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民國草建
隨着南方各省相距宣告獨立,北京的大老爺終於害怕了。作爲曾經的小站之王,袁某人被大清帝國寄予厚望。
但是由於吃過攝政王等滿清權貴及政敵的大虧,此時的袁某人,多次表示身體未恢復健康,無法勝任如此重任。一直不接受朝廷的徵召和起復。
一直等到,大清把更多的權利交給袁大頭,他才站出來準備收拾河山。袁某人一出場就差點把首義之地武昌給滅了。不是出於其養寇自重的需要,估計武漢的新軍是守不住的。
爲此他特別交代:慢慢走,等等看。但是馮國璋還是打的太快,不得不暫停其職務,由更懂心意的段祺瑞代替指揮。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而且袁某人的做法也是由時代特殊背景,如果大清真不會殺他,那麼養寇自重就不需要。
正是因爲袁某人感到自己活着非常危險,爲了自保才採取這樣的方式。這就是皇權獨享的弊端,也是歷史反覆驗證的結果。
袁世凱在北方重新獲得政治地位,並一步一步的完全架空皇權,隨着攝政王被隆裕皇太后放歸就藩後,袁某人在北方政權鬥爭中,已經基本沒有對手了。
而南方各省,因爲一直缺乏最高層統一領導,各方強烈要求孫中山回國,組建統一的政權。並且大體上決定了在南京,舉辦民國第一屆總統選舉。
此時的孫中山其實還在美國,爲了儘快趕回來就職總統,顧不得身無分文的窘迫。爲此在途徑日本,歸國之前無奈地對支持其革命的日本友人宮崎寅藏說:“你能給我借上500萬元嗎?我明天要到南京就任大總統但卻身無分文。”
“我又不是魔術師,一個晚上去哪裡弄這麼多錢?”
“明天沒有錢也關係不大。但你如果不保證在一週之內給我借到500萬元,我當了總統也只好逃走。”
可想而知當時孫中山有多麼的匆忙,民國建立的何等草率。
但是國內民衆並不知道,此時的孫先生,其實身無分文,他將攜帶鉅款的傳言,很快隨着孫文本人的回國而破裂。最後落下一個美名,孫大炮。
孫中山的回國雖然沒有帶來資金,但給當時各省起義後,需要穩定政權帶來希望。雖說最終這個國家還要繼續在動盪中反覆,但組建中央政府,恢復地方秩序的訴求絕對是沒有錯誤的。
1911年12月2日,東南重鎮南京光復。各省代表從武漢移駐南京,選舉孫中山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晚11時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開始,儀式在總督署大堂西暖閣舉行。
各省代表、各軍將領、各界人士、各國領事及外賓立於兩側。身着大總統禮服的孫中山筆挺地站立暖閣正中,表情莊重、嚴肅。胡漢民、陳其美、黃興、徐紹楨分立於孫中山左右。
司儀宣佈:“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蒞位典禮開始”,雄壯的軍樂曲奏響,全場肅靜。樂曲聲止,景耀月代表各省報告大總統選舉經過。他說:“今日之舉,爲五千年曆史所未有。我國民所希望者,在共和政府之成立及推倒滿洲專制政府,使人民得享自由幸福。
孫先生爲近代革命創始者,富有政治學識。各省公民選定後,今日任職。願孫先生始終愛護國民自由,毋負國民期望。”
隨後孫中山開始宣誓:“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爲衆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爲列邦公認,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
宣誓結束後,孫中山在當日發佈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號公告中提出:臨時政府的任務是“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以達革命宗旨,完國民之志願”。確定對內“民族之統一,領導之統一,軍政之統一,內治之統一,財政之統一”;對外“持平和主義,與我友邦益增睦誼,將使中國見重於國際社會,且將使世界趨於大同”的方針國策。
同一天通過的《修改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明確規定“中華民國仿美利堅合衆國政體,採行總統制,不設國務總理,由大總統實際兼任行政首長,直接領導中央行政各部。大總統有統治全國、統率海陸軍、任免部長、制定官制以及對外宣戰、媾和、締約等權。大總統與參議院之關係爲同意權與複議權並行……”
但是對於是採取美國的總統制,還是內閣議會制,卻還有不小爭的議。而這些爭議都會在不久之後的歷史中出現,並在一羣自謂學貫中西,可以代表國民的議員,社會賢達的參政議政中得到充分的展現。
讓從不知道選舉爲何物的中國人見識,何爲民主治國。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此時民國已經構建起來,雖然他充滿着各種缺陷,但對歷史的進步作用毫無疑問。後世儘管有不同的聲音,但對於民國成立的價值毫無爭議。當然最大的貢獻是推翻了帝制,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而這個能讓皇權和平退出的最大功臣,當然是袁世凱。這個歷史貢獻還是不能抹殺,不過由於他個人貪戀權勢,最好把自己埋葬在皇帝夢裡,也是其一生的污點。
目前爭取袁世凱倒向共和,是一手準備武力北伐,一手促進和平解決的兩個方案。這一點在孫文的就職宣誓詞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