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仲捏起一塊放進嘴中,頓時糕點熱騰騰的香氣充滿喉舌,全身舒泰。‘
程仲一邊大嚼一邊含含糊糊的說道:“原來是棗糕(糟糕)呀。“
“呸呸呸!”劉氏連忙說道:“胡說什麼呢?哪裡會是糟糕?我兒子此番考試必定大吉大利,一舉得中。”說着雙掌合十,十分虔誠的禱告了一會兒。
程仲雖然不信,卻也沒有阻止。吃完了早飯,程仲便辭別了劉氏和妹妹程漣憶獨自出門前往華亭縣應考了。
凌晨是一天中最冷的,程仲瑟縮了一下,右手挑着一盞劉氏連夜糊起來的紙燈籠;左手挎着一個書籃子,裡面放着三根蠟燭和一些筆墨,還有這一天的吃食。劉氏用棉布將糕點包了幾層,希望能多留一會兒溫度,但在這樣的天氣裡,這麼做只是徒勞的。
燈籠在羊腸一般的小路上晃悠,宛如飄忽的幽冥鬼火。程仲覺得自己就如同手中的燈籠一樣,茫然四顧,卻只能照亮身前的兩步,更別提希望了。
不過,明知道希望渺茫,但是程仲不得不試一試,試了還有一絲可能,否則就別無出路了。
很快,程仲便看到了幾盞和自己差不多的燈籠,那是和他一樣去趕着應試的童蒙。
進了華亭縣,天已經泛起瑩瑩的藍色,路上的小燈籠也越來越多。程仲根本就不必要問試院在哪,跟着其他的燈籠就行了。
到最後,打着燈籠的童蒙甚至將路都堵住了,只能在冷颼颼的風中等着試院開門。
程仲的鞋裡面雖然被劉氏塞了一些棉花,但還是冷的發抖,不時的在地上跺上幾下,很快,跺腳聲越來越響,彷彿集體跳着踢踏舞,這讓程仲猜測,壯觀的大河之舞當初可能只是一些腳冷的貧寒子弟取暖創出來的。
正在這時,試院的大門打開了,從裡面魚貫而出十多個手拿燈籠的試差。隊伍最後的一人也就是縣試的主考,縣令大人了。
程仲到的並不算最早的,排在隊伍中前的位置,僅能看到最前方兩位試差的面目,對於縣令則只能看到高挑瘦削的身材而已。
程仲心中喟嘆,自己好歹算是個官二代,要是在後世考公務員都應該有些特權,可是爲什麼偏偏自己淪落到如今的境地?要是能認識主考官,讓他照拂一二,情況自然就不同了。其實別說是認識縣令了,就是熟悉縣令的秉性,能夠投其所好的話,那縣試把握也能大上兩分。
不過,程仲也知道那是癡心妄想了。他在這裡可沒有什麼熟人。
藉着燈光,程仲開始觀察周圍同來應試的考生。
他們的年齡有大有小,小的大概十四五歲的樣子,大的估計四五十歲了,至於傳說中年至耄耋,依然甩着白鬍須應秀才試的,程仲倒是沒有看到。
其中貧富也不一,貧窮的如同程仲一般,而富裕的甚至帶着家僕,代爲打着燈籠。
試差往前走了一步,高聲叫道:“點名——”剛剛起此彼伏的跺腳聲一下子靜了下來。
縣令微微帶着點沙啞的聲音響起——“李志全——”
人羣中有人應道:“有——保人李志友!”雖然只是秀才的考試,但是每個考生都要有個保人的,古代可沒有辦法覈對照片,想來這是防止冒名替考這樣舞弊的行爲的。
作爲保人至少要有秀才的功名,如果考生被查出有問題,保人也要承擔連坐責任,嚴重者甚至有可能革除保人的功名。
在旁邊的一羣人中也有人高聲應道:“李志友保李志全——”
程仲之前已經發現,在考生隊伍旁邊也聚集了一羣人,原本還以爲他們和後世一樣是來送考的家長,現在才知道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回事。這些人都是考生的保人。同時程仲的心中又有些忐忑,自己的保人是程學毅,這老傢伙也在那羣人中嗎?
程仲看了那一羣人,但是黑乎乎的看不分明。如果這老東西託病不來,那麼自己就連考場都進不去了。不過轉念一想,程仲又放下心來,程廉的保人也是程學毅,這老小子即便和自己不對付,總不至於連程廉也一起涮了吧?
縣令微微點了點頭,用凍得有些僵硬的手拿着筆在李志全的名字後面點了一下。剛從溫熱的瓊山到此赴任,還真不習慣此地的寒冷。
望着眼前黑壓壓的人羣,程仲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輪到他。估計旁人也是這麼想的,周圍有一些相熟的人開始竊竊私語。
這時,旁邊人的交談引起了程仲的注意。
“常兄今番應試十拿九穩了吧?“一個三十多歲的體型肥胖的考生對身邊年齡相仿的考生說道。
“豈敢,豈敢。“那個被稱作“常兄“的常連順搖了搖頭說道:“連試不中,我也快熄了科舉的心思,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啊。倒是鄭兄此次似乎胸有成竹啊。“
“常兄說的哪裡話。“被稱作“鄭兄”的鄭維漢自謙道:“誰不知道常兄才高八斗,下筆有神啊?不過是科場時運不濟,怎麼會說出如此的喪氣話?“
“說什麼才高八斗?下筆有神?入不了縣尊的法眼也是白費力氣,這次新來的縣尊什麼口味誰又知曉?“常連順無奈的說道。他在華亭縣也算頗有才名了,奈何屢試不第,連個秀才都沒有考中,最終只能歸結於自己的運氣不好了。
“常兄說這話就顯得迂腐了。“鄭維漢嘿然一笑,然後壓低聲音說道:“縣尊大人的口味不外乎黃白之物,只要打點到了,發案時送你個案首又有何難?“
常連順頹然一嘆,這個道理他豈能不知?奈何家中貧寒,根本無法孝敬。他也知道鄭維漢家中殷實,恐怕早已經上下打點好了,這纔敢說這樣的話。常連順一直不齒鄭維漢的學識和人品。但是時勢比人強,這次恐怕要被小人笑了。但他口中猶自強辯道:“連順倒是聽說這海縣尊並非貪墨的官吏。“
“常兄莫太天真了。沒有聽說嗎,海縣尊不過是個舉人,連個進士都不是,都能先教諭而後一躍成爲一縣的父母,如非上下打點,如何能夠?他打點的銀兩最終還不是要着落在我們身上?這不**的貓鄭某還沒有見過呢!”
程仲本來對他們倆說的話並不上心,但是聽到兩人談到履新的縣令,程仲便注意傾聽了。他的觀點和常連順的一樣,縣令是縣試的主考,文章自然要對着主考的心思和脾胃來。譬如縣令討厭僧佛,你卻大書特書僧佛的教化之功,任憑你寫的一手錦繡文章恐怕也不會取中。
程仲本來想從兩人的交談中瞭解一下縣令的“口味”,然後在考試中投其所好,說不定能夠撿個意外之喜。但是兩人說來說去,原來對海縣令也是知之甚少,程仲不由有些失望。
不過,鄭維漢說的也很有道理,十官九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恐怕這個海縣令也好不到哪裡去,所謂清廉不過是自我標榜而已,典型的是**立牌坊。
等等,海縣令,又是舉人出身,不會是他吧?程仲對於明朝的歷史知之甚少,對於其中的人物知道的就更少了。但是就是在他知道的了了的幾人中,偏偏就有一個姓海的,自然就是鼎鼎大名的海瑞!只是,會這麼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