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擴大業務

廖文儒和劉寧同時返回青州。

劉寧在德縣等候的第四天,廖文儒率領的軍士回來了,兩路人馬回合之後,回到青州。

楊一鵬倒是沒有在京城設下什麼圈套,十顆夜明珠安全送達目的地。

他們回到青州的第二天,中年人再次出現在信義押司,送來了另外的五萬兩白銀,取走了廖文儒從京城帶來的信函,歸還了信義押司寫下的收條。

第一次的押運任務,以信義押司損失三十一人爲代價,完成了任務。

這三十一人中,有二十五人在拼殺中陣亡,有六人因爲傷勢過重,救治不及身亡。

其餘還有四名重傷的軍士,命是保住了,今後能不能上戰場廝殺,還要看恢復的情況。

信義押司獲得了十萬兩白銀的酬勞,二百多匹戰馬和西南馬,少量的弓箭和軍械。

吳宗睿和楊一鵬沒有撕破臉皮,雙方都沉住了氣,沒有絲毫的動作。

信義押司的名聲倒是打出去了,很短時間之內,青州、登州、萊州和濟南等地,都在傳揚信義押司,說是信義押司的實力雄厚,可以押送任何的物資。

青州府城內的信義押司門市,瞬間忙碌起來。

劉友鬆變得異常忙碌,迎接數不清的士大夫家族之人,以及諸多的商賈。

山東境內的押運任務是不用多說的,詢問最多的還是開闢從南方前往北方的押運任務,譬如說從南直隸前往河南、山西和陝西等地的押運任務。

對於信義押司來說,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南方不少地方的貨物,通過漕運抵達德縣等地,需要下船,接着通過陸路運送到河南、山西以及陝西等地,誰都知道陝西流寇猖獗,若是運送貨物的隊伍遭遇到流寇的侵襲,貨物必定會損失。

正是因爲陝西流寇猖獗,山西與河南等地有大量的土匪,所以陸路運輸幾乎斷絕,而往這些地方押送貨物,風險太高,報酬也不是很豐厚,畢竟運送的大都是日用的物資。

信義押司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接不接這些押運的任務。

至於說士大夫家族,絕大部分都是要求押送金銀珠寶都貴重物資的,這些金銀珠寶一般情況之下都會送完京城,或者家族子弟爲官的其他地方。

劉友鬆很有心,將所有客人諮詢的問題,都記錄下來。

“我以爲,信義押司短時間之內,還是不要將押運的任務拓展的太廣,特別是陝西、山西與河南等地,這些地方情況複雜,稍不小心託運的貨物就會損失,而且押司的軍士安全得不到保證,至於說有人懇求將陝西、山西與河南等地的金銀珠寶等錢財運送到南方,或者是運送到北直隸,這倒是可以考慮,金銀珠寶便於攜帶,就算是遇見了流寇和土匪,也能夠迅速的撤離,至於那些日常的物資,押運的時間長,難度太大。。。”

廖文儒說的很順暢,應該是經過了長時間的思考。

廖文儒提出的意見,大都是考慮到軍士可能面臨的困難,特別是那些危及生命的押運任務,還是不要接手的好。

吳宗睿扭頭,看向了曾永忠。

廖文儒的意見,應該是代表了軍方。

曾永忠思索了好一會,才慢慢開口。

“我覺得,陝西、山西與河南的押運任務,還是可以接受,只不過信義押司可以區別對待,每一次的押運,貨物量要大,且若干的小批量貨物,可以集中起來,一次性的押送到目的地,且回程的時候,可以攜帶金銀珠寶等迴轉,這樣兩頭能夠銜接起來。。。”

。。。

大家都看向吳宗睿,等待拍板。

吳宗睿站起身,走到了中間。

“信義押司成立的初衷,諸位都是清楚的,既然我們的押運業務已經拓展開來,就要承接所有的押運任務,陝西、山西、河南以及北直隸等地,的確存在很大的危險,不過我們押司就是要直面危險的,若是畏首畏尾,豈不是違背了押司的初衷。”

“我們的軍士需要磨鍊,真正的磨鍊,上一次前往北直隸押送夜明珠,數百名軍士受到了鍛鍊,他們展現出來的氣勢,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而且我們接受諸多的押運任務,也能夠趁此機會進一步的壯大實力,諸位想想,我們的押送業務拓展到南北各地,豈不是需要大量的押送人員,如此情況之下,我們招募更多的人進入到信義押司,就算是朝廷,也是無話可說的。”

“押司乾的就是刀口舔血的事宜,如果怕死,就不要想着這件事情。”

“大浪淘沙,我相信經歷數次押運的磨礪,我們的軍士一定能夠尋思的強壯起來。”

“押司已經成立,我想軍士的軍餉也應該有所調整,尋常軍士每月的軍餉,以三兩銀子爲基礎,參與押運任務多的軍士,獲得的報酬更多,目前我們是安排諸多的軍士輪流從事押運的任務,日後我們會實行挑選,讓那些能力突出的軍士,更多的承擔押運的任務。”

“軍官的挑選,押運任務完成好壞的情況,可以用來考慮,那些面對廝殺沉着冷靜的軍士,完全可以提拔爲軍官。”

“不要怕死人,我們越是怕死人,做事情就可能畏首畏尾,到頭來損失會更大。”

“先生,你將我的意見告知劉友鬆,讓他多辛苦一些,凡是承接的陝西、河南與山西等地的押運任務,該合併的合併,貨物需要達到一定的規模,纔會押運,至於說押運的費用,也要區別對待,陝西是押運費用最高的地方,山西其次,河南的按照我們定下的規矩收取費用,我想急於運送貨物到這些地方去的,都是不一般的商賈,他們出得起銀子。”

“需要注意的是,信義押司的生意好起來了,審覈要更加的嚴格,很多人都盯着我們信義押司,巴不得我們出現什麼問題,對於那些故作神秘的生意,不管對方是什麼來頭,都不要輕易的接手。”

。。。

吳宗睿的話語,定下了信義押司今後發展的方向。

衆人都散去了,廖文儒和劉寧留下來。

“文儒,劉寧,我知道你們擔心軍士的損失太大,這些軍士都是你們一手一腳培養起來的,有人陣亡重傷你們會不好受,不過你們要記住,慈不掌兵,我們不會故意將軍士送到危險的地方,可我們也不允許軍士安逸享樂,若是出現那樣的情形,我們的軍士就會逐漸成爲廢人,關鍵時刻拖後腿。”

“各地衛所的軍士,包括漕運兵丁的情形,你們都看見了,在德縣,漕運總兵府組織了數百名最爲精銳的軍士,挑戰我們不足兩百的軍士,結果是漕運五軍營的軍士大敗,由此可見,他們的戰鬥力究竟如何。”

“我早就說過,我們的軍士必須成爲不折不扣的鐵軍,能夠應對任何危險的局面,能夠戰勝任何強悍的對手,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必須讓他們不斷的接受危險和挑戰,只有經歷一次次血與火的磨礪,他們纔會真正的強悍起來。”

“凡是在押運過程之中殞命的軍士,要拿出足夠的銀兩撫卹,這方面千萬不要剋扣,我們的所作所爲,所有的軍士都看在眼裡,賞賜陣亡的軍士,每名軍士二百兩白銀的撫卹,已經在軍中引發了巨大的反響,想來也是,朝廷軍隊陣亡的軍士,每名軍士的撫卹不足二十兩銀子,而且還要遭遇到諸多的剋扣。”

“我們的軍隊,軍機軍規異常的嚴格,那麼餉銀也要有足夠的保證,至少軍士能夠依靠餉銀來養活家人,如此才能夠讓軍士歸心,讓軍士對軍隊有真的的歸屬感。”

“文儒,劉寧,我再次的強調,軍機軍規是我們軍隊的靈魂,決不能丟失,不管是軍中什麼人,哪怕是你們,也絕對不能夠違背軍機軍規,否則就會遭遇到嚴厲的懲戒。”

“近段時間,我聽聞了駐紮登州和萊州軍士的諸多事宜,這些軍士大部分都是遼東漢人,不僅是登州和萊州的百姓農戶害怕他們,甚至青州這邊的百姓,對他們也是噤若寒蟬,外界傳聞說他們很厲害,作戰勇猛不怕死,戰鬥力很強,依我看,他們沒有絲毫的戰鬥力,一支沒有軍機軍規約束的軍隊,那就不是軍隊,是土匪。”

“我們信義押司往登州和萊州押運貨物錢財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他們,若是他們不主動挑釁,我們就不予理睬,若是他們找茬甚至是搶劫貨物,那我們就毫不客氣的動手,對他們不要留下任何的情面,若是鬧出什麼事情來,我來承擔。”

。。。

吳宗睿說的有些激動,特別是說到後面,提及登州和萊州駐軍的時候,情緒明顯不是很好,這讓廖文儒和劉寧感覺到奇怪,可他們不敢也不會開口詢問。

吳宗睿強調的軍隊的軍機軍規,這一點已經刻進廖文儒和劉寧等軍官的腦海,他們是絕不會違背的,其實遵守軍機軍規不是那麼複雜,說到底就是四個字,秋毫無犯。

第一百八十二章 穩準狠(1)第七百六十八章 足夠膽大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八十四章 簡單與複雜第三百七十三章 末路(2)第四百零八章 暴發戶的感覺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悵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拼死一戰(4)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戰(7)第四十七章 父親續絃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詛咒大清國第四百九十章 暫時的奔波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一般的見識(2)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應第二百二十五章 也許是天意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撞鐵板(1)第一百九十章 啞巴吃黃連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一百一十九章 太震動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六百三十章 閃電戰(4)第三百二十七章 難以兼顧?第二百二十八章 於心何忍第七百一十二章 殘存的希望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一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五十二章 繼承人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八百四十五章 最後的掙扎(4)第三百五十二章 殘陽如血(4)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精準預測第七百四十三章 感覺很不好第五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的想法(1)第二百六十七章 背鍋之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鍵的關鍵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決定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九百一十四章 盤剝第五百一十五章 犯忌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較量(5)第九百二十章 定鼎之戰(4)第三百九十五章 痛快(3)第九百一十七章 定鼎之戰(1)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九百八十六章 撐腰的背後第一百九十九章 趙氏家族第六百八十五章 一觸即潰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興志的禮物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大打擊(1)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三百三十一章 局勢驟變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六百五十八章 襄陽陷落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戰(7)第二百四十九章 漕運變故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七百六十九章 盲目的自大(1)第四百八十八章 總管第一百三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八百零五章 孫傳庭的決斷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定要留住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四百八十八章 總管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緊急調整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險惡用心第十七章 危機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第一百九十章 啞巴吃黃連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五百四十六章 首輔易人(2)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九百五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新年的部署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六百五十八章 襄陽陷落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斷了念頭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節第六百六十八章 攻心記(2)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八十四章 簡單與複雜第五百八十三章 史可法的擔憂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梟雄末路(12)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乘勝追擊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