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一夜之盟
徐東與陳得水、林忠還有譚先生的會談一直到天亮。當然吃飯是吃不了那麼久的,爲了進一步的加深聯繫,飯後的會談是在林忠家繼續。會談中徐東被譚先生一直拉攏加入孫文的同盟會,但陳得水也勸說徐東加入華興會。爲此徐東只能說由於停留時間緊迫,各位好意都要。
爲此兩人各寫一份介紹信,待徐東回國後,先遇到哪一黨派的人員,就加入哪一黨派。雖說有些不嚴肅,但都算是革命派的同志。至少在反帝上是一致的。
譚先生介紹的是上海大亨陳其美,希望徐東到達上海就去拜訪。而陳得水介紹的人員,就沒譚先生引薦那麼知名,但是江南製造總局現任的海軍軍官,吳大雄。所以也各有所長,故達成先見誰加入誰的共識。
在當天夜裡除了安排徐東的回國之旅,譚先生還談論了孫文在日本的具體情況。並且詳細介紹了孫先生的各種革命主張和人生軌跡。
着重講述了近年來的事件:在1904年(光緒三十年)11月,孫中山重抵檀香山後。有20多名華僑青年接受他的倡儀,舉行會議,成立了興中會,選舉劉祥(商店司理)、何寬(銀行經理)爲正副領導。孫中山起草了《興中會章程》,強調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所造成的民族危機的嚴重性,規定以"振興中華"作爲立會的主要宗旨。他還起草入會的秘密誓詞,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衆政府"的革命主張。
這是中國第一個以建立新制度爲目標的民主革命綱領。興中會成立後又在夏威夷一些地方建立分會,會員增至百餘人。在孫中山的領導下,興中會曾組織會員進行軍事訓練,向愛國僑胞募集資金,以爲反清武裝起義作準備。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在比、德、法等國的留學生中建立了革命團體,在此期間也與國內的革命團體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聯繫。8月,孫中山與黃興等人,以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爲基礎,在日本東京創建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爲總理,他所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被採納爲同盟會綱領。
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同盟會的成立,有力地促進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孫中山派人到國內外各地發展組織、宣傳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至1906年間赴東南亞各地向華僑宣傳和募集革命經費,在一些地方創立同盟會的支部。
他廣泛傳播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於反清革命。孫中山領導的對改良派的批判,爲辛亥革命的爆發作了有力的思想準備。
從1906至1911年,同盟會在華南各地組織多次武裝起義,孫中山爲起義制定戰略方針,並在海外奔走,爲起義籌募經費。
而在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12月鎮南關起義時,孫中山還親臨前線參加戰鬥。各次起義都因缺乏羣衆基礎、組織不夠嚴密而失敗,但革命黨人前仆後繼,英勇戰鬥,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給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特別是1911年(宣統三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在全國引起了巨大震動。
這些故事在譚先生聲如其境的講述下,把不太清楚歷史記載的徐東搞得熱血沸騰。而陳得水在當時的氛圍下,拉着衆人就要結拜爲兄弟。搞得徐東一愣一愣,好在那個時代義結金蘭,交換名帖,是社會文人的一種常態。
比較有名的歷史故事就是:蔣介石與其義兄馮玉祥、盟弟張學良,還有在上海灘混跡的杜月笙、黃金榮等人。
爲了不打擊年輕人的熱血,林忠作爲大哥,在譚先生見證下,陳得水由於年齡最小爲三弟,徐東居中是二哥。
自此林忠、徐東、陳得水結爲一心兄弟,這爲此徐東未來的政治事業能夠得到海外同胞,尤其是南洋僑胞的大力支持打下堅實基礎。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目前的徐東還是一個待業的軍官,看着天色見明,在衆人的歡送下。徐東踏上了回國的巨輪。
一股股濃煙之後,汽笛聲起。送別的人羣揮舞着雙手。徐東心中默唸:再見了我的親人,願遠行的遊子,早日到達,願他鄉的親人安康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