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三皇炮捶

孫祿堂沒有對這個話題多說。

幾個練太極拳的,倒是對孫家的太極拳以形意拳做爲基礎,能發能打又能化,言語中有些羨慕。這是與孫祿堂交好的拳家們的看法,要是以正宗嫡傳自居的,怕是要說孫祿堂的太極拳不是真正的太極拳。

這種事情在國術圈子,十分自然。媒體越來越發達,使得很多本事不大的後輩,都在或在吹前輩的事蹟中,或在說道拳理中,暗踩有名的拳師上,卻唯獨不看自己手上功夫能不能證明。

待他們走後,王洪便問孫祿堂:“明知道自己的太極拳不能打,還不學習別家的長處,這種太極拳還練他幹什麼?”

這話一出口,他就孫祿堂趕了出去:“沒事養你的傷去,別說人家的長短,別打聽人家拳種的事情”。

到了孫祿堂這個層面,拳術與本性已經相通,喜怒哀樂悲恐驚都是拳。

就象一個跨國公司的總裁,只會想着讓自己管理的企業怎麼發展,哪會有心思去管別的公司發展上的問題?

王洪回到軍營,卻見大批部隊都派了出去。

帶新兵的教官見到王洪,先是恭喜王洪死裡逃生,然後有些羨慕的對王洪說了句:“希望也我能囫圇個回來”,就把王洪的三個內弟叫了過來,交給了王洪,轉身去整兵準備上前線。

王洪看着軍營裡忙碌的士兵們,一個個都在做着上前線的最後準備,可真的戰鬥一把響,也不知道能回來幾人。只能無語的帶着三個內弟回到家裡。

這三個大孩子受到軍營裡的氣氛影響,沉默的跟在他後面。

他們的心中也在激烈的鬥爭着,有一個被那些士兵主動的、被動的去送死感動了,覺得哪怕是死,也要做一次英雄。他想跟王洪說一下,他也要上前線。

可另外兩個,卻熄了爲國作戰的想法。

這很正常,因爲他們三個是王洪送進去訓練一段時間的普通人,還不是士兵。

普通的士兵,哪有選擇?

王洪打破了他們的沉默,他大概的問了下三個人的想法,卻沒讓想上前線打日本人的那個回到軍隊裡,而是把這三個大孩子帶在身邊,暫時先做他的警衛員。

到了前線,生死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誰也控制不了,王洪還不敢替這個大孩子做這個主。

在家裡養身體也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兩位夫人似乎又有了些小矛盾,王洪就想借着馬上新年了,出去買點東西,躲開這家裡這尷尬的氣氛。

就在要出門的時候,有客人來訪。

張六少在幾個月前,把二十九軍調到了北平東面的長城上的兩個隘口駐防。這地方可是兵家必爭之地,眼看就要跟日軍打過來了,副軍長佟麟閣就帶着大刀教官李堯臣來到王洪家裡拜訪,即看望受傷的王洪,也是來向王洪討教與日軍交手的一些經驗。

在張六少指揮的前線軍隊中,武器裝備最好的是中央軍;其次是部分東北軍和部分晉軍,而宋哲元的二十九軍的裝備是最差的。一個軍只有野炮、山炮10餘門,重機槍不過百挺,輕機槍每連只有兩挺,步槍多爲漢陽造和山西仿製的三八式。所以他們乾脆人手一把鑌鐵大刀,用以補充火力的不足,這也是西北軍的一個傳統。

李堯臣,河北冀縣人,五十出頭,王洪倒是聽說過這個人。

這位老先生,活了差不多整整一個世紀。他在清朝京城的會友鏢局裡走過鏢,在慈禧太后面前表演過八仙慶壽劍;教過京劇武生大師楊小樓演《鬧天宮》中的猴拳動作,教過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霸王別姬》中的舞劍手法;他教過二十九路軍大刀術;更爲首長們作過表演,是一位傳奇人物。

他小時候,在家鄉學過太祖拳,農閒時在場子裡練,農忙時就在油燈下練,下了很大的功夫,正正經經的熬過兩燈油,在家鄉算是功夫不錯的了。

十八歲時經人介紹,進了會友鏢局。

會友鏢局是京城八大鏢局之首,名字取自以武會友,在鏢局中,開的最早,關的最晚,信譽最高,規模最大。其經營範圍比今天的安保行業還要廣泛,凡是人貨錢物,水旱兩路沿途保護、看家護院,都敢說能保護周全。

那時的鏢局實際上是一個個武術門派,會友鏢局屬於三皇門,鏢師多達上千人,全是三皇門的弟子。

三皇者,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黃帝。拳以此立名曰“三皇”;又因該拳出手如捶,發勁如炮,故名炮捶,合之則稱“三皇炮捶”。

李堯臣進鏢局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師。

他的師父宋彩臣是宋老邁的得意弟子。宋老邁的絕招是“夫子三拱手”,以一套搓、刁、掠、帶的手法,加上“本力勇”,被人稱爲神拳宋老邁,這套絕技使得三皇炮捶的弟子,罕見對手。

李堯臣在鏢局裡除了學習三皇炮錘、六合刀、大槍等各種武藝,還學習了水上功夫、暗器和飛檐走壁躥房越脊的輕功一類。

在鏢局裡除了武藝要高,更要學江湖規矩。遇上劫鏢的,要特別和氣的用江湖黑話好言應付。黑話內容不外兩點:第一,彼此都是一師所傳,是江湖上的朋友。應當講江湖義氣;第二,鏢行必須承認你這碗飯是朋友賞給你吃的。對方問:“穿的誰家的衣?”就答:“穿的朋友的衣。”問:“吃的誰家的飯?”就答:“吃的朋友的飯。”兩下里拉過一陣黑話,一般都可以平安無事,放你過去。

要是兩下沒說好,就得拼命護鏢了,所以江湖規矩在很多時候,比武藝還要管用。

走鏢是高危行業,死在劫鏢的手裡時有發生,到了後來,大家都用上了步槍手槍,死傷更是常事。

李堯臣在會友鏢局做了近三十年保鏢,憑着手上的功夫和江湖上的名聲,一直做到了會友鏢局解散。

918後,二十九路軍調到北平的一帶,準備迎擊日寇,29軍的副軍長佟麟閣便請來了北平國術名家李堯臣,到他的部隊中去教大刀。

29軍有很多國術高手留下的刀法,其中的無極刀是李堯臣所創。

這趟刀法實戰性很強,揮舞起來,既可當刀劈,又可當劍刺,動作簡單有效,增強了士兵白刃戰本領。

由李堯臣等國術大家們教出來的29軍大刀技術,在長城要隘喜峰口戰役中,取得了一場大捷,鼓舞了中國人的士氣。但要說明一下,這是一場殺敵5000,自損過萬的慘勝。

大刀隊爲此立了大功,也曾讓日軍頭痛了一陣。

可大刀畢竟是冷兵器,先天不足,與現代武器的代差決定了只能使用在特定環境下,整個抗戰,只有頭幾次把日本人打的措手不及,後來就只能成爲一種精神武器。

有個冷笑話。

二十九軍大刀隊因長城抗戰而名揚天下,作曲家麥新爲此創作的《大刀進行曲》,被到處傳唱。社會各界紛紛組成慰問團前來勞軍,各報記者也蜂擁而至。

但是,很多人居然相信了是大刀決定了勝利,沒給二十九軍補充多少現代武器,卻送來了無數大刀。

這讓二十九軍的將士們哭笑不得,槍炮齊全、子彈充足,誰用大刀啊?

------

每章一說:國術圈有個很扯的思維,把師承和輩份看的很重。有個好師承或者好血統,甚至輩份高一點,就好象自己也跟創出名號的先人一樣,也擺起了臭架子。民國前,形意拳、八卦掌兩個門派,見到大輩,如同見到家裡長輩般,還要行跪禮,可民國後,再沒此現象了。因爲民國後,不光一大批輩大年齡小的娃子進了師門,還有很多彎彎繞繞的人,人情入門、墳前拜師,甚至自擡輩份的都不罕見,這給正統教徒弟的傳承造成了困擾。於是大家開始各論各的,本門同枝的,還如以往。對於其他人,有交情的論交情,沒交情的看功夫,再也看不見了師門如家門了。

第120章 青島國術館第八章 有家難回番外1第96章 三回九轉是一式第106章 尚雲祥第65章 活捉第92章 拔刀術第101章 天津的混混第七章 炮製通緝令第二十三章 漢奸之死第72章 大律師第四十三章 菸袋鍋子抽賊筯第135章 刀裡藏鏢第三十四章 匣子槍與武藝第188章 又見狙擊手第151章 又見鬼冢正第166章 東西方劍術二第131章 京城八卦掌一第62章 漁陽劍法第167章 東西方劍術三第146章 熱河開打第176章 香港劍術學校第131章 京城八卦掌一第十七章 單破殺手的刀法第二十五章 一連串的進攻第130章 殺炮兵第141章 射界第126章 船拳第五十八章 雞鳴開門第160章 觀戰第116章 到家第十八章 日本武士的挑戰第76章 南造雲子?第74章 假王洪?第105章 江湖有大坑第68章 豆餅第十五章 學生團第一戰第64章 要錢不要命的漢奸第106章 尚雲祥第152章 命令第五十五章 誰置誰的死地而後生?第三十七章 官府土匪與猛虎餓狼共存第156章 會動的草叢第五十六章 拎包的偷兒第163章 兩位醫生第69章 大連的拳館第十章 親見通緝令第138章 黑風寨第82章 宴席第147章 監軍第61章 筷子劍對半步崩第122章 何守泰安第195章 撤第90章 間諜在行動第四十二章 老滿人的武藝第二十三章 漢奸之死第105章 江湖有大坑番外2第160章 觀戰第四十二章 老滿人的武藝第156章 會動的草叢番外1第71章 嶄露頭角第五十五章 誰置誰的死地而後生?第十一章 歃血結盟第91章 挑戰書第95章 拜師第164章 我的拳,我的劍第十八章 日本武士的挑戰第106章 尚雲祥第六章 生死之間有大機遇第十七章 單破殺手的刀法第六章 生死之間有大機遇第二十六章 女人不蹲馬步第81章 殺手之王第89章 小報記者第三十八章 有經驗的好處第62章 漁陽劍法第182章 暹羅雙刀第125章 點穴第158章 兩個眼睛瞄準第三十三章 嘚兒、駕、喔、籲、稍第132章 京城八卦掌二第151章 又見鬼冢正第122章 何守泰安第十九章 那算誰贏了?第158章 兩個眼睛瞄準第208章 傳說第四十六章 被拍花了第121章 毒針第四十章 殺手的追殺之道第174章 劍術學校第80章 戰陣與遊場第十六章 洞房歌聲第148章 槍殺逃兵第128章 認識票第四十二章 老滿人的武藝第三十五章 江湖百寶囊第88章 四劍一鞭第189章 貼近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