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肅貪治吏

一九零四年二月至一九零五年五月,俄國和日本兩國爲了爭奪東北的地盤發生了尖銳的衝突,在中國領土上廝殺了一年多,清廷誰也惹不起便保持中立。

爲防止日俄把戰爭擴大到中國的其他地區,清**嚴令奉天和直隸的邊要地區由北洋統籌防守;沿海口岸則由相應督撫各自戰備。

袁世凱趁機大幅度的擴軍備戰,於是他的武衛右軍擴充爲北洋軍。或許,這支北洋軍對袁世凱以後的人生有多至關重要,這個時候的袁世凱也未必能夠清楚的知道。

第四、肅貪治吏。

晚清官員的腐敗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國家貧弱交加,官員的薪俸極低。靠那一點可憐的官俸,維持家庭生活得精打細算。但是,別看薪俸沒幾個錢,但官員幾乎是人人有錢。

對此,袁世凱有深刻的體會。

逃難在外的慈禧回到到皇宮以後,見宮內設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大多數陳設被搶走或毀壞,慈禧在召見袁世凱時,要求他趕緊籌款維修。

這諾大的一筆歀子,從哪裡來呢?

因爲還庚子賠款,清政.府加大了各種賦稅,搞得民怨沸騰。袁世凱到任直隸後,曾因爲負擔太重,已經爆發過景延賓在直隸廣宗縣領導的抗捐鬥爭。

雖然起義已經被鎮壓下去了,民衆心中的怒火沒有平息,如果往下攤派,勢必激起民變。

老百姓不好得罪,老佛爺就好得罪嗎?無論如何,這筆錢必須得搞到。

袁世凱召集手下的藩、臬、司、道等官員來商議,想和他們大傢俬人籌借,事後肯定如數償還。

他知道,這些官員手裡都有錢。

但是這些人一張口,一個比一個會哭窮。有人還給袁世凱算了筆帳。自己一個月薪俸是多少,自己一家人一個月要吃多少糧,多少菜。糧多少錢一斤,菜多少錢一斤,算來算去根本不夠用,只能節衣縮食。

袁世凱一見如此,也只能作罷。

接下來,袁世凱不動聲色的派人找天津的各大票號聯絡,謊稱要把一筆公款存到票號,問他們能給多少利?

他們說最多是八釐。這個人說不對,他可是聽說了,別人把錢存到這裡,利錢可不是這個數。

票號都不想放過這個機會,就矢口否認,但這個人說什麼都不相信。

爲了說服這個人,就把賬簿拿出來,把某官署某官員個人的存歀數字和利錢是多少一一報給了他。

這個人把這些人和存款數記下來,報給了袁世凱。

過了幾天,袁世凱把那些人請來,和他們說了大致經過。

話鋒一轉說:“這些票號的掌櫃的太可惡了,竟敢打着諸公的名義來招搖撞騙。爲了懲處他們,我已經把這些冒名頂替的存款暫時借用了。”

那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幹吃了個啞巴虧。

對於官場的腐敗,袁世凱深知,任其發展下去,任何的統治是很難維持的。

而更重要的是,他這個直隸總督新官上任要燒三把火,他需要政績。

在當山東巡撫時,他也曾抓過幾個貪官。

比如手下有個叫王治馨的,派他到東北出差,他趁機大貪了一筆。

被袁世凱發現後,本來是要砍這人頭的,後來有袁世凱沒法不給面子的人出來說情,才饒他不死。

正是這個王治馨,後來一直追隨袁世凱的北洋嫡系趙秉鈞。

一九一三年趙秉鈞任中華民國總理時,王治馨當上了北京市長。

官大了,貪心更大,被大總統袁世凱主持成立的“肅政廳”抓個正着,最後還是被袁世凱處死。

當然,這是後話。

但是,一方面袁世凱在山東時間有限,權力有限,又那麼多大事,難事纏身。對於治理腐敗,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了,他決心要大刀闊斧,大幹一場。

在整飭吏治上,袁世凱採取的第一措施是破除陋規。

所謂陋規,也叫“規禮”或“常規”,就是官吏憑藉手中的權力,公開按時、按節、按事,向所屬機關和人員索取的金錢和禮物。

因爲各級官府,上邊撥付的辦公費用嚴重不足,只能和下屬收取。對此,上邊也心裡有數,不是睜一眼閉一眼,而是睜着雙眼什麼也看不見。

因爲,這其中有必須的費用,所以,向下邊伸手也就理直氣壯,有持無恐。

這也就爲利用陋規來巧取豪奪大開方便之門。

袁世凱認爲,吏治最大的問題“莫如收受陋規一事”。

他的作法是,確實必須的辦公費用和必須的支出,該多少就多少,由公費實報實銷,把利用陋規索賄和必須和正常的支出劃分開來。

要肅貪,首先需要明確界定什麼樣的行爲是“貪”, 破除陋規對於肅貪當然意義重大。

袁世凱在直隸的財政狀況得到一定改善後,他還拿出一部分資金給官員一定的補助。緩解官員薪俸過低的問題,拿出錢來養廉。

袁世凱整飭吏治的第二個措施是設立官吏考驗處,對各級官員進行考覈。

用官員,除了道、府的大員他親自過問外,其他的官員任用主要是由官吏考驗處拿出考覈意見,覈准後才能進人審批程序。

袁世凱整飭吏治的第三個措施是設立調查處。調查處的工作分爲平時和臨時。

平時主要是比較官員的政績,瞭解和跟蹤社會輿論和民衆反應,發現問題展開調查。

臨時就是承辦朝廷發下來的參奏問題,總督交辦案件,官員互相揭發的問題,紳民告訴事件等。對像僅限道、府以下人員。

致力於使貪腐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及時懲處,讓搞貪腐的人付出相應的代價。

整飭吏治的第四個措施是“開官智”,就是陪養官員,提高官員的素質。

爲了使官員能接觸到新知識,袁世凱首先設立了課吏館,不久改成了直隸法政學堂。

專招候補人員學習,附設幕僚學堂專教幕僚學習。法政學堂每年招收一百二十人,分預科(半年),正科(一年半),學制二年。

正科講義,絕大多數由日本教員講授。

科程有:大清律例、大清會典、交涉約章、政治學、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國際公約、國際私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裁判所構成法、應用經濟、財政學、警察學、監獄學、統計學、中外通商史、日語、演習裁判。

畢業後分優劣委派差缺。

其次,袁世凱還命未赴任的實缺州縣官員先赴日本遊歷三個月,參觀行政、司法、各官屬和學校、實業,回來後再赴新任。

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19章 一心離開第12章 平叛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44章 肅貪治吏第106章 小德張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134章 較量第398章 張瘋子第3章 科舉之路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345章 張毒菌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49章 君主立憲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294章 曹錕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4章 當官真好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72章 六字箴言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166章 實情第439章 進德會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514章 改革喪禮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17章 駐節朝鮮第3章 科舉之路第27章 如願以償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310章 戰與和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56章 禍從口出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409章 怪八股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14章 平定政變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95章 打破僵局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479章 新人物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134章 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