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

瀋陽,大政殿,暖房。

地上散落不少瓷片,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奏摺,多爾袞臉色鐵青,已經呆坐好長時間了。

遼陽城之戰徹底失敗、鄭親王濟爾哈朗以身殉國的消息傳來的時候,多爾袞的腦子裡面一片空白,他壓根無法承受這樣的消息,報信的斥候被拖出去斬殺了,衆人的勸解根本無法壓制住多爾袞的怒火,他很清楚遼陽城之戰的失敗意味着什麼。

險些成爲大清國皇帝的多爾袞,還是有着巨大的雄心,他想着振興大清國,想着完成父皇努爾哈赤以及先皇皇太極的遺願,希望滿人能夠入主中原,一統天下,身爲大清國的攝政王,重權在握,多爾袞一步步的朝着這個計劃努力,他首先穩定滿人權貴,穩定大清國的局勢,集中權力,接着整頓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擴充軍隊的力量。

皇太極病逝的時候,八旗軍的總兵力不足三十萬,經過多爾袞數年的努力,八旗軍的總兵力達到了四十餘萬,且軍隊的戰鬥力不錯,特別是正白旗和鑲白旗,力量得到極大的擴充,其戰鬥力也是八旗軍之中最爲驍勇的。

多爾袞也重視農耕和經濟,只是大清國的經濟基礎太過於孱弱,他有心無力,而且在集中權力的過程之中,爲了能夠得到滿人權貴最大的支持,他也曾經妥協,默許滿人權貴對漢人的凌辱,排擠和打壓朝中的漢人,其中范文程和寧完我就是最好的例子。

多爾袞清楚,大清國離不開漢人,所以他已經決定在徹底穩定朝政之後,重新啓用范文程等漢人,可惜的是,關鍵時刻,登萊新軍突然發起了對大清國的進攻。

多爾袞殫精竭慮,他將登萊新軍的入侵看做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從財力方面來說,大清國是遠遠比不上大吳王朝的,所以唯有在軍事上面取得了勝利,才能夠爲大清國爭取到雄霸天下的機會,爭取到足夠的時間,所以多爾袞一口氣派遣了大清國一半的兵力前往遼陽城,擺出了與登萊新軍決戰的架勢,領兵的大帥濟爾哈朗,也是大清國的攝政王,作戰勇猛,用兵謹慎,強於多鐸和阿濟格等人,所以多爾袞也是放心的。

如此情況之下,遼陽城之戰的慘敗,多爾袞無法接受,二十萬大軍,灰飛煙滅,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不復存在,這樣的慘狀大清國從未出現過,想當年,父皇憑藉着十三副鎧甲起兵,幾十年時間,鑄造了強大的大清國,先皇皇太極勵精圖治,打造了滿八旗之外的蒙八旗和漢八旗,讓大清國的軍事力量空前強大。

可這一切,轉瞬間灰飛煙滅了。

十歲的福臨和皇宮侍衛進入暖房的時候,多爾袞臉上勉強擠出了一絲的笑容。

“臣見過皇上。。。”

“皇叔不必多禮了,朕聽聞皇叔心情不好,專門來看看的。。。”

多爾袞被福臨尊稱爲皇叔,這是其母親皇太后的意思,儘管福臨的年紀不大,不過在皇宮之中,見識不少,有些事情也隱隱能夠明白了。

“臣剛剛身體有些不適,現在好多了,皇上專門前來,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啊。”

福臨看着多爾袞搖搖頭,他這個小皇帝還沒有親政,朝中的大小事宜都是多爾袞直接處理的,所以說除開早朝的時候,端坐在御輦之上,看着下面的衆多文武大臣擺擺樣子,其餘時候都是在後宮,要麼是聽先生講課學習,要麼就是習武練劍騎馬。

“皇叔沒有什麼事情就好,朕沒有事情,就是來看看,那皇叔忙着,朕走了。。。”

看着福臨的背影,多爾袞的眼神有些複雜,朝中早就有部分的滿人權貴暗地裡攛掇,擁戴他多爾袞成爲大清國的皇帝,廢掉福臨,不過多爾袞不會這樣做,也不敢這樣做,且福臨身後的莊妃,也是很厲害的女人,多爾袞不能夠掉以輕心。

多爾袞站立在原地,看着福臨離開,沒有送出暖房,這個時候他沒有心情想那麼多,大清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遼陽城陷落,登萊新軍正朝着瀋陽開拔,鎮北關被登萊新軍佔據,八旗軍北撤的道路被完全封閉,留給多爾袞決定的時間不多了,他想到了濟爾哈朗的建議,徹底放棄瀋陽,率領八旗軍前往鎮北關,徹底打敗駐守鎮北關的登萊新軍,朝着北方撤離,一旦滿八旗的軍士回到了熟悉的北方,馬上就能夠立足。

這個建議,的確是最好的選擇,可多爾袞不敢做出決定。

瀋陽城內,居住這大量的滿人權貴,滿八旗的家眷則是散落在瀋陽城內和周遭,如果徹底放棄瀋陽,帶着滿八旗家眷前往鎮北關,就是浩大的工程,多爾袞可不敢放棄這些人,僅僅是顧着八旗軍的軍官軍士,如果他那樣做了,滿八旗的軍士很有可能造反。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固守瀋陽城池,集中大清國的力量,徹底打敗入侵的登萊新軍。

多爾袞不敢冒這樣的險,儘管在他的內心,有着一種衝動的雄心,期盼能夠親自率領大軍,在瀋陽周遭徹底打敗登萊新軍。

二十萬大軍的覆滅,讓多爾袞清醒了很多,登萊新軍不同於明軍,他們無比驍勇,登萊新軍的主帥足智多謀,稍有不慎,八旗軍很有可能徹底覆滅。

遼陽城之戰消息傳來之前,多爾袞已經做出了一些安排,阿濟格率領部分的正白旗軍士前往鐵嶺,馳援多鐸和鑲黃旗,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打敗鎮北關的登萊新軍,牢牢的掌控鎮北關,保證大軍被北撤道路的暢通。

不過多爾袞沒有特別強調,他讓多鐸和阿濟格兩人見機行事。

多鐸與正黃旗的索尼和鰲拜等人不和的消息,已經傳到了瀋陽,這也在多爾袞的預料之中,或許這一次能夠藉助多鐸的手,除掉鑲黃旗之中一些礙手礙腳的滿人權貴。

皇宮侍衛進入暖房的時候,多爾袞面無表情的開口了。

“速去請禮親王到大政殿,你們記住,態度一定要恭敬,禮親王近來身體不是很好,你們可稟報禮親王,事情緊急,請禮親王一定前來。。。”

。。。

“咳咳咳。。。”

劇烈的咳嗽聲中,代善感覺到喉頭一股甜味涌上來,他連忙用手巾捂住了嘴。

手巾的顏色很快變紅了。

跪在地上的斥候低着頭,壓根不敢擡頭看,也不知道代善居然吐血了。

臉色瞬間發白的代善,對着跪在地上的斥候輕輕的揮手。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斥候不敢耽誤,連忙起身,轉身離開,一刻都不停留。

管家進入了書房,看見手持紅色手巾的代善,臉上的神情瞬間變化。

“大老爺,您這是怎麼了,奴婢去找郎中來。。。”

代善輕輕的嘆了一口氣。

“管家,不用了,老毛病了,剛剛斥候稟報的消息,你也聽見了吧。。。”

管家眼角涌現出來淚花,撲通的跪下了。

“大老爺,正紅旗和鑲紅旗的軍士就這麼去了,奴婢替您不服氣啊。。。”

代善的臉上浮現出來一絲微笑的神情。

“管家,不用那麼傷心,我看大清國也維持不了多長的時間了,多爾袞何必發那麼大的脾氣,居然斬殺了報信的斥候,好了,你去準備一下吧,我想皇宮侍衛馬上就要到府邸來了,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多爾袞一定會讓我到大政殿去的。。。”

代善的話語,已經將管家的臉嚇得煞白,他不敢想象,如此厲害的大清國,居然也不行了嗎,這怎麼可能啊。

“大老爺,您的身體都這樣了,奴婢替您回絕皇宮侍衛吧,您好好歇息。。。”

代善對着管家瞪起了眼睛,有些生氣的開口了。

“管家,都這個時候了,我的身體算什麼啊,大清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我留在府邸裡面養病,能夠心安嗎,你馬上去做好準備,將熬製的藥端來,我喝了之後,準備到大政殿去。。。”

管家只能夠站起身來,往書房外面走去。

代善顫顫巍巍的站起身來,正紅旗和鑲紅旗軍士的覆滅,對他的打擊是巨大的,不知道正紅旗和鑲紅旗的那些家眷知曉此事之後,會是什麼樣的反應,這一切,恐怕只有代善親自出面,才能夠穩定下來。

其實代善一直有着危機感,多爾袞出任大清國的攝政王之後,主要的精力全部都集中到權力的爭奪上面去了,好多的事情都耽誤了,最近一年多時間以來,多爾袞雖然開始關注軍隊和民生的事宜,可時間比較過去好幾年了。

遠離朝廷的代善,還是希望大清國能夠繁榮昌盛,直至一統天下,可惜這個願望,眼看着落空了,當下大清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朝廷是不是還能夠存在,都不好說了。

代善想到了濟爾哈朗,也許當初的濟爾哈朗,已經預料到這樣的結局,所以在寫給朝廷的奏摺之中,強烈建議拿下鎮北關。

喉嚨裡面再次出現甜腥的味道,代善努力壓制下去,站直了身子。。。

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運碼頭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展的速度第一千零九十章 撞鐵板(2)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禍不單行(2)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舉風波(6)第六百零九章 當主神器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報(2)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末路(17)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擊(1)第六百八十五章 一觸即潰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摧枯拉朽(5)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四百八十三章 轉嫁矛盾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及時的提醒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三百七十七章 末路(6)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四百六十章 合圍第一千零三章 微服私訪(4)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穩不住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餘音繞樑第四百一十八章 覺華島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拼死一戰(2)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鄭成功的驚喜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任務第八百四十章 功虧一簣(3)第七百九十四章 鐵腕手段(5)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四百一十章 大度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生死時刻第一百零六章 道不同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收穫第三百零二章 聲東擊西(1)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圖第四百七十四章 果斷的決定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三百零一章 膽量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四百七十七章 慢慢影響第五百五十章 深遠的思考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該出手就出手第二百一十四章 慘敗的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點煽動第二百八十五章 偶遇陳奇瑜第七百五十七章 滅頂之災(1)第三百三十三章 加急情報第二百一十九章 從頭再來第三十六章 直抒胸臆第四百五十七章 徹底瘋狂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立規矩(1)第一百五十九章 條件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可小視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察言觀色(1)第九百四十六章 這就是底氣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九百零九章 必要的包容第六百二十五章 可悲可嘆第一百四十七章 瑣碎的家務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六百三十六章 楊嗣昌的掙扎第二百零九章 遼東漢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嘆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場空第一千零八十章 穩定南方(1)第一百五十一章 犯忌的臭棋第一百七十章 適可而止第九百八十四章 出征目的第九百七十五章 科舉風波(3)第九百七十九章 科舉風波(7)第五百八十五章 權衡利弊(1)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一百六十六章 女兒好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摧枯拉朽(7)第六百五十七章 李定國的決斷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緒必須清楚第九百九十四章 皇家日報(1)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規矩第一百二十五章 仕途之路第三百零一章 膽量第九百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八十七章 見微知著第八十五章 棘手第九百三十二章 定鼎之戰(16)第六十九章 提親第三百四十五章 萬無一失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墜入深淵第四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機會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