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了這個緊急軍報也是大吃一驚,寧國守將朱亮祖被擒,自己這邊的主將常遇春身中三箭,寧國城內還有少量守軍。
朱元璋一分析,這情況緊急呀!
對於朱亮祖這個人,朱元璋還是十分了解的。
當初鎮守太平的諸將中,也就這傢伙還有點戰鬥力。因此,朱亮祖兵敗投降後,朱元璋仍讓他統其舊兵。
可這傢伙竟然暗地裡跟張士誠眉來眼去的,後來背叛了他。先是投降了張士誠,後來再次歸復元軍。
按照朱元璋一貫的作風,這次抓了這廝,一定不能輕饒了他。
可朱元璋還是覺得這朱亮祖是個軍事人才,如果能爭取過來,肯定是個大好事。
站在朱亮祖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如此朝三暮四,也有他的理由。
當初,朱元璋剛拿下應天,四面受敵。與東邊張士誠交戰最多,也討不到什麼便宜,朱亮祖暗通張士誠,也算是他的明哲保身之道。
後來,張士誠在與朱元璋的較量中,漸漸落了下風,朱亮祖再次歸元,也體現了一個普通人“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思想。
不是每個人都能象湯和、李善長、徐達一樣,對他朱元璋至死追隨的。大部分人都是利己主義者,誰強大就跟着誰。
朱元璋有雄心壯志,他對自己有信心。將來征戰天下的過程中,勢必還會遇到許許多多個朱亮祖似的“牆頭草”。
只要能使自己變得強大,那些“牆頭草”就會倒向自己這邊。能把這些“牆頭草”爭取過來,爲我所用,這肯定是件好事。
這些“牆頭草”都倒向了自己,自己的實力就會進一步增強。如此一來,就會有更多的“牆頭草”倒向自己,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等將來坐定天下了,有的是機會收拾這些“牆頭草”。如果現在就直接表現出對這些“牆頭草”的厭惡,那是不利於爭取民心、奪取天下的。
想到這些,朱元璋決定立即親自去一趟寧國。他要說服朱亮祖再次投降。
只要朱亮祖降了,寧國城內的守兵就會跟着降,拿下寧國這塊地盤就不用費一兵一卒了,而且還會多接收一些人馬。這個賬朱元璋算得過來。
另外一個讓他下定決心、必須要勸降朱亮祖的原因就是,這傢伙竟然能射傷常遇春。
那常遇春是什麼人?那傢伙不僅是個戰爭狂人,也是個武林高手。
當初攻佔採石磯,那小子單槍匹馬竟然敢闖敵陣,不僅順利拿下采石磯,而且自己毫髮無傷。
沒想到以常遇春的身手,這次竟然還栽在了朱亮祖手中。那再次充分說明,這朱亮祖是個軍事人才。
朱元璋立即派出快騎到寧國,讓鄧愈他們看管好朱亮祖,他稍後即到寧國去探望常遇春。
朱元璋去寧國,真實目的是勸降朱亮祖,但打着的幌子卻是去探望常遇春。
你看看,這當領導的學問有多深。
朱元璋派快騎到寧國,就是怕常遇春一惱火殺了朱亮祖,他先派人去穩住那邊的局勢。
然後說自己稍後會到寧國探望常遇春,這多麼感人呀!
這是多麼好的領導呀!
聽說自己的將領受傷了,親自到一線去探望,這個表面文章做的真是可以。
公元135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元璋排名第一。
朱元璋要去寧國,來回至少也得折騰三、四天。他立即叫來李善長,安排好一些具體事宜。
午飯後,他就在朱文正、李文忠、沐英等一干心腹子侄的護衛下趕往寧國。
朱元璋的信使是七月初三凌晨趕到的鄧愈軍營。因爲常遇春受傷了,鄧愈一邊命人給常遇春治傷,一邊命人嚴加看管朱亮祖。
鄧愈也想利用朱亮祖做點文章,讓他去招降寧國城內的守軍。
可朱亮祖心中很矛盾。這鄧愈只是朱元璋手下一個將領,他來招降自己,他的承諾能算得了數嗎?
當初他先是降了朱元璋,後來又背叛朱元璋投了張士誠。再後來,又背叛張士誠歸復元軍。
這次落在了朱元璋手中,他們還能饒得了自己嗎?
如果真是要死,還不如跟他們拼個魚死網破,讓他們自己去攻寧國城,好歹也讓他們損失點人馬。
鄧愈想招降朱亮祖其實也是如朱亮祖所料,他只不過是想順利地拿下寧國而已。至於拿下寧國後,朱元璋如何處置朱亮祖,那可不管他的事。
反正在鄧愈心中,這朱亮祖朝三暮四的,早就該死了。只不過是在他臨死之前,稍稍利用一下他而已。
七月初一下午,隨行的軍醫就開始給常遇春治傷了。
肩頭和後背的那兩箭都沒什麼,很容易就把箭頭給取出來了。上了點藥,基本上沒什麼大礙。
只是腿上那一箭太麻煩了,入皮肉太深,他們沒辦法取出來。只好截去了箭身的木杆,箭頭仍然插在體內。
七月初二,鄧愈來看望常遇春,常遇春就叫囂着要活剮了朱亮祖。
鄧愈是常遇春的副將,也不敢當面頂撞,只好說朱亮祖現在正被嚴密關押。等他身體稍微恢復了,立即安排讓他親自去結果了朱亮祖。只是他現在身體的傷口還沒復原,暫時不宜動怒。
常遇春看着自己的傷腿,雖然箭頭射入太深,這些隨行軍醫取不出來,他也沒有過多擔心。
因爲他明白還有我呢,當初“三棱透甲錐”我都能給他取出來,何況就是這種普通箭枝呢。
常遇春又問寧國城怎麼樣了。
鄧愈告訴他城內守軍仍在頑抗,如果想要攻下,也並非難事,只是得損失一些弟兄。
他的想法是讓朱亮祖去勸降這些兵士開城投降,等拿下寧國了再回過頭來收拾朱亮祖。
常遇春雖然覺得如此做有些不義,但心中認爲朱亮祖這人就是十惡不赦的,對他也不用講什麼道義。
七月初三一早,朱元璋派來的快騎就來探望常遇春了。並告知他朱元璋稍後即到,將親自前來探望他。
這下常遇春倒是真的被感動了。他不過就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個普通將領,這次受了點兒傷,也沒有性命之憂,朱元璋竟然親臨前線來探望他。
常遇春太受感動了。
其實他哪裡知道,朱元璋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來招降朱亮祖的。
七月初三傍晚,朱元璋來到了寧國城外的常遇春軍營。
朱元璋與常遇春進行了深入的交心談心,言語中無不體現出對一個下屬的關懷與愛護,常遇春再次被感動了。
朱元璋讓常遇春安心養傷。還說他帶着部隊從鎮江打到常州,現在又擒下元軍寧國主將,寧國城已成囊中之物。常遇春和他的部隊太疲憊了,需要休整。
朱元璋準備讓常遇春帶部隊跟他一起迴應天休整。等他養好傷了,再安排新的任務。
不過在迴應天之前,朱元璋要見一下朱亮祖,爭取讓這人歸順了去勸降寧國城的守軍。只要寧國拿下了,徽州就在眼前。
常遇春雖然有點不甘心,但眼下自己確實受傷了,這箭枝射入體內太深,傷筋動骨一百天,只能先回去休養了。
還有一點不甘心的是,一旦朱元璋去親自勸降朱亮祖,那一時半會兒就不能找朱亮祖算賬了。
否則,他要是私自結果了朱亮祖,這讓朱元璋以後的臉往哪裡放。
不甘心歸不甘心,那也沒辦法。誰讓自己不小心受了傷,還驚動了吳國公朱元璋大人呢?
朱元璋安撫住了常遇春,立即坐上帥案,讓鄧愈去把朱亮祖提來。
朱亮祖被押到大堂的時候,身上被綁得結結實實。
朱元璋盯着朱亮祖看了半晌沒作聲,這隻把朱亮祖看得心中發毛。
許久,朱元璋纔開口問道:“你是第二次被我抓住了,你還有什麼想說的?”
朱亮祖嘆了口氣道:
“活着的時候,我已經盡力了。
當初在太平被俘時,我確是心有不甘。
後來見你和張士誠交戰,你佔不到便宜。且從地理方位上看,局面對你不利,張士誠派出一個我的舊相識來說服我,我便帶兵逃到了寧國。
再後來,我見張士誠也靠不住,就又歸降了元朝。
對於我的一生,無非就是誰強大一些,誰更靠得住一些,我就跟着誰。
有人說我這個人沒義氣,其實我也有自己的苦衷。
我也明白跟關二爺一樣,至死追隨一個人,會留下千古美名。
但是,這種讚譽如果要賠上那些追隨我的千千萬萬的兄弟的性命,我覺得不值。
那些兄弟們把命交給了我,我有責任給他們找個好歸宿。
算了,算了,不說這麼多了。我已作好了身死的打算,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我懇請元帥大人在我死後,放過我那些弟兄。
他們願意投降你們的,你們就收下;不願意投降的,懇請你們放他們回去當個普通民衆吧!”
朱元璋乾笑了幾下道:
“我從應天跑到寧國來見你,也正是爲了你手下這些弟兄。
那寧國城內還有不少你的部下,如果你能勸他們投降,我保證不殺害你的一兵一卒。
如果他們仍然負隅頑抗,我的大軍過境,必讓那裡無一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