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振邦稍作停頓,繼續道:“如今,天下驟變,大清已真正掌管中國,也就是華夏的真正的統治者,那麼有些東西也得根據時代的要求而改變。按照滿人的習俗,應該是剃髮結辮,服飾上也與現在的不同。這是全國上下統一的要求。可是如今不明事理的民衆較多,甚至出現了反抗的情緒和行爲,造成了很大的不穩定性。有很多地方甚至出現了流血事件,很令人心痛啊。作爲一戶名門望族,周公子有必要起到帶頭作用,給廣大民衆做一個很好的表率,民衆就會減輕心裡牴觸,避免無謂的流血啊。”
周天豪看了一眼葛振邦,道:“我說今日葛大人怎麼變樣了呢?這樣打扮很新潮吧?”
葛振邦回眼瞅了一下自己,臉一下變紅了,道:“周公子是不是在取笑葛某?”
“葛大人乃一縣父母官,我一個區區百姓,怎敢取笑?葛大人此次前來,是勸說,還是強制周某剃髮易服?”周天豪不溫不火地問道。
“當然是勸說。”葛振邦急忙解釋說。
“大兵圍困,這難道也是勸說?”周天豪輕蔑地說。
“周公子差異,滿清人辦事向來直來直去,從不會拐彎子,他們一項崇尚武力,還望公子多多諒解。”
“難道武力就能夠征服一切?大順朝有些人曾經也是這樣想,這樣做的,他們的國家長久了嗎?以武治國,那是武夫的表現,是不會長治久安的。”
“我同意周公子的這種觀點。可是,畢竟是現在人家當權,如果一味的堅持原來的觀點,怕有麻煩啊。現在大街上的人斷頭者已是無數了。”葛振邦準備恩威並施。
周天豪又看起書來,聽他這麼一說,冷冷地問道:“葛大人這是在威脅我吧?”
“絕不是,絕不是。我說的都是實話。其實我之所以主動前來府上勸周公子帶頭執行,就是爲了讓百姓少流血,避免無謂的犧牲啊。”
“當政者爲什麼不到大街上看看,遵從一下民意呢?”
“周公子,你還是年輕氣盛。要知道,現在不是我們說了算,剃髮結辮,改易服裝這是全國的趨勢,我們還是識時務比較好啊!今天我也是怕對周府不利,主動前來勸說,避免劫難的發生啊!”
周天豪專心讀起書來,不再搭理葛振邦。
葛振邦感到有點尷尬,又擔心完不成任務,所以內心是相當着急。
雙方沉默了一會,葛振邦又開始發話了,“葛某回去,如何向督軍大人交代啊?”
“那是大人的事情。與天豪何干?不過,家父剛剛亡去,正是治喪期間,不宜剃髮、易服,還望大人諒解。這是不是大人交差的一個理由呢?”
“好吧。不過,這個事情我是一心爲周府着想,爲明武的百姓着想,所以,才主動請纓前來的,還望公子三思啊。”說着葛振邦無奈起身,“葛某告辭!”
周天豪對身邊的管家樑興初道:“樑叔,您幫我送送
葛大人吧。”
樑興初答應“是”,然後送葛振邦出府……
周天豪雖然把這件事搪塞過去了,難題也暫時得到了解決,可阿克敦與葛振邦能這樣輕易放過周家嗎?顯然不會。不過,他們二人臨時也顧不得這個事情了,還有另一件火燒眉毛的事情正在等待着他。 明武縣的民衆一開始看到街頭巷尾貼出來的白紙黑字蓋有大紅印的佈告,還不知道是什麼事情,都一羣羣地圍着看熱鬧。有個叫徐勇山的秀才,看到滿大街圍觀佈告的人很多,就聲淚涕下地對圍觀的人說道:“父老鄉親們!這是滿清皇帝下的剃髮令。剃髮改裝,是叫我們改變從老祖宗手裡世世代代代流傳下來的習慣,強迫我們做滿族人的順民,你們說惡毒不惡毒!”
圍觀的民衆聽徐勇山這麼一說,立即齊聲嚷道:“這太惡毒了,老祖宗留下來的衣冠制度怎能隨便改變!”
徐勇山趁機鼓動說:“對!對!我們頭可斷,發決不可剃!”
有人聽了這話,立即衝上前去,一把撕下佈告,當場扯個粉碎。徐勇山又鼓動說:“明武知縣葛振邦,身爲漢人,卻背叛祖宗,強制推行剃髮令。這樣的人我們豈能容他!”
民衆們立即應和說:“不能容,不能容,我們宰了他!”
人們於是成羣結隊地衝進知縣衙門,要捉葛振邦,想當場把他殺了。
葛振邦與阿克敦此時正從周府回來,聽說明武縣的民衆聲勢浩大,衝擊衙門,並且把衙門佔領了,造反了,大失驚色。
二人不知詳情,又怕遭遇不測,只好抓緊帶領所轄人馬連夜跑出城去,暫避風頭。
爲了怕清軍前來報復,大夥兒推薦原明武縣的主簿,就是原來管文書的官員孫明勳爲首領,組織抗清義軍,主持抗清大計。
明武民衆發動抗清起義的消息一傳出,周圍的清軍立即派兵趕來鎮壓。
孫明勳率領起義民衆打退清軍,他怕戰爭規模擴大,自己擔當不了這個責任,就把住在城外的前任明武縣典史,也就是管緝捕、監獄的官張楚卿請進城來,請他來主持抗清鬥爭。
張楚卿,是武秀才出身。此人秉性耿直,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前幾年主動辭去了典史一職,就住在縣城以外的張家莊。他一進城,立即召集各界代表到縣衙門開會。
張楚卿對大家說:“各位父老鄉親!今日之事已處於危急關頭,務請大家羣策羣力,不怕犧牲。”
大夥兒齊聲說:“我們決不怕死,一切聽候典史大人吩咐!”
張楚卿問:“我們守城有糧餉嗎?”
鉅商何子華立刻站起來拍拍胸脯說:“我何子華願捐三萬五千兩銀子助餉!”
何子華的話音剛落,頓時就有許多人起來響應,這個認捐一萬兩,那個肯出五千兩,一下子就募集到了幾十萬兩銀子。樑興初代表周天豪捐銀五萬兩。
張楚卿問大家:“我們守城有軍器嗎?”
孫明勳回答說:“前兵備道製造的火藥火器都還在,我派人清點,計有火藥三百罌,鉛鐵九千石,大炮一百門,鳥槍一千支。”
張楚卿接着說:“捐獻不限於金銀,凡是糧食、草料、布帛、酒、鹽、醬等於抗清有用之物都可以。只要城能保全,這些東西將來還可以置備。性命尚且不保,身外之物的家產又有什麼用!”
大夥兒說:“典史大人說得對,只要抗清有用,我們一定盡力捐獻!”
於是這個捐糧食,那個獻草料。有的扛來成匹的布帛,有的擡來一缸缸油鹽醬醋,各種守城的用品很快就齊備了。
張楚卿指揮民工加高加厚了城牆,爲防備清軍火攻,用鐵皮包裹了城門。把壯丁組織起來,分成幾隊,輪番登城放哨。遇到清軍攻城,出現緊急情況,就敲響梆子和銅鑼報警,招呼隊伍上城抵抗。
爲了防備清軍趁着黑夜攻城,在城牆上每隔幾個城垛掛上一盞燈籠照明。張楚卿還請著名弓箭師黃聖武設計出一種小型弓箭,既能節省材料,又便於在敵人爬上城來的時候近距離發射。經營醫藥的商人爲了支援守城,把劇毒的藥物貢獻出來,炮製帶毒的箭鏃,加強殺傷力。張楚卿又把善制火銃的工匠陳明真請來,研究如何改良火銃,加強火力。陳明真造出了殺傷力很大的木銃和火罐。
帶領清軍來進攻明武的是從明武縣城逃跑的阿克敦,他知道張楚卿是一員猛將,不易對付,就派葛振邦先到城下喊話,勸張楚卿開城投降。
“楚清啊,如今大清已即將一統中國,你還是識時務爲好啊!爲了明武的百姓免遭塗炭,爲了你等的性命着想,你歸順後,大清政府已經答應,保證不治你的罪,並且許諾給你高官厚祿,你看如何?”葛振邦在城下勸道。
張楚卿嚴詞拒絕,說道:“我張楚卿只是一名小小典史,尚且不忘故國。你身爲縣令,握重兵而不能衛國,反而投降敵人,做可恥的走狗,有何面目來跟我談話!”葛振邦被說得滿臉通紅,只得悄悄溜走。
清軍調另一降將李成棟來助攻。李成棟又叫人來招降。張楚卿斥責他們說:“你們不能殺敵立功,被敵人俘虜後又不以死報國,如今還想拉別人下水,還有羞恥之心嗎?”
李成棟也被罵了個狗血噴頭,灰溜溜地走了。
清見兩次招降都不成,便加強攻勢,架起大炮轟城,把城牆炸裂。
張楚卿下令用鐵葉包裹門板,再用鐵鏈連貫起來擋在裂口處,還把棺材鉗鋪的空棺材徵發來,裝滿泥土石塊,擋在城牆裂口處。再運來大石塊,加即固牆。
防守幾十天以後,箭用完了,張楚卿想起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便下令叫人紮了許多稻草人,乘黑夜立在城牆上,擂響戰鼓,裝着要縋飛下城進攻敵營的樣子。
清軍害怕了,趕快調來幾百名弓箭手拼命向城上射箭。一夜之間,義軍就得到了敵人送來的幾十萬支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