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請尊太皇太后
太安二十五年十月初一,京城。
秋風蕭瑟,天氣漸冷,皇宮之內,百官如大雁兩行,徐徐往宮門內走去。
今天初一,乃是舉行大朝會的日子,這也是新皇登基以來,舉行的第一次大朝會。
就在半個月前,新皇趙維隆已舉行登基大典,也讓大晉朝野開啓了新篇章。
大朝會,一般不會商討具體事務,更多是爲了讓皇帝和百官見面,以免雙方冷淡生分了。
作爲新皇帝,作爲從皇孫上位的皇帝,趙維隆迫切樹立皇帝權威,所以他對大朝會亦充滿了期待。
此刻,趙延洵正在幹安宮內,心腹宦官正在給他換上袞服。
“朝會還有多久開始?”
“稟皇上,還有半個時辰!”
“那還早得很!”趙維隆淡然笑道。
他的心情還不錯,或者是這段時間他心情都不錯。
五天前的常朝上,有大臣上奏提議遷都,被趙維隆狠狠駁斥了一番,他的斥責得到了大批官員擁戴。
而趙維隆也借勢將提出建議,並支持遷都之意的幾名官員全部罷官,把他們趕回了南方老家。
主少國疑,趙維隆要解決這些麻煩,就得依靠朝廷上的南北之爭。
如今的格局是,南方提供財賦,供應北方抵抗喪屍。
在這種格局中,南方損失大量財賦,卻未得到太大好處,自然對肅清喪屍沒有積極性。
在他們看來,朝廷退到大河以南,不但可以節約大量糧食,還能保證朝廷安全。
但這種看法,是北方官員士紳無法接受的,南北之間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今槍桿子在北方官員手中,所以能夠壓制南方這個錢袋子。
藉助南北之爭,來逐步建立權威,對趙維隆來說是一條捷徑,但其中也充滿艱險。
但政治鬥爭本就充滿兇險,當皇帝亦是坐在刀山火海上。
就在這時,大太監陳長河走進殿內,拿出一本冊子遞向了趙維隆,說道:“皇上,這是內閣擬定的,今日大朝會之議程!”
大朝會具有一定表演性質,要的就是君臣相諧的樣子,爲了不出意外會提前安排好議程。
“念……”
陳長河不敢怠慢,便將手裡的摺子打開,小心翼翼將內容念出。
聽完之後,趙維隆對朝會大致有數,自然也感心安了不少。
合上摺子,陳長河勾着腰說道:“皇上,老奴年邁,已經難以擔當侍奉皇上之重任,還請皇上憐憫……放老奴出宮,爲先帝守靈去!”
作爲皇宮內的大太監,陳長河擔任的是內相之責,這個位置實在太重要。
如今太安帝死了,他繼續賴在這個位置已不合適,與其等別人把自己踩下去,陳長河覺得自己主動請退更體面些。
然而,陳長河請退的想法,在趙維隆看來完全不可取。
一切都因爲,趙維隆的根基太淺,短時間他根本找不到人,能來代替陳長河的位置。
既然找不到替換着,那還不如讓陳長河繼續待着,畢竟這個位置極爲重要。
“陳公公,你是皇祖肱股,豈能輕言老邁?”
打量了陳長河一眼,趙維隆笑道:“依朕看來,你至少還能幹個三五年,你放心……到時候朕自會放你頤養天年!”
趙維隆還是太年輕了,把話說得很直白,但這樣有助於理解。
“皇上,老奴……”
“不必多言了,這是旨意!”
“是!”
很快,趙維隆袞服穿戴完畢,又在寢殿內看了一會兒書,等時間差不多快到時,他才乘坐輦轎往皇極殿趕去。
此刻在大殿內,官員們都已站好班列,等候着新皇帝駕到。
大殿左右,分別設置了樂隊,在皇帝到場時會奏樂,也等於是提醒在場大臣們。
皇極殿規格極大,不但是皇宮內最大的建築,說是整個大晉的建築也不爲過。
近兩百多號大臣站在大殿內,仍然顯得裡面空曠無比。
今日這些大臣,除了文武官員,還有朝廷勳貴,其中就包括有陶陽伯曹嘉盛。
當樂曲之聲響起,兩隊宦官從大殿後方走出,然後纔是被簇擁着到場的趙維隆。
身着袞服,趙維隆走上御階,來到了自己的龍椅前。
大太監陳長河御階前,高呼道:“皇上駕到,升朝……”
在祥和的樂曲中,一衆大臣紛紛跪地,而後大禮參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萬歲,雖然已聽了許多遍,但此刻趙維隆還是覺得心情舒暢,感受到了極大的滿足。
“衆愛卿平身!”
隨着大臣們起身,殿內奏樂也跟着停下。
緊接着朝會開始,便是一些官員拿出奏摺,奏事之後簡單商議,然後當場做出決策。
第一件事,乃是南陽郡某縣光復,縣令請求減免本縣三年賦稅。
最終自然是准奏,畢竟這種剛剛收復的城池,就是把地皮刮三層也收不上稅來。
一件又一件奏事被解決,大殿內不斷響起“皇上聖明”的讚許聲。
當議程之中,最後一條奏事通過後,趙維隆本以爲朝會該結束了,卻沒想到又一官員站出了班列。
“皇上,臣又本奏!”
這是意外還是人爲?趙維隆不知道。
所以他把目光掃向了三位閣臣,以及站在前方的那些尚書侍郎們。
可惜趙維隆沒看到異樣,或許是這些人藏得深,也或許這就是個意外。
看着前方大臣,趙維隆沉聲道:“卿且陳奏!”
說完這話,趙維隆又向一旁的陳長河使了個眼色,後者自然來到他的身旁。
隨即趙維隆便詢問起,發言這人是何人,朝臣太多趙維隆根本認不全。
當陳長河介紹時,正在陳奏的江科禎,說出的話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本朝以孝治天下,爲朝野倫序,爲全皇上聖德……臣請皇上,尊先皇后爲太皇太后!”
此言一出,殿內官員面面相覷,目光也都掃向了幾位閣臣,以爲這是提前安排好的。
當然了,按正常情況,這種事情不會在大朝會上提出。
難道這是皇帝的意思?衆臣又悄悄把目光移向了御階上。
趙維隆攥緊了拳頭,此刻他的臉色很難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