朝廷大軍之中的一員,歸順後金韃子之後,與朝廷大軍展開了捉對的廝殺,包括他們麾下的漢軍,也是如此,現如今他們再次歸順朝廷,是不是能夠得到接納,還說不定。

一夜思索,吳宗睿想到了很多,他絞盡腦汁,想到了歷史上的明清戰鬥,想到了崇禎皇帝,想到了皇太極,天亮的時候,他已經做出了決定。

也就是這個決定,讓吳宗睿在日後的發展方面,走上了一條金光大道。

大軍拿下復州的第二天,劉寧率領的大軍,也抵達了永寧城。

兩路大軍終於會和了。

劉寧率領的大軍,征伐很順利,駐紮在柚巖和旋城的漢軍人數不多,每個地方僅有幾百人,看見登萊新軍的氣勢,他們早就嚇破膽了,兩處城池的漢軍,都是主動打開城門投降的,所以說,劉寧率領的一萬將士,還沒有經歷真正的廝殺。

兩路大軍會和之後,有關如何對待李國翰、金礪以及投降漢軍的事宜,擺在了眼前。

永寧城,原葛巴泰的府邸。

廖文儒、劉寧、羅典勇、羅典召以及秦大龍等主要將領,悉數來到了廂房。

吳宗睿正在廂房等候。

“昨日我聽到了議論,說到了李國翰、金礪以及投降漢軍的事宜,居然是登萊新軍尋常軍士說出來的,這樣的情形不正常,你們記住,有關大的決策部署事宜,下面不能有任何的議論,軍令如山倒,尋常軍士的任務,就是堅決執行命令,決不允許私下裡議論,今後如此再次出現這樣的情形,我就要追問你們的責任了。”

吳宗睿沒有留情,說的很直接,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官府,官吏對某項決定有看法,私下裡議論,尚可原諒,軍隊是絕對不行的,這樣的議論,有可能擾亂軍心,讓很多的軍令執行的時候打折扣。

廖文儒擡頭按着吳宗睿。

“大人,今後這樣的情形不會再次出現了。”

吳宗睿點點頭。

“登萊新軍今後將要面臨諸多的征伐,軍令貫通至關重要,不管是哪一級的軍官,接到命令之後,都要不折不扣的執行,哪怕是內心有意見和看法,也要憋在心裡,這纔是一支強悍的軍隊應該表現出來的作風。”

所有人都低着頭,沒有誰開口說話。

吳宗睿咳嗽了一聲,說到了正題。

“登萊新軍拿下了復州、永寧、柚巖和旋城等地,作戰很順利,值得肯定,我們俘獲了五千餘漢軍軍士,斬殺了後金正紅旗牛錄額真葛巴泰,生擒了一百四十七名後金正紅旗的軍士,漢軍總兵李國翰和金礪投降歸順。”

“登萊新軍取得的勝利是巨大的,但面臨的問題也是很實際的,如何處置歸順的漢軍,包括李國翰與金礪等人,還有一百多的後金正紅旗軍士,就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我曾經給李國翰承諾,懇求皇上和朝廷赦免他的罪孽,且讓他進入登萊新軍之中,出任登萊新軍的千總,這個許諾,你們都是知道的。”

“李國翰被後金的皇太極敕封爲墨爾根,也就是英明善戰的意思,金礪則是朝廷的武進士,應該說兩人都是人才,不過人才看放在什麼地方,能夠爲我們所用,就是人才,不能爲我們所用,那就是敵人,務必要除去。”

“下面有了議論,說明如何對待處置投降的漢軍軍士,包括李國翰和金礪等的事宜,已經成爲了所有人關注的事宜,你們都說說吧,直接說出你們的想法,不要有任何的顧慮。”

吳宗睿說完,廖文儒站起身來,看了看衆人。

“大人,我覺得這些歸順的漢軍軍士不可信,包括李國翰和金礪等人,都不可完全信任,兩人都是崇禎二年歸順後金韃子的,迄今已經有五年多的時間,這一次無非是被登萊新軍打敗了,沒有退路的情況之下,再次歸順朝廷。。。”

吳宗睿看了看廖文儒,打斷了他的話語。

“文儒,不用說那麼多的理由,就說該如何處置投降的漢軍,以及李國翰和金礪。”

廖文儒的臉漲的有些紅,畢竟吳宗睿以及給李國翰許諾了。

“文儒,我知道你想什麼,無非是我給了李國翰許諾,你拋開這些,直接說你的想法。”

廖文儒眨了眨眼,再次開口了。

“大人,我以爲,可以將李國翰和金礪兩人交給朝廷處置,投降的漢軍,也交給朝廷處置,大人可以向朝廷提出建議,至於朝廷怎麼處置,大人就不必過問了。”

廖文儒說完,劉寧、羅典勇、羅典召和秦大龍等人,都是連連點頭。

“看來你們都是贊同文儒的觀點和看法的。”

吳宗睿也站起身來,慢慢的踱步。

他的決定至關重要,一旦他做出了決定,衆人是絕對服從的。

可這個決定不好下,簡單的幾句話,關乎到數千人的生命。

將李國翰和金礪等人交給朝廷,無疑是將他們推上斷頭臺,遼東錦州總兵祖大壽,大淩河之戰被逼無奈歸順了後金,爾後找尋機會逃回了錦州,迄今爲止不敢到京城去,龜縮在錦州,而且對於朝廷派遣的任何人都是異常的小心和關注。

至於說投降的漢軍軍士,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最好的結局就是發配回到原籍,這些人回到老家之後,肯定擡不起頭來,會遭遇到衆人的指責,人言可畏,他們被逼的沒有辦法,很有可能做出一些極具破壞性的事情來。

將李國翰和金礪留在登萊新軍之中,吳宗睿需要承擔極大的風險,完全信任他們是不可能的,完全不信任也是不可能的,而且吳宗睿還要應對來自於皇上和朝廷的猜忌和懷疑。

廖文儒說的應對辦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疑是最好的。

但吳宗睿的想法不一樣。

後金能夠從偏遠的北方崛起,能夠統一中原和南方,首要就是其創始人努爾哈赤的驍勇,打下了不錯的基礎,而最關鍵的還是皇太極,皇太極以海納百川的氣魄,讓很多大明王朝優秀的將領歸順,爲自身所用,一方面削弱大明王朝的實力,增強自身的實力,另外一方面,也爲所有人做出了榜樣。

皇太極能夠做到的事情,吳宗睿難道做不到嗎。

思索片刻,吳宗睿終於開口了。

“文儒,你說的不錯,按照這樣的辦法處置,我們可謂是毫髮無損,還能夠得到皇上和朝廷的大力嘉獎,而且我也給李國翰和金礪等人爭取了,對外勉強說得過去。”

“如果我們滿足於固守登萊之地,滿足於目前的現狀,不想着繼續發展,不想着走出更遠的道路,那麼我們這樣做,是最爲正確的決定。”

“你們跟隨在我的身邊,有不少年頭了,這些年登萊新軍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你們都是清楚的,登萊新軍爲什麼能夠發展到如此的規模,你們也是知道的。”

“登萊新軍征伐復州和永寧等地,已經展現出來不俗的戰鬥力,可以說,今後我們就是正面應對後金的滿八旗,也無所畏懼。”

“走到這一步,登萊新軍已經面臨一個最爲重要的轉折點,那就是下一步究竟該怎麼辦,是固步自封,保存實力,還是大踏步前進,不斷髮展壯大。”

“你們也許覺得,我所說的問題不存在,登萊新軍肯定是需要不斷髮展壯大的。”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該怎麼樣發展,是海納百川,還是固步自封。”

說到這裡,吳宗睿的臉色變得異常嚴肅。

“文儒,劉寧,你們是登州總兵和萊州總兵,你們的一言一行,對於所有將士的影響是很大的,這些年以來,你們不斷進步,已經能夠很好的指揮作戰了,但是,你們不能夠滿足於這方面,還要有更加遠大的目光,更爲強大的自信。”

“自信是什麼,就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篤定,就是相信自身能夠面對任何的問題,能夠解決任何的問題。”

“你們還缺乏自信。”

“想想後金的皇太極,敢於招募我大明朝廷的任何文武官吏,哪怕有些人臨時歸順,爾後又反叛,也不在乎。”

“錦州總兵祖大壽,就是最好的例子,大淩河城之戰,祖大壽被迫投降後金,歸順皇太極,旋即再次反叛,回到了錦州,看看皇太極,氣急敗壞了,並沒有。”

“這就是強大的自信。”

“後金的皇太極,滿八旗的軍士,蒙古左右營的軍士,都是我們的對手,如果我們沒有強大的自信,怎麼打敗他們。”

說到這裡,吳宗睿停頓了一下。

“我想,你們聽懂了我的話,就知道該如何處置李國翰、金礪以及投降的漢軍了。”

第四十章 預測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鬥力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見洪承疇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應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說的心思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遭遇危險(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還算鎮定第三百八十六章 各官免送第六百六十八章 攻心記(2)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針對性部署(1)第二百九十五章 精準的分析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事爆發第八百零四章 張東濤的部署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擊(1)第三百零六章 聲東擊西(5)第九百七十一章 必要的伏筆第一百三十七章 遭遇彈劾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五百九十九章 虛報與誤判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下手第二百六十六章 死裡逃生(2)第五百三十章 三軍協同(1)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九章 拜見先生第九百九十四章 皇家日報(1)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末路(6)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承第六百八十六章 生死抉擇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梟雄末路(9)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攻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葉臣的悲哀第九百九十六章 皇家日報(3)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1)第八百八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七百零四章 掌控山東(9)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計前嫌?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聲嘆息(1)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一百六十二章 敲詐第七百五十五章 臨機決斷(2)第五百四十二章 登萊的佈局第五百一十四章 嫌隙第八百九十四章 原形畢露(1)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一百九十七章 難題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禦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梟雄末路(8)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九百六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四百五十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厲害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五百零四章 遼東起步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塵埃落定(1)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瓶新酒(3)第四百三十二章 拼死一搏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八十五章 棘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攻心第六百九十四章 暗度陳倉(4)第二百八十一章 商會第五十章 趕路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五十九章 巧妙應對第七百八十二章 肺腑之言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饑荒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末路(9)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轟動第二百九十五章 精準的分析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可死拼第一千零二十章 孤膽英雄(3)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開門紅(3)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四十章 預測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算是反思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四百一十二章 各方的新動向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點不同第八十一章 碰撞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戰(13)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四百零八章 暴發戶的感覺第五百二十八章 精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