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那巴爾木討了個大沒趣兒,不得不對張玉點頭哈腰一番。
張玉對他擺了擺手,他才悻悻地退到一邊。
後來,我從張玉口中得知,剛纔他對張玉耳語那一陣,是說把思淑、桃兒、杏兒她們三個都讓給他張玉。只要張玉答應將我們這七個男的就地正法就行了,而且所有的財物也都歸張玉。
就這樣,我們十人終於是死裡逃生。
張玉爲了防止在武清縣地盤上,那達魯花赤和巴爾木再耍什麼花樣,便讓我們十人都上了他們的船,先在他們船上休息。
我們當晚也是折騰了大半夜,累壞了。在他們船上胡亂就都睡着了。
第二天,我和陳叔明留在了張玉的船上。思淑、陳元貴他們則回到了我們自己的船上,兩條船一前一後就從武清出發,直向通州駛去。
三日之後,我們便到了通州碼頭。
這三日,我和陳叔明一直待在張玉船上。我們三人雖然一個才十多歲,一個二十多歲,一個三十多歲,但還算很投緣。在一起談天說地,幾乎算得上是成爲了朋友。
對於我們自己的身份,我們也是如實相告。目的是讓張玉明白,陳叔明的確是陳國的使臣。我們只不過是因爲救了他的命,臨時送他來元大都的。
張玉對我們這種仗義相助的精神也表示了敬佩,他這麼一說,我和陳叔明倒是對他仗義相救的事情一再表達謝意。
對於我那支短槍,張玉也是十分感興趣。我索性就教他如何使用,並把這支短槍贈送給了他。
畢竟這是我們的救命恩人,難得看上我們一點兒東西,咱可不能這麼小氣。
再說了,等這次回了應天,我再去黑石嶺一趟就行了,唐家父子說不定又給我造了好幾把。
張玉一開始雖然堅持不受,但經不住我再三相贈。另外見我也是一番真心誠意,便說恭敬不如從命,就收下了。
考慮到張玉的父親也在京中樞密院爲官,說不定他們知道偰哲篤家人及偰遜的下落。於是,我便向他打聽。
對於偰哲篤大人,張玉表示他知道這個人。但因爲那偰哲篤大人去世之時,他年紀尚小,所以他對偰大人沒什麼印象。
至於他的兒子偰遜,他也不甚清楚。
不過,張玉表示,偰哲篤大人的具體情況,他父親應該比較清楚。畢竟他們的品級差不多,以前估計打過交道。
等回元大都後,他向他父親打聽一下。
聽了張玉這話,我立即表達了謝意。如若那張天佑大人真的知道偰哲篤大人家眷的下落,我們又可以省不少事兒。
這張玉小小年紀,也是個義氣之人。我們的一些基本情況都如實向他告知了,他自己的事情,也沒瞞着我們。
比如這樞密院去海津鎮公幹,他怎麼會在船上。
原來,此次樞密院去海津鎮公幹,領隊就是那個王院判。
但這王院判與張玉的父親張天佑的關係可不一般。雖然他們兩個現在一個是正二品的樞密院同知,一個只是一個正五品的樞密院院判。但早年間,二人可也是生死兄弟。
後來,二人先後成家。張玉出生後沒兩年,王院判也生了個女兒。二人便結爲親家,給兩個孩子定了娃娃親。就相當於我的姣兒和劉聚大哥的兒子劉才的情況一樣。
再後來,張天佑官越做越大,但他本人與王院判的關係還是很鐵。
這次王院判去海津鎮公幹,張玉便求着父親,讓他也跟着同行。主要是他這個年紀的小子,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天天呆在京城,覺得沒什麼意思。
那張天佑也有心歷練歷練自己的兒子,再加上是跟着他未來的岳父、自己的好兄弟王院判一起去,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便同意了。
所以,張玉做爲一個並未出仕的少年,竟然出現在了樞密院公幹的船上,也就不足爲奇了。
只是這王院判雖然與張天佑的關係好,這張玉也是自己的未來女婿,但他從來不在張玉面前擺資格,對張玉也是十分地尊重。
那天晚上,我一槍擊中了巴爾木的家將。這槍聲驚動了停在我們船不遠處樞密院船上的張玉,他便想着看熱鬧。
後來,我們的船在江面上與元軍的船隻對峙的情況,他都瞧得清清楚楚。
再後來,我們的船受制,我們都被捕了,他便想讓王院判出面相救。
王院判本不想惹這些事,因爲這事兒的確不該他們樞密院管。但張玉一再堅持,那王院判也沒辦法。再說了,救我們幾個對於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王院判便對張玉言明,一切事情由他自己出面,他只是在一旁協助。
所以,就出現了最初下船的那一幕,張玉走在前面,王院判倒象個跟班的走在了後面。
在船上一起呆的三天,總體來說,我們是相當談得來的。但有一點,我與張玉的分歧還是很大的。
我認爲,當今天下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元朝的氣數已盡。
但張玉則堅持認爲,還是應該忠君愛國,不能跟着那些起義軍攪在一起。他表示他父親做的是元朝的官兒,他們就應該爲大元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雖然是開了“天眼”的,知道將來是朱元璋的明朝取代了蒙古人的元朝。但這些事兒,我也不能明說,就算是明說,我估計他也不信。
我只好說,君子和而不同,我很敬重張老弟的人品。
但我還是再三告誡他,將來若有一天,蒙古人的江山不保,一定不要義氣用事,去學文天祥。
文天祥是爲了漢人的江山殉國,死了還能留下千古美名;可元朝是蒙古人的江山,如果他學文天祥,定會讓漢人唾棄。
張玉盯着我,若有的思地點了點頭。
我還告誡張玉,將來千萬不要與姓朱的人作對。從他的生庚八字推算,“朱”字旺他的命。
在那個年代,由於科學不發達,這些玄乎的東西,反而能讓人接受。
誰知張玉一笑道:“如果有兩個姓朱的人打架,我又應該幫誰呢?”
我心中猛然一怔,兩個姓朱的人打架。
這事兒說不定還真能讓他趕上,朱元璋死後,將皇位傳給了皇太孫朱允炆。
後來,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與朱允炆開戰。結果當然我是知道的,朱棣贏了。
張玉將來還真說不定能趕上這場靖難之役。以他忠君愛國的思想,肯定是幫着朱允炆啊。如果真是那樣,那他就是押錯了寶。
咱現在就得提醒他,以後得幫着朱棣打朱允炆啊。
於是,我又扯了點玄乎的。說他是金命,火克金,以後一定要遠離火。如果哪個人的名字中帶“火”旁,一定要遠離。
張玉笑着道:“那土生金,我以後是不是應該與名字中帶‘土’旁的人多交往呢?”
我笑了笑道:
“那倒無妨。
但是如果你將來的領導,名字中帶‘木’字,你一定要緊緊追隨他。
因爲雖然從五行來講,金克木。
但因爲他是領導在上,你在下。木生於土上,也就是木的下面是土,所以就更加能夠旺你。”
張玉雖然對我這番言論是將信將疑,但古人對玄學的態度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還是對我表達了一番謝意,感謝我的指點。
在通州上了岸,我們繼續同行。直到入了元大都,張玉留下一名家人與我們同行,說是幫我們找間客棧,另外也算是知道我們入住的地方。
他說會盡快安排陳叔明去禮部,對於偰哲篤大人家眷的下落,他回去向其父親打聽後,會來告知我們結果的。讓我們就在客棧安心地休息幾天就可以了。
既然有了張玉如此好的安排,那是再好不過了。也省得我們象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
三月三初一早,張玉就帶着人親自來客棧了。
他說他已將我們的情況跟他父親大致講過了,他父親也派人跟禮部的人做好了溝通,讓陳叔明現在就帶上貢表,去禮部侍儀司。
陳叔明一聽,趕緊是收拾了一番。又將貢表從懷中掏出來,看了一番,再塞進懷中收好,然後與我們道別。
我則反覆叮囑他,如果我們去尋找偰家人的下落,一定會在這個客棧留下一個人的。如果他辦完差事,出了宮之後,一定要在這客棧等我們,千萬不要擅自行動。
陳叔明當然是滿口答應了。
陳叔明跟着張玉帶來的兩個家人走後,張玉就跟我們說起了偰哲篤大人的情況。
當年,偰哲篤大人因與丞相哈麻不和,時常受到排擠,最後鬱鬱而終。
外放單州的偰遜接到父親病亡的消息後,立即趕回大都。在大都稍作停留,處理了大都的一些事務,連父親的宅子也草草賤賣之後,偰遜帶着父親的骨灰及家人去了大都東北方向的大寧府(今熱河平原承德一帶)。
但他們現在具體居住在哪裡,誰也不知道。因爲偰遜離開大都後,再未有任何消息傳回過大都,也未派人回過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