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

這等大事,齊燮元不敢對李太太有絲毫隱瞞。此事不僅是男女私情,還有亂.倫之嫌,齊燮元與李太太仔細商討的結果,認爲如果按照實情公佈出去,對李純的聲譽損害太大,不如將實情隱密起來,編造一套說詞,對外發表。

要編故事,本當是很容易的事,說一句心臟病突發,不就完事大吉了嗎?編故事的人可能是顧及李身上的槍傷,便編出這拙劣的“憂國自殺”之說。想不到欲蓋彌彰、弄巧而成拙,反不能自圓其說,讓人聯想多多。

李太太是個好心腸之人,覺得自家男人辦這樣的事太過缺德,倒覺得有幾分對不起畢正林。人死不能復活,不想再徒生殺孽。

隨即由齊燮元出面,將畢正林叫到面前,斥責了幾句。

又命人取來五百銀元,說:“按你所犯罪行,即使全家槍斃,亦不足償其罪,因督軍夫人念你平素尚無大錯,特賞你路費五百元,限你帶菱子,連夜離開南京,對任何人皆不許泄露本案真情!”

畢萬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叩頭謝恩帶着菱子走了。

齊乃復對在場的官兵嚴厲告誡一遍,並找來一名隨李多年的秘書,將詳情向之說明,命他連夜僞造李純遺書。

僞造的李純遺書,除前邊提到的內容外,還有遺囑致其弟李桂山處理家事:“兄爲病魔,苦不堪言,常此誤國誤民,心實不安,故出此下策,以謝國人,以免英名喪盡,而留後人紀念。茲有數言,揮淚相囑:(一)兄爲官二十餘年,廉潔自持,始終如一,祖遺財產及兄一生所得薪公,並實業經營所得,不過二百數十萬元,存款以四分之一捐施直隸災賑,以減兄罪,以四分之一捐助南開大學永久基本金,以作紀念。其餘半數,作爲嫂弟閤家養活之費。錢不可多留,須給後人造福。(二)大嫂賢德,望弟優爲待遇,勿忘兄言。(三)二嫂酌給養活費,歸孃家終養。(四)小妾四人,每人給洋二千元,交孃家另行改嫁,不可久留,損兄英名。(五)所有家內一切,均屬弟妥爲管理,郭桐軒爲人忠厚,託管一切,決不誤事。(六)愛身爲主,持家須有條理,尤宜簡樸,切囑切囑。兄純揮淚留別。”

對家財的處置,主要應當是夫人的意見,從中更可看到李純夫人人格的高潔。

李純死後,江蘇督軍出缺,江蘇人想借這個機會拒絕外省人任蘇督,或者根本實行廢督。這是個很重論資排輩的社會,提到大面上的理由是齊燮元資望太淺,不能驟任一個大省的督軍。

北京政.府正想逐步廢除督軍制度,便想借此機會先廢蘇督。直系怎會失掉江蘇這塊風水寶地,曹錕便夥同張作霖打來會銜電報,指廢督爲無政.府派主張。兩個人雖對江蘇督軍的人選各有千秋,但對反對廢督卻保持高度一致。

徐世昌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這兩個人其中一個都惹不起,何況聯合行動。於是,先廢蘇督之議就成爲肥皂泡。

誰繼任蘇督呢?陳光遠希望由長江三督之一的王佔元自鄂調蘇,自己由贛調鄂,以齊燮元或新崛起的吳佩孚督贛。所謂風水輪流轉。

齊燮元想坐升蘇督而廢巡閱使,或者擡出王士珍爲巡閱使。

北京政.府想派王士珍或吳佩孚爲蘇督兼任巡閱使。

張作霖卻極力保舉張勳出任蘇督兼巡閱使。

直系怕夜長夢多,也爲了抵制張勳,便授意北京政.府於民國九年十二月三日,發表王士珍爲蘇皖贛巡閱使,齊燮元署理江蘇督軍,何豐林爲淞滬護軍使。

何豐林的護軍使是齊燮元所保薦。

自盧永祥調任浙督後,由於直皖兩系一直爭執不下,淞滬護軍使的地位一直在擱置着。

蘇督自馮國璋乃至李純,都要收回上海,納入江蘇範圍內,不願意留一條皖系尾巴在江蘇轄境內。

現在皖系已被打倒,直系正可以乘機收回上海地盤。可是,齊燮元因爲自己資望尚淺,升任蘇督已是天大的好事,人不能太貪心,他和盧永祥關係不錯,不如成人之美。

這樣一來,何豐林總算正式坐上了淞滬護軍使。淞滬護軍地位之爭,也最後以保持原狀而落下帷幕。

李純死後,上海和會也無疾而終。

早在民國九年六月六日,廣州軍政.府總裁岑春煊就罷免了南方總代表唐紹儀,代之以溫宗堯。溫宗堯到上海後,也和北方總代表王揖唐一樣,沒有人理睬他。不久岑春煊自己也垮了臺,溫宗堯當然更無地位。

北方總代表在朱啓鈐時代,其交際費列有賭具、花粉種種。王揖唐用錢的黑幕更多。

北方最後一任總代表是李純兼任。李純在南北戰爭中一直扮演和平人士,是和談幕後重要人物,他也願意擔任議和的總代表。只是迨他出任總代表後,事實上南北已無和可談。取南北之爭代之的是南與南、北與北之間的戰事了。北方是直皖之戰,南方則更復雜,不但有云南的內戰,還有粵桂之戰等等。

處理完李純後事,繼任督軍齊燮元開具民國八年六月後,和談代表辦事費四十七萬零三百五十五元。各代表所購汽車,各代表公館內化妝臺、繡花枕、雪花膏、香粉、字畫、代表眷屬車費及所用香燭、元寶、麻雀、撲克等項均列入。

這項報銷在北洋政.府中本不足爲奇,可是在和談代表辦事費中列出,就使人嗤之以鼻了。北京審計院把不能報銷的剔出來,蘇督和審計院便大打起筆墨官司。

直皖交兵時,段祺瑞爲了出師有名,曾指認曹錕張作霖勾結張勳進行復闢。

此時的張勳,腦瓜皮本來就薄,生怕再給自己引來禍端,曾於民國九年七月二十日發電爲自己辯誣。

電雲:“報載定國軍檄文有曹張等勾結張勳出京重謀復辟等語,不勝詫異。勳自丁巳以還,三載於茲,不問外事,近日段氏稱兵,京畿震動,室家遷徙,比戶皆然。勳既無在京安置之文,詎有私自出京之罪!至於往事,在勳感受舊思,恩圖報稱,博浪之錐,止於一擊。況在徐州會議之時,段氏代表列席贊成,衆目睽睽,事實可按。迨夫事舉,段氏忽持異議,勳年將七十,但求作太平之民,永拜共和之賜。……”

讓張勳想不到的是,直皖戰後他竟有了出頭之日。這全賴他的親家張作霖。

這時的張作霖也確實獲得了極大的發言權,曾一再電保張勳爲長江巡閱使或陝甘巡閱使。

徐世昌和靳雲鵬畢竟不同於張作霖這樣的草莽人士,總還有些政治頭腦。犯了復辟請王朝大罪的禍首能隨便起用嗎?北京政.府不敢起用張勳,又怕得罪張作霖,便很動了一番腦筋,起用張勳舊部張文生爲安徽督軍。

張作霖保舉張勳爲巡閱使,一是爲親戚出力,更想利用張勳擴充奉系的地盤。他可不去理會北京政.府的良苦用心,一再電保張勳未獲批准,事沒辦成,不僅涉及到裡子更涉及到他個人面子問題。這是個特要面子的人,於是便怒髮衝冠。這張大帥一發怒,可是要地動山搖的,不但徐世昌、靳雲鵬怕得要死,,曹錕也不能不有所忌憚。

民國十年一月二十六日,北京政.府冒天下大不違,特派張勳爲熱河林墾督辦。

張勳這時候也依仗親家牛起來了,說:“我生平只會帶兵,不曾學過種樹。”

徐世昌便派王乃斌到天津勸駕,張勳倒不算什麼,只怕他不出山,對張作霖不好交差。

張勳來了犟勁,就是不肯屈就熱河林墾督辦,這可難壞了北京政.府。

徐世昌和靳雲鵬一再向關外王解釋:“紹軒(張勳字)犯過推翻民國的大罪,我們一口氣起用他是說不過去的,先讓他做林墾督辦爲過渡,將來再轉任其他要職就不怕別人說閒話了。”

徐、靳又怕直系生反感,又回過頭向曹錕、吳佩孚解釋:“我們用張勳爲林墾督辦只是敷衍雨亭(張作霖)的面子,是不得已的,請別誤會。”

張作霖別看是個粗人,眼界很寬,他對張勳能否得到安置並沒有興趣,他主要是爲自身的利益。

於是,他又保薦張勳爲察、熱、綏三特區的巡閱使。這就充分顯露了張作霖已經不滿足於做東北王,有意把力量由東北擴充到西北,把察哈爾,熱河和綏遠三個特區都納入他的王國範圍內。這無疑又給徐世昌和靳雲鵬出了個大難題。西北趕走了小徐後,基本上納入直系的勢力範圍,就算徐世昌和靳雲鵬予天下大不違而不顧,他們敢的罪直系嗎?

在黎元洪和馮國璋時代,北京政.府一直爲府院之爭而困擾。徐世昌當了總統後,不能說府院的關係就理順了,但畢竟不是主要矛盾。而是在徐的頭上,有一個“太上皇”,就是段祺瑞,特別是段坐鎮督戰處大位之後。

徐世昌不是馮國璋,更不是黎元洪,哪受得了這個。但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頭,徐世昌在心裡,把段祺瑞是煩到了極點,他一直盤算着如何把段扳倒。

直皖戰後,徐世昌長出了一口惡氣,想到自己總算有了出頭之日,終於可以當個像樣的總統。讓他想不到的是,段祺瑞這個“太上政.府”是倒了,但他頭上的太上皇卻從一個變成了兩個。一個是曹錕,一個是張作霖。甚至不止兩個,那個帶着一師雄兵,無往而不勝的吳佩孚,不知什麼時候,會發出不同於曹張的獅子吼,也不敢不當回事。

兩個也好,三個也罷,如果說出什麼事,照辦就是了。但是,麻煩在於他們的意見往往不一致。

任何一件事,曹錕點了頭,張作霖不點頭,事情就辦不通。而曹張之間代表直奉兩系的利益,很多問題並不協調,做“小媳婦”的北京政.府就無法處理,無所適從。

尤其是靳雲鵬,他坐在國務總理椅子上,其背景既不是直系,又不是奉系,卻是垮了臺的皖系。由於他的複雜身份,他在皖系便爲大家所不齒,陪了笑臉生存在直奉兩系夾縫中,這日子更是不好過。很多的時候,靳雲鵬都問自己,何苦當這個難受的總理。所謂看破紅塵難,人說幾句激昂話容易,可有些東西並不能輕易放下。

看來,這誰都不容易。堂堂的大總統和內閣總理,尚且身懷如此“恰似一江春水像東流”的愁。那些每日爲柴米油鹽所累的平頭百姓,又當如何度日呢?

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97章 中山先生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182章 開張第31章 戊戌變法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60章 山雨欲來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441章 美育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164章 芥蒂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13章 志得意滿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2章 小人精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344章 北歸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34章 自保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165章 模範團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82章 一明一暗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49章 君主立憲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13章 志得意滿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65章 保路運動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2章 小人精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529章 評判的態度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