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最低工資標準

墨頓出走皇宮,墨三早已經等待在外面,看到墨頓出來迎上去道:“少爺,儒刊易主了。”

“權萬紀!”墨頓聽到墨三的稟報,不由眉頭一揚。

墨三憂心忡忡道:“少爺,權萬紀一直以來對墨家極爲仇視,如今此人主掌儒刊,定然會對墨家不利。”

墨頓冷笑道:“當時墨家剛剛復甦,極爲弱小,權萬紀的確給我墨家造成不小的麻煩,而如今我墨家已經站穩腳了腳跟,又有墨學獎保障,早已經不是昔日的墨家,權萬紀就是入住儒刊,也撼動不了墨家。”

“少爺英明!”墨三聽到墨頓的話,這才鬆了口氣,如今的墨家已經今非昔比,連孔穎達和于志寧聯手也奈何不了墨家,更別說區區一個權萬紀。

“不過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解決長安號的虧損問題,你立即傳召長安城所有知名的作坊,就說本官有事相召。”墨頓沉思片刻道。

“是!”墨三匆匆而去,執行墨頓的命令。

……………………

“墨家子召見!都有誰?”西南工業區中,一個高瘦的作坊主聽到這個消息不由一愣,不由驚疑未定。

“聽說長安城排上號的作坊都被召見了。”掌櫃在一旁回答道。

高瘦作坊主沉思片刻,不知道被墨家子召見是好是壞,墨家子入主長安城之後,已經召見了兩次長安各界人士,第一次召見長安城各大車隊頭領,結果整合出長安號,各大車隊都損失慘重,好在墨家子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留下了一口湯給他們。

第二次則是召見長安城各大馬車作坊,集中整個長安城的力量造出長安號,給了這些作坊一大筆訂單,讓他們極爲豔羨。

“聽聞這一次長安號鉅額虧損,該不會是墨家子要將主意打在我們身上吧!”高瘦作坊主皺眉道,長安號的鉅額虧損早就被儒刊報道,墨家子兩次召集長安工界都是爲了長安號,想必這一次也不例外。

“東家,以墨家子的行事來看,還算對工界頗爲友好,畢竟他乃是墨家出身,再則他還是長安令,我等人在屋檐不能不低頭呀!”掌櫃勸說道。

“墨家子若是逼人太甚,我等大不了投靠儒家,這天下畢竟還是儒家獨尊!”高瘦作坊主聲厲色荏道。最後還是決定遵從墨家子的召見,很快長安城的衙門再一次聚集了長安工界人士。

“我等參見大人!”衆人對着主位的墨頓恭聲道。

墨頓起身直截了當道:“我知道諸位都有所猜測,你們猜的不錯,此次墨某召集爾等過來,就是爲了解決長安號虧損問題。”

爲首的公輸鴻眉頭一皺道:“墨大人的長安號的確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然而長安號受益整個大唐,而開支卻只有我長安城來出,虧損在所難免,不過我們也不能天天坐長安號吧!”

公輸鴻話音一落,不少作坊主紛紛附和。

墨頓深深的看了公輸鴻一眼,公輸鴻卻心虛的低下了頭,他妄圖收買人心的心思被墨家子一覽無餘。

墨頓搖了搖頭道:“墨某將爾等召集過來,並不是要你們乘坐長安號,或者是讓爾等出錢,而是給你們錢。”

“給我們錢?”一衆作坊主頓時面面相覷,不敢相信的看着墨頓,他們可是知道長安城的藩庫可是早已經空了,全靠着他們每月的賦稅來維持,要說給他們錢,他們怎麼也不相信。

“當然不是直接給爾等錢,而是低息貸款,長安城可以作爲中間人,爲爾等向驛站銀行和墨家村銀行要來低息貸款。”墨頓直接道。

“低息貸款?”不少作坊主怦然心動,如今長安城的形勢大好,而他們卻苦無資金進行擴大作坊,如果有低息貸款那自然再好不過,更何況是墨家村和驛站銀行的低息貸款,那可是長安城所有作坊主夢寐以求的好事。

“除此之外,墨家和公輸家可以幫爾等產品設備升級,傳授新的技術。不知道公輸家是否願意幫這個忙?”墨頓轉頭看向公輸鴻問道。

“公輸家自然願意!”

公輸鴻不由心中一苦,他們可以做得,墨家村都可以做,既然墨家村已經同意,公輸家自然也沒有選擇的餘地,他有些懷疑這是墨家子對他的打擊報復。

一衆作坊主再一次呼吸一滯,無論是墨家村還是公輸家的技術都是他們夢味以求,如今墨家子竟然把錢和技術都放在了他們的面前,讓他們有些不敢相信。

墨頓繼續道:“除此之外,爾等日後行走大唐,長安城就是諸位的靠山,只要諸位不違法亂紀,墨某保證沒有人可以爲難爾等。”

“譁!”

這一次,所有作坊主再也坐不住了,墨家子的三個條件一個比一個讓他們心動,有了錢和技術,再加上長安城作爲靠山,他們可以吊打大唐各地的所有的對手迅速擴張,成爲類似墨家村和公輸家的巨無霸。

“不知,大人讓我們做什麼?我等定然馬首是瞻。”高瘦的作坊主激動道,一改之前對墨家子的怨念。

其他作坊主也紛紛直視墨頓,墨頓將他們召集過來,自然不可能廣給他們好處,現在讓他們出錢彌補長安號的虧損,他們也會願意。

墨頓並未諱言,直接道:“第一,本官要爾等按時繳納賦稅,不可偷稅漏稅,否則之前的優惠條件將全部取消,而且還有重罰爾等,這一點諸位莫要懷疑,因爲本官是最精通算學的,而且有算學一脈相助。”

“我等遵命!”

衆人心中一凜,連忙點頭,他們可是清楚的記得算學一脈祖名君的厲害,長安城有幾個偷稅漏稅的商家被其抓住了罪證,罰到傾家蕩產。

“其二,長安城爲了相助爾等,決定組建長安號貨列,以便爾等的商品銷往整個大唐,同時也能彌補長安號的虧空。”墨頓直言道。

長安號客列虧損,而貨列自然要盈利,如此一來,方可抵消長安號巨大的虧損。

一衆作坊主這才紛紛恍然,明白墨家子對他們又是給錢又是給技術的原因,一旦他們擴大生產,貨物定然銷往整個大唐,長安號貨列就能起到作用了,不過他們並沒有對此反感,因爲這是共贏的事情。

“其三,那就是爾等大規模的擴張,定然需要招打工人,長安衙門將會在東西車站組建勞務市場,以便諸位招募更多的百姓,墨某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同工同酬,不得區分長安工人和外地工人。”

一衆作坊不由眉頭一皺,他們身爲長安城有着天然的優越,而墨家子卻讓他們同等對待外地人,讓他們有些接受不了。

“這個爾等放心,能夠不遠千里來長安城務工的大多都是吃苦耐勞之輩,這對爾等來說並沒有壞處。不過,不過爾等不可以肆意盤剝工人,爾等作坊的工人做工每天八小時,每旬休假兩天,最低工資不能低於二百文一月,加班另算工錢。”墨頓鄭重道。

“可是我等有些長安百姓的工資也沒有兩百文一月。”一個作坊主有些不滿道。

墨頓不容反對道:“那就給他們補齊,非但如此,整個長安城皆是如此,皆是本官會親下招工令,長安城最低工資二百文一月。”

一個作坊主還想再反駁,卻被人輕輕的拉了拉,衆人看的明白,墨家子下達招工令和最低工資的標準的目的乃是吸引大量的外地勞力進入長安城,這對他們來說極爲有利,更可以一舉扭轉長安號虧損問題。

墨家子爲了長安號給了他們偌大的利益,他們連這點利益都不願意承擔的話,恐怕有些說不過去了。

“此乃合作共贏之事,希望我等攜手,創造一個更加偉大的長安城。”墨頓起身傲然道。

“我等唯大人馬首是瞻!”

這一次,一衆作坊主心甘情願的俯首道。

隨着此次召集結束,長安衙門發佈的最低工資標準立即轟動整個長安城。

第五百六十九章 傷兵營來援 (二合一)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武林大會開始第二百三十三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宇文凱的後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尚同墨方第六十四章 墨農第六百零六章 燎原之勢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算學一脈的抉擇第十八章 自救和營救第十八章 自救和營救第一百六十五章 撕破臉第三百三十三章 墨還有一技第三百零八章 長生與死亡第四十三章 硬筆毛筆之爭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一人滅一國(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硝二磺三木炭第三百七十二章 鋼筆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位面之子vs穿越之子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條條大路通長安第二百一十二章 天下第一莊第八百一十四章 佛家處境第九百二十七章 墨家村徵婚第三百五十一章 螺絲和榫卯第九十七章 凌煙閣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武將的落寞第七百五十三章 華山大興第六百九十章 新墨家村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大地有多廣第四十三章 硬筆毛筆之爭第八百二十九章 銀票第八百一十五章 我太難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遊牧、定牧之爭(二合一)第九百二十九章 最公平的戶婚律第四百一十二章 糧食和鋼鐵第三十三章 墨家完勝第九百二十八章 沈鴻才加入第八百一十六章 熱脹冷縮第七章,墨家絕技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大唐外十道第七百三十二章 夫子學院第五百八十三章 買羊送草場第一千零八章 舉世矚目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晉王選妃第一百七十一章 炒菜與炒鍋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亂世讖言第二十二章 人工養魚之法第一百二十三章 壓井第六百七十五章 登天第一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空中樓閣第八百八十七章 醫家大興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盛世讖言——女主昌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外十道計劃開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長安城最大的毒瘤第九百三十二章 決絕的墨家女兒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徐才人第七百四十一章 高壓鍋第三百七十三章 以鋼爲筆第九百九十七章 文人傲骨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八百零二章 唐僧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大唐外十道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廢報紙的用途第五百三十七章 日食開始第三百五十四章 磚路顯威第九百九十六章 墨家下江南第三百五十六章 瘋狂的菠菜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舉世譁然第五百二十六章 連橫合縱第三百零二章 吃香的墨頓第四百五十一章 真相和疑雲第七百七十六章 公私分明第一百五十四章 馬說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墨家子必須死(四)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糊塗‘仗’第四百二十六章 曲阜孔家第二百二十章 韋貴妃第一百四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四百九十章 艱難的加俸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蛋糕第六百八十章 收徒武則天(二合一)第一百零六章 拯救長樂公主第七百一十六章 聘禮備好第二零九章 墨道合作第七百七十章 水中打樁第六百五十六章 夜光杯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蜀道難第九百一十四章 地理一脈的契機第二百七十五章 黃河水患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思摩可汗第三百六十一章 炭毒之源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法獨立第一千一百章 墨家子必須死(二)第九百二十五章 財富創造論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末路武媚娘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第一百零四章 寵妹太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出征人選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家村效仿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儒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