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戰鼓擂

第407章 戰鼓擂

最終,趙延洵決定讓陳玉和負責轉運糧食。

陳玉和手下的侍衛足夠精銳,他們運送糧食安全有保障,即便敵軍強攻也能抵擋。

況且,運糧的侍衛也能用去作戰,可謂是兩不耽擱。

對這一結果,陳玉和其實不太情願,他更願成爲攻堅的利器,可惜趙延洵不給他這個機會。

但一想到留守元陽的徐宇,陳玉和心裡就鬆快了不少。

如今的元陽,只有四百新兵負責守城,另殿前衛負責王府安危。

而徐宇和部下侍衛們,則負責處置元陽各縣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主要是鎮壓大批喪屍聚集。

下午議定了作戰方略,趙延洵又讓三位千戶細化方案,最主要的是可執行方案。

往白山縣進兵,具體如何進兵,遭遇屍羣如何應對,遭遇敵軍又如何應對,互相之間如何引爲援……這些都需要細細論證。

若無周全計劃就去白山縣浪,領盒飯的機率可不是一般的大。

作戰計劃制定完善後,當天晚上便對三軍進行傳達,因爲第二天就要執行計劃。

太安二十年五月十二,天空飄來大片雲朵,把天空遮得嚴嚴實實。

玄學一點兒來說,這絕對算不上是好徵兆,但客觀來講這卻是一件好事,沒人喜歡頂着大太陽行軍。

除此之外,春耕之後的地裡,也需要一場雨水來澆灌。

雖然天氣陰鬱,但定好的作戰計劃還是得執行。

咚咚咚……

急促的戰鼓聲,在最前線的營地響起,傳達的是集合的信號。

士兵們早就在軍官的指揮下起身,此刻只有動作稍慢的士兵,還沒來得及把手上的饅頭啃完。

糧食絕不能浪費,而且要吃飽了纔有力氣作戰,餘下的士兵便胡亂將饅頭塞進了嘴裡。

從戰鼓響起,到最終集合完畢,只用了三分半鐘。

站在簡易搭建的“點兵臺”上,趙延洵掃視着下方士兵,下方士兵也滿臉崇敬的看着他。

此刻趙延洵身着鎧甲,腰挎佩刀,

方勝一路小跑過來,在點兵臺前參拜道:“啓稟王爺,全軍集結完畢,請王爺訓示!”

微微擺手示意方勝退下,看着眼前集結的七百餘名士兵,趙延洵朗聲道:“將士們……剛纔本王在想,這個時候搞集合,要是賊軍騎兵殺過來該怎麼辦?”

“現在看到你們軍容嚴整,本王的心一下就落進了肚子裡,那些賊軍真要是來了……就憑你們這氣勢,也能嚇得他們人仰馬翻!”

本來表情嚴肅的士兵們,聽了趙延洵這番話,個個臉上都揚起了笑意。

他們是全脫產的士兵,他們有鎧甲有武器,他們還是替天行罰都得隊伍,又豈會懼怕區區流賊。

對面是騎兵又如何?那位崔副千戶,不就帶着少量步兵,全殲了賊軍一支騎兵。

“本王秉承天命拯救蒼生,你們是王府精銳,是本王手裡最快的刀,賊軍殘害百姓,天怒人怨……本王秉承天命,要你們替天行罰,剿滅賊軍!”

打仗講究個師出有名,趙延洵對本次北伐的定義便是替天行伐,所以他在此刻再次強調。

事實上,士兵們也很信這一套。

一年多的反覆宣傳,加之實打實的“神技”顯現,讓軍民們都信趙延洵是天命所歸之人。

那自然他就能以天的名義,對任何個人和勢力進行討伐。

“打垮賊軍,你們能不能做到?”

面對這個問題,下方士兵盡皆高呼道:“能!”

“到底能不能?”趙延洵再次發問。

“能能能……”

這一次,下方爆發了更爲渾厚的呼喊聲。

趙延洵揹負雙手,語氣嚴肅道:“那本王就等着你們,凱旋而歸!”

就在這時,只聽前面站着的方勝高呼道:“剿滅賊軍,凱旋而歸!”

後方士兵跟着高呼道:“剿滅賊軍,凱旋而歸!”

緊接着方勝高呼道:“雍王殿下,萬歲……”

這句口號,是士兵們平日裡喊得最多的,此刻自然熟落無比。

“雍王殿下,萬歲!”

聲音排山倒海,透露了出這支軍隊堅不可摧的抑制。

“出征!”

隨着趙延洵下達命令,方勝就按預定方案,開始命令軍隊開拔。

由每名百戶帶隊,所有人軍隊列爲方陣,邁着整齊的步伐依次從點兵臺前通過。

每通過一個方隊,下方都會傳來朝聖般的“萬歲”聲,而趙延洵要麼揮手致意,要麼直接出言勉力。

當所有隊伍離開後,方勝再度返回點將臺前,稟告道:“王爺,臣也去了!”

“去吧,一定要小心謹慎!”趙延洵還是忍不住告誡。

“臣謹記!”

隨着方勝帶着軍隊遠去,原地便只留趙延洵和一衆侍衛。

但這裡的安寧不會維持很久,因爲一會兒就有汪成帥軍趕來,再過一會兒則是高正安所部。

三支軍隊依次向前開拔,相互之間距離不過三五里,一旦有事他們可以快速支援。

再說趙延洵也不會閒着,他會交替監督大軍行進,關鍵作戰更會親自督戰。

之所以是督戰而非指揮,是因爲趙延洵很清楚,自己不一定比這三位千戶更在行。

再說方勝一行,他們在往前行進時,保持了嚴整的陣型。

速度慢點兒無所謂,但務必要維持隊形,以備任何時候都能投入作戰。

整個隊伍,只能沿着官道前行,別的地方雜草樹木叢生,其中蘊藏着危險。

事實上,在他們行進過程中,幾乎隨時都會遇到危險。

他們的隊伍實在太大,鬧出的動靜也大,招來喪屍很正常。

但只要不形成屍潮,喪屍來多少就死多少。

關於行軍中對喪屍的擊殺,他們有成熟的處置步驟。

外圍士兵舉着大盾,內測是訓練有素的長槍兵,一個主防一個主攻而已。

說起來簡單,最關鍵在於配合,還牽涉到平時訓練,以及士兵之間的信任。

就這樣一路磕磕絆絆,方勝一行緩慢向前行進着,今天他計劃先前行三十里,之後再決定是否直接圍城。

當然了,這一想法的前提是,他們行進過程中不會遭受阻擊。

事情走向,本就是難以預料的。

(本章完)

第720章 使西南第820章 射箭第430章 採購還第639章 斬首第81章 軟禁他第942章 忠死節2第189章 雍王殿下萬歲第237章 放眼隴右第736章 各有心思第92章 戒嚴難第344章 追蹤第607章 逃跑者第142章 吳家堡第255章 廢墟第179章 兵車的最後測試第831章 滑不溜秋第858章 暈厥第431章 身份第417章 抵禦第209章 安頓下來第672章 半年第544章 覲見第632章 不能敗太快第242章 揚帆第809章 皇帝的衣服第103章 倆道士第224章 楊賀的心思第694章 大怒第425章 沒有敗第316章 冬狩3第729章 已經結束了第142章 吳家堡第679章 不好對付第375章 動手第891章 靜觀其變第832章 擺一道第307章 追封第492章 殺喪屍2第851章 指示第838章 交卷第722章 濟水西第57章 請帖第513章 潛入城第504章 返鄉第266章 喜變喪第301章 萬歲第474章 西北的消息2第829章 皇上聖明第643章 清理門戶第747章 犯顏者與頌聖者第464章 視察第240章 西向第198章 夜難安第764章 林全的鼻血第639章 斬首第546章 授官第276章 想法變第762章 皇帝願禪位第374章 城內第670章 誅逆賊 靖國難第264章 開天眼第280章 戰兵第454章 京城變故第180章 陣法第540章 回府第585章 謹身殿的燈火第68章 王之威壓2第831章 滑不溜秋第502章 承天大典3第276章 想法變第685章 當爲天子第221章 黑乎乎的人第476章 君心難測第866章 控制第97章 內部問題第921章 大慶第248章 編練新軍第920章 年終第821章 求情第160章 驕兵第902章 夜半第531章 前線2第900章 戰前第136章 呵斥第821章 求情第19章 就藩第133章 一級兵第544章 覲見第189章 雍王殿下萬歲第517章 周家事第449章 勸降1第253章 襲擊第765章 黃昏嘆第144章 軍事調整第398章 疫情第780章 爆炸第661章 可爲我大晉忠臣乎?第291章 反目第135章 子時做事第800章 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