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桃李芬芳

對於校中成績突出,特別是才能出衆的學生,胡適非常熱心培養扶持,甚至有些偏愛,但也嚴格要求。比如後來成爲著名歷史學家的吳晗。

吳晗生於1909年,原名吳春晗,浙江義烏人。他的父親吳濱珏是前清秀才,算得上是書香門第。讀書人的家庭,家教都頗嚴,吳家也不例外。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吳家也深受影響,因而,吳家的經濟時常顛簸於溫飽與小康之間。吳晗中學畢業後,因家道衰落,遂在本村小學教書,賺取一點工資貼補家用。在鄉村蟄伏兩年後,獨自離家出走,輾轉來到杭州,並考入之江大學預科。一年後,之江大學因故停辦。吳晗又前往上海,考入中國公學。在胡適講授中國文化史課程時,吳晗得到胡適的指導和幫助,寫出了他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西漢的經濟狀況》,,深得胡適讚賞。

1930年3月19日,吳晗徑直寫信向胡適討教自己在整理《佛國記》時遇到的問題:“明知先生很忙,不過除了先生之外,我實在想不出一個比先生更能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和指導路徑的人。”

胡適則儘自己所能,爲吳晗提供了指導和幫助,

吳晗是個爭議很大的人,不妨多說幾句。

胡適離開中國公學後,吳晗則追隨北上,經人介紹,由顧頡剛安排在燕京大學圖書館當館員。此間,他寫下《胡應麟年譜》,並以此成爲他正式研究明史的開端。吳晗再度爲此寫信討教胡適,胡適在收信的第二天即給吳晗回信,對其作品大加讚賞,並約吳晗“星期有暇請來談”。從此,吳晗成爲胡適的“弟子”。

吳晗未入北大的原因是他偏科嚴重,入學考試需考文史、英文和數學三科,他的文史、英語均得滿分,而數學竟然考了零分,按北大規定,有一門零分不得錄取。隨後他改投清華,得到同樣成績,但清華網開一面,以文史成績特別優異爲由,破格錄取了他。吳晗遂成爲“清華人”。

吳晗進入清華時,家道基本敗落。因爲要入清華攻讀,他的燕京大學圖書館館員被迫放棄。那可是吳晗的生活來源。胡適知道吳晗的困境,在吳晗被清華錄取後沒幾天,即給當時清華的代理校長翁文灝和教務長張子高舉薦吳晗。

胡適在給翁張二人的推薦信中寫道:“此人家境甚貧,本想半工半讀,但他在清華無熟人,恐難急切得一個工讀機會。他若沒有工作的機會,就不能入學了。我勸他決定入學,並許他代求兩兄幫忙。此事倘蒙兩兄大力相助,我真感激不盡。”

吳晗雖然成爲清華學子,但仍然以胡適爲師,做學問也全面效法胡適這位北大先生的治學方法。胡適在給吳晗的信件中,也同樣對這位弟子進行了多方面指導。

多次告誡吳晗:“治明史不是要你做一部新明史,只是要你訓練自己作一個能整理明代資料的學者。”

吳晗的態度則是:“光耀所及,四面八方都是坦途。”可見胡適對他影響之深。

吳晗果然不負胡適的期望,在清華讀書期間,先後寫下四十多篇文章,其中《胡惟庸黨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明代之農民》等文,頗受當時史界名流青睞。

吳晗畢業時,在自己的畢業照上題寫着胡適的名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少說些空話,多讀些好書——錄胡適先生語。”

大學畢業後年輕的吳晗在清華大學講授明史。頗受顧頡剛、胡適、傅斯年等提攜。

1943年7月,吳晗加入民盟,從一名歷史學家變身爲社會活動家,積極投身反對蔣政府的活動。只是,自此以後,他再也沒寫出一部像樣的史學著作。

1946年8月,吳晗回到北平,仍在清華大學任教,其在清華的住所舊西院12號是中共地下黨的聯絡站。回到北平後,吳晗也去拜訪過胡適,希望他能認請形勢,轉變思想。但是,胡適依然舊時胡適,吳晗卻早已不是求學時的吳晗了,兩人話不投機,不歡而散。吳晗後來提及此事時說:“聯大從昆明搬回北平後,我做胡適工作,可是他頑固不化,我的腳就不再踏上他家的客廳了。”而當胡適得知吳晗的去向後,也不由長嘆:“吳晗可惜,走錯路了。”

一個被稱爲頑固不化,一個被感嘆走錯路,孰是孰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師徒二人徹底決裂。

1957年3月,吳晗成爲中.共.黨組織的一員。身份轉變的他,積極投身黨組織發動的各種運動。曾親自主持對儲安平的批鬥,帶頭揭發批判羅隆基。

鑑於當時出現的各級官員虛報成績的現象,當時的中.央最.高領.導人提出要學習明代著名清官海瑞“剛正不阿,直言敢諫”的精神。領.袖揮手吳晗馬上前進,隨即發表了《海瑞罷官》等作品。當時最.高領.導人對於這些作品大加讚許,並贈送親筆簽名的自己的“選集”給吳晗。吳晗也因此成爲當時中國最出名的知識分子之一。

得意而有些忘形的吳晗,曾主動批判提攜他的恩師胡適,公然說“胡適之做過我的老師,可沒給過我什麼,我有些知識,主要是靠自學"。舊友沈從文落難,在博物館掃地,見到他,想着握手問寒,“哼”着一聲,轉頭視而不見。

但是,就是他的那個秉承最.高領.導旨意的新編歷史劇,給他招來殺身之禍。1965年11月10日的上海《文匯報》,突然拋出了一篇重磅批判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文章的作者是姚.文.元。這也成爲引爆大浩劫的導火線。不久,吳晗和鄧拓、廖沫沙一同被打倒,並被定性爲“三家村集團”。

1966年夏,吳晗被關進了監獄後,從精神到肉體慘遭摧殘。吳晗的家人常常被“深夜裡猛烈砸門聲驚醒”,他的小兒子吳彰後來回憶說:“(我)老是嚇得縮在媽媽懷裡。他們翻過圍牆,破門而入。整個院子貼滿了‘絞死’、‘砸爛’的大標語。”不久,吳晗進了勞改隊,“他的身上總是舊創未平,新傷又起”。

接下來,吳晗的家人也未能倖免。1968年4月,吳晗的妻子袁震也被送入勞改隊。不久,在折磨下本來就身體欠佳的袁震,雙腿癱瘓了。父母被雙雙關進監獄後,家裡只靠年僅14歲的養女吳小彥支撐,獨自承擔起照顧弟弟吳彰的責任。

1969年3月18日,袁震被迫害致死。次日,11歲的吳彰跟着15歲的姐姐吳小彥去太平間看已於前一天去世的媽媽時,媽媽留給他們的最後形象是:“雙眼半睜,面頰上還有幾滴淚珠。”

就在袁震含冤去世半年後的1969年10月11日,吳晗被迫害致死。吳晗死前,頭髮被拔光,其骨灰至今下落不明。作爲吳晗的養女,吳小彥飽受生活上的煎熬和精神上的摧殘,最終走投無路,於1976年9月的一天,在精神病院自殺。

有一則流傳廣遠的學林掌故說,1990年代前後,某次學術圏大佬們聚會,座間有人談起吳晗全家的慘事。一向不問世事、沉默不語的錢鍾書,忽然對着鄰桌的費孝通大聲說:"你記得嗎?吳晗在1957年時整起別人來,不也一樣無情得很嗎?”底下唏噓一片。

或許,吳晗的悲劇在於喪失了知識分子獨立的特點,喪失了歷史學家的客觀立場,學術爲政治服務隨波逐流。吳晗寫的《朱元璋傳》四易其稿,在1943年該書叫《由僧鉢到皇權》是“影射史學”,60年代的《朱元璋傳》又改成了“命題史學”,觀點跟着形勢走如何能做史學呢?

新中國成立後,吳晗以大學教授和文人身份成爲北京市副市長,可是一個歷史學家的副市長居然支持把北京的城牆、牌樓和部分寺廟、古建築都給拆掉,直到今天人們也感到不可思議。吳晗還積極主持挖掘了明十三陵的定陵,造成了不可恢復的損失。吳晗對朋友檢舉,落井下石反戈一擊,當年整人真的很無情。

在知識圈內說吳晗好話的不多,有人說是欺師滅祖、媚權、篡史等等。但也有人說,吳晗的悲劇不單純是一個人的悲劇,而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吳晗太迷信,太聽話,在歷史大潮中迷失了自己。

吳晗承認胡適是老師,但是否認了胡適對自己的幫助,在當時的歷史環境裡這樣說也是沒有辦法。1954年,胡適在大陸的許多弟子與友人都在批判胡適,包括胡適的親密弟子羅爾綱,但吳晗卻始終沒寫批判文章。羅爾綱認爲吳晗沒有寫文章批判胡適是“爲人忠厚誠篤的一種表現”。

吳晗雖然與恩師胡適早就劃清界限,卻沒有上綱上線惡毒污衊攻擊。所以謝泳才說,“作爲正直的知識分子,吳晗有過失誤,有過政治迷失,但良心還在”。

在中國公學,被胡適特別青睞的還有文理學院的學生羅爾綱。其平時一點也不活躍,在校中無聲無息。但他成績優秀,得過學校首屆獎學金,文化史的論文作得也很出衆,胡適慧眼識人。

1930年夏,羅爾綱要畢業了。畢業前夕,他給胡適寫了一封信,請求他介紹工作。胡適便約請羅爾綱做家庭教師,並收他做“徒弟”。羅氏在胡家先後五年,除指導祖望、思杜兄弟倆讀書外,又幫助抄錄整理胡鐵花先生的遺集,並在胡適的指導下研究史學。後來,羅爾綱寫了一本《師門辱教記》的自傳,記述這五年跟胡適做“徒弟”的生活,頗爲親切生動。

其中寫道:“我一入師門,適之師就將‘不苟且’三字教訓我,我以前謹遵師教。到了妻兒來北平後,爲了要賣稿補助生活,一大部分文章不得不粗製濫作了。……至今想起來還是一件痛心的事。我十分慚愧,又十分感激,當我每次發表這種文章的時候,就得到適之師給我嚴切的教訓。”

據羅爾綱所記,胡適對他的幾次批評確是很嚴厲的,但嚴厲之中卻也能給人以啓迪;而對羅氏的成績,胡適也多有稱許和鼓勵。羅爾綱後來研究史學頗有成就,成爲太平天國史的著名學者。他自己認爲,跟胡適的指導與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

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429章 辭職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139章 慶典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344章 北歸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3章 科舉之路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20章 心機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46章 辦實業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97章 中山先生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16章 柳暗花明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81章 戰漢陽第429章 辭職第165章 模範團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398章 張瘋子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81章 戰漢陽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157章 禁賭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609章 考據癖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70章 呼聲第319章 倡導和平第134章 較量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398章 張瘋子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70章 呼聲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65章 保路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