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大斯坦索姆地區,用魔獸世界玩家玩家能看懂的話語來說,就是東瘟疫之地加上西瘟疫的東部部分區域。
因爲壁爐谷以東,山脈走勢突然轉向,自西向東橫插進了相對平整的地區,白水河自北向南匯入凱爾達隆大瀑布奔騰而下形成的大河。
所以如果不提該死的向遊戲性妥協,實際上這片區域劃分爲上斯坦索姆區與下斯坦索姆區其實更爲恰當。
上斯坦索姆地區在地理行政上沒有任何的正義,斯坦索姆城機器周邊的平原以及丘陵地帶,風水寶地啊。
而下斯坦索姆地區,膩歪事兒就多咯。
這其中最主要的爭議就是達隆郡。
米奈希爾家族摻沙子的老傳統了。
洛丹倫王國的卻對核心統治區域自然是洛丹米爾,也就是洛丹倫城以及洛丹米爾湖的北岸以及東岸的廣袤平原。
向東,在巴羅夫家族完成布瑞爾與安多哈爾的主權兌換前,安多哈爾就是一大片沼澤灘塗,雖然發展潛力巨大,卻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拓荒,爛地一塊。
所以壁爐谷出於自身的需求,天然傾向於洛丹倫城。
如果人類的擴張止步於此,那麼政治格局也倒算是安穩。
然而開拓者們一路追尋着的巨魔潰敗的道路,發現了隱藏在羣山中新的土地,米奈希爾家族的一代目扛把子就心動了。
否則瞧瞧斯坦索姆城的位置,不奇怪嗎。
爲什麼要修建在羣山當中,從斯坦索姆出發,需要先向東走出丘陵地區,在向南經過考林路口避開橫斷山脈的阻隔,接着再向西走更長的一段路才能跨越白水河,與壁爐谷的山民們進行貿易往來。
這就很迷好不好,從阿拉索帝國時期起,人類就不缺建築師,索拉丁之牆都能修得起來,是什麼令大帝的後代們整出斯坦索姆城這麼一倒黴催的玩意兒?
答案是一場大地震。
就當它是一場大地震吧。
真實情況是很早以前,修建斯坦索姆城的時候,斯坦索姆城的西部林地盡頭,山脈並不是閉合的。
於是洛丹倫的拓荒者們可以順着白水河逆流而上,通過山脈間蜿蜒的缺口進入瞭如今的斯坦索姆地區。
然後,人類的傳統手藝了,勾心鬥角唄。
爲了追求更大的獨立性與自由,斯坦索姆初步建成後,就當是大地震吧,反正那條最原始的通路坍塌了,走不通了,別問,問就是修不好了。
但是斯坦索姆城建設這麼久,投入這麼大,移民這麼多,不可能放棄啊。
斯坦索姆當地的領主倒是表示無所謂,米奈希爾的當家,忘了我們吧,我們不合適。
可是米奈希爾一世不幹呀,於是強行徵召民夫打通了橫斷山脈以南的通路,重新溝通了斯坦索姆。
這纔是皿煮、滋強、團劫的洛丹倫王國拓荒史的真相,國王—領主—領民間勾心鬥角的真相。
說這麼多,與達隆郡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是競爭關係。
達隆郡,聽這名字能想到什麼,凱爾達隆郡唄。
實際上,這兩個地方就隔着四十多裡寬的山脈,理論上屬於鄰居。
達隆郡與凱爾達隆郡,都是和平年代的旅遊勝地。
風景宜人,物產豐富,是重要的農業基地。
於是矛盾就出來了。
斯坦索姆城雖然有手工業,但是與洛丹倫城比較,完全沒有競爭力,所以出口農產品是重要的創匯手段。
但是如此一來,斯坦索姆城的商品就與達隆郡高度重疊。
而達隆郡在考林路口以南,斯坦索姆城過了考林路口往北走還要拐個彎繼續向西。
運輸成本這麼高,怎麼玩?
和平年代,想怎麼玩怎麼玩,亡靈天災爆發後,達隆郡突然發現自己沒得玩了。
根本來不及轉移。
無恆產者無恆心,有恆產者不要命。
斯坦索姆城的核心區域在斯坦索姆城極其周邊地區,所以他們可以快速的調集力量在考林路口布防,頗有一種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味道。
但是達隆郡的地主老財們捨不得自己的瓶瓶罐罐,艱難的做出要轉移避難的決定,大夥兒還想着連帶財產一起轉移。
等亡靈天災的爪牙已經滲透到周邊時,想走已經很艱難了。
實際上約瑟夫.雷德帕斯給卡洛斯寫信,也是抱着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
如果洛丹倫城的陷落只是個惡劣的笑話呢,如果局勢沒有那麼嚴峻呢,那麼安多哈爾的巴羅夫家族是不是會對老朋友伸出援手。
雷德帕斯家族,就是米奈希爾二世放在斯坦索姆的釘子。
這個同樣可以追溯到索拉丁大帝時期的古老家族擁有着達隆郡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
所以他們捨不得離開,心存幻想,最終迎來了天災的爪牙。
卡洛斯的回信清晰的闡述了當前的局勢,要求達隆郡的居民,如果條件允許,立刻輕裝上陣,最快速度向斯坦索姆轉移,如果已經來不及,就放棄村莊,帶着糧食進山,以保存性命爲第一優先。
但是達隆郡的住民捨不得他們的瓶瓶罐罐,等到食屍鬼出現在附近時,大夥兒還在嘲笑奧特蘭克的國王只會說風涼話呢。
更糟糕的是,外敵與內奸並存的糟糕環境。
聯盟的力量被壓制在了安多哈爾以南,天災軍團並沒有將洛丹倫城屠殺個乾乾淨淨,願意爲巫妖王獻出心臟的二五仔,被賜予了虛假的力量。
黑衣馬杜克,就是這樣一個人。
黑衣馬杜克認爲有號稱食屍鬼之王的霍古斯以及三千天災軍團的指揮權,自己完全可以爲王子殿下獻上一份厚禮。
達隆郡的毀滅,就是他向亡靈天災獻上的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