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緊急調整

(新型冠狀病毒肆掠好長時間了,我也跟着忙活了好一陣子,所以斷更了好些天,對不起讀者大大了,我祈禱病毒早些被戰勝,加油中國,加油湖北,加油武漢。)

吳三桂的奏摺,吳宗睿翌日就看到了。

曾永忠和廖文儒進入大殿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吳宗睿的神情頗爲嚴肅。

還沒有來得及行禮,吳宗睿就開口了。

“吳三桂這一次立下了大功,這封奏摺你們都看看吧。。。”

曾永忠和廖文儒看奏摺的時候,吳宗睿的神色依舊有些嚴肅。

一刻鐘時間過去,吳宗睿再一次開口了。

“先生,文儒,吳三桂的這封奏摺,你們是怎麼看的。。。”

曾永忠看了看廖文儒,在牽涉到登萊新軍的事情上面,大都是廖文儒首先開口,不過這一次,廖文儒還是低着頭,沒有首先開口回答的意思。

略微的思索了一下,曾永忠開口了。

“皇上,臣覺得,張獻忠直接前往黃州府城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很有可能是孫可望前往黃州府城,張獻忠則是坐鎮成都。。。”

一邊說話的時候,曾永忠的神色不是很好。

吳宗睿笑了笑。

“先生,您是不是覺得不大好開口,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孫可望與李定國之間的關係本就不是很好,張獻忠作爲皇帝,一定要牢牢的掌控兩人,孫可望與李定國之間的矛盾越大,對於張獻忠來說就是越有利的,他可以居中協調,穩固自身的地位。。。”

曾永忠有些着急,臉色也微微的紅了。

“皇上,臣不是這個意思,臣只是覺得,張獻忠沒有必要千里奔襲,前往黃州府城去指揮作戰,再說了,鄭成功率領十萬大軍進擊湖廣,其麾下軍士的戰鬥力不是很強,張獻忠沒有必要如此的大動干戈。。。”

吳宗睿的臉上再次露出笑容,看向了廖文儒。

廖文儒已經擡起頭來了。

“皇上,臣覺得,吳三桂奏摺裡面已經說過了,張獻忠可能在黃州府城,這都是來自於劉文秀的分析,這等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夠肯定,臣也覺得曾大人說的有些道理,張獻忠不必要勞神費力的前往黃州府城,派遣孫可望前往黃州府城,已經足夠重視。。。”

吳宗睿看了看兩人,神情再次變得嚴肅。

“先生,文儒,你們二人都知曉帝王心術,你們的話語之中,也透露出來這等的意思,不過你們忘記了一點,張獻忠乃是草民出身,可以說登上帝位的他,腦子裡沒有那麼多的帝王心術,再說了,大西軍完全在張獻忠的掌控之中,孫可望與李定國都是他的義子,不管是在大西軍之中的威望,還是在朝廷之中的地位,他們聯合起來都沒有辦法與張獻忠抗衡,面對他們的時候,張獻忠何必使用帝王心術。”

“劉文秀瞭解張獻忠,所以做出了這等的分析,我認爲很有道理。”

“張獻忠很有必要親自前往黃州府城指揮此次的戰鬥,理由有三。”

“第一,韶關方向發現了近十萬的大西軍,調遣如此規模的大西軍軍士,唯有張獻忠能夠做到,情報司偵查到,四川和湖廣共有大西軍軍士五十萬人,駐守湖廣的大西軍軍士十五萬人,由李定國直接指揮,四川境內有三十五萬大西軍的軍士,鄭成功率領大軍進擊湖廣,張獻忠調遣二十五萬軍士,其目的非常明確,打敗鄭成功和高傑。”

“至於說張獻忠爲什麼要這樣做,這個理由就簡單了,張獻忠一旦打敗了鄭成功與高傑,就能夠徹底穩定南方的局勢,也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登萊新軍了。”

“第二,快刀斬亂麻,當下的局勢,對於張獻忠來說是很不利的,隆武朝廷派遣大軍兩路進擊,南直隸駐紮有登萊新軍,撓得不好,張獻忠可能面臨兩線作戰的窘境,如此情況之下,張獻忠能夠徹底打敗鄭成功和高傑,就能夠在最短時間之內穩定南方的局勢,包括直接掌控廣東和廣西的局勢,要知道高傑已經佔領了廣東行省。”

“同時,張獻忠能夠分析局勢,對於他和大西朝廷來說,隆武朝廷還是好應對一些。”

“第三,一箭雙鵰,四川境內的局勢還不是很穩定,包括秦良玉等人,一直還在反抗,各地局勢不穩定,讓張獻忠大爲頭疼,如果他能夠徹底打敗鄭成功和高傑,能夠威脅到隆武朝廷,對於秦良玉等人來說,就是最大的震懾,也會讓秦良玉等人失去鬥志。”

“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我斷定,張獻忠親自前往黃州府城,指揮此次的戰鬥。。。”

吳宗睿做出了果斷的分析之後,曾永忠和廖文儒的臉色都有些白了。

廖文儒看了看曾永忠,有些遲疑的開口了。

“皇上,黃州府城駐紮的僅僅一萬軍士,如此情況之下,吳三桂如果突襲黃州府城,甚至是攻陷黃州府城,豈不是能夠直接擒獲與斬殺張獻忠嗎。。。”

曾永忠也跟着開口了。

“皇上,臣覺得,這是最佳時機,務必讓吳三桂不惜一切代價,攻陷黃州府城。。。”

吳宗睿敲了敲桌案上面的地圖,慢悠悠的開口了。

“四川與湖廣境內有五十萬大西軍的軍士,登萊新軍最爲主要的目標,除開張獻忠,還有大西軍,當然,能夠首先斬殺與擒獲張獻忠,就等於是打消了大西軍昂揚的鬥志,孫可望此人,你們應該分析過,他一直想着做大西國的太子,期盼能夠登上皇位,我可以斷定,一旦我們攻陷黃州府城,擒獲與斬殺了張獻忠,孫可望一定會自立爲王,打着給張獻忠報仇的旗號,做大西國的下一任皇帝。”

“吳三桂與劉文秀的分析非常重要,這個機會一定要抓住,吳三桂已經率領大軍進擊黃州府城,如果作戰順利,拿下黃州府城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突襲時一個方面,更加重要的是穩固戰鬥成果,藉機平定湖廣與四川的局勢。”

“成都距離黃州府城兩千多裡地,駐守成都的孫可望根本沒有辦法馳援,韶關距離黃州也有千餘里,李定國同樣無法馳援,不過我們的目的不一樣,不僅僅是生擒與斬殺張獻忠,還要徹底拿下四川與湖廣,所以我們的作戰部署,要緊急調整。”

“第一,命令張東濤和李巖,不惜一切代價,必須死死的拖住李定國,讓李定國無法馳援黃州府城。”

“第二,命令吳三桂,務必要封鎖消息,不讓駐守成都的孫可望知道任何的消息。”

“第三,駐守北直隸的登萊新軍,抓住時機出動,十萬人進擊成都,吳三桂拿下黃州府城之後,不必停留,馬上前往成都府城作戰。”

說到這裡,吳宗睿看向了曾永忠和廖文儒。

“局勢變化很快,我們先前的佈局,沒有想到會有如此好的局面,想不到張獻忠親自前往黃州府城指揮作戰,張獻忠大概是覺得,登萊新軍不可能出動,所以他要抓住這個時機,親自率領大軍,徹底打敗鄭成功與高傑,滅掉隆武朝廷的鬥志,可惜啊,張獻忠做夢都想不到,這一切都是我們的佈局。”

“時間很緊,吳三桂率領的八萬軍士,已經前往黃州府城展開進攻,按照我們的分析,五天時間之內,吳三桂可以拿下黃州府城,我多嘴一句,吳三桂派遣劉文秀前往韶光,協助張東濤作戰,這個安排很不錯,讓劉文秀避免了掙扎。”

“明日十萬登萊新軍將士,務必出發,直接進入四川作戰,短時間之內調集十萬大軍進入四川作戰,難度有一些大,不過必須要做到。”

“軍士調集的事宜,文儒直接負責,糧草供給的事宜,內閣負責,還要請先生多多操心,你們都要記住,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我們不要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了。。。”

曾永忠和廖文儒兩人同時抱拳稽首行禮。

吳宗睿已經站起身來,對着兩人揮揮手,朝着大殿的外面走去。

穿越十九個年頭了,隨着歷史洪流的變化,吳宗睿需要更多的智慧來把控局勢,完全依靠對歷史走向的分析已經不夠,不過他已經掌握了最好的辦法,那就是集中衆人的智慧,因爲敢於放權,信任麾下的文武大臣,所以吳宗睿能夠得到最好的意見和建議。

強悍的登萊新軍,是吳宗睿最大的依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道理,他很清楚,所以皇家銀行負責集聚錢財,發展商貿讓府庫更加的充盈,而發行皇家日報,則是最大限度的籠絡人心。

這一些,是歷史上任何帝王都做不到的。

憑着這個穿越的優勢,吳宗睿有足夠的信心統一天下。

軍事上的勝利,僅僅只是一個方面,還要取得政治上的優勢,這樣才能夠凝聚人心,才能夠避免數百年之後悲劇的出現,現如今的吳宗睿,眼光不僅僅是看向一統天下,他還要不斷的往外擴充,將儒家文化輸出去,將大吳朝廷的影響力擴充到全世界。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吳宗睿不會操之過急,他相信自己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八十二章 有意思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多爾袞的霸道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見風使舵(2)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找的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應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樣才痛快第八百九十三章 脣槍舌劍(2)第五百七十章 冒險一搏第八百一十一章 有意的試探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七百七十六章 迅雷不及掩耳(2)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六百一十章 大勢漸成(1)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沒有餘地第一百八十二章 穩準狠(1)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及時的提醒第四百一十七章 薊遼督師府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第四百八十二章 隱性的危機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二十五章 仕途之路第五百八十一章 瘋狂交易第二百七十六章 考驗智慧(1)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八百零七章 不一般的心思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佔臺灣(2)第九百六十三章 就是攪局第七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的事情第八百五十六章 必要的選擇(2)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末路(17)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節第二十五章 皆大歡喜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五百一十四章 嫌隙第九百一十七章 定鼎之戰(1)第八百三十六章 殘陽如血(7)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七百五十三章 虛虛實實(2)第八十五章 棘手第一百七十三章 塘報的刺激第七百九十八章 形勢驟變第四百六十九章 遼東的規劃第九百零六章 大明悲歌(9)第九百一十三章 沉重打擊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籌謀(2)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一千零二章 微服私訪(3)第八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掙扎(3)第五百章 下狠手第八百四十一章 功虧一簣(4)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遼陽瑣事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末路(4)第一千零七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八百零二章 張東濤的機智第六百九十六章 掌控山東(1)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末路(11)第五百二十章 人選第六百零四章 損失慘重第六百章 精準應對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立規矩(1)第一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二百四十三章 轉變思想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七百五十七章 滅頂之災(1)第六百三十章 閃電戰(4)第二百五十七章 盧發軒的無畏第二百六十一章 毫不畏懼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八百六十七章 李自成的變化第九百六十二章 徒勞無功第八百二十六章 一聲嘆息(3)第六十八章 想不到第八百五十三章 懷疑和猜忌第一千零七十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六十四章 強硬與柔軟(2)第三百二十七章 難以兼顧?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七百五十二章 虛虛實實(1)第五百四十二章 登萊的佈局第四百二十一章 機會?第九百零八章 拋卻憐憫第六百零三章 忍不住的怒火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精準把握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末路(4)第九十九章 詹兆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