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

九月一日,非常國會根據“組織大綱”選舉大元帥,孫中山在九十一票中以八十四票當選。次日補選元帥二人,陸榮廷以七十六票,唐繼堯以九十三票當選。

九月十日軍政.府宣告成立,孫中山就大元帥職。非常國會同時選出唐紹儀爲財政總長、伍廷芳爲外交總長、孫洪伊爲內務總長、張開儒爲陸軍總長、胡漢民爲交通總長。

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任命李烈鈞爲參謀總長、林葆懌爲海軍總司令、方聲濤爲衛戍總司令、李福林爲親軍總司令、章炳麟爲秘書長、許崇智爲參軍長、李耀漢爲籌餉總辦。

護法政.府並未得到西南軍人的支持,雲南唐繼堯不理不睬,而桂系陸榮廷更爲冷淡。

非常國會選出唐繼堯爲元帥後,九月八日唐來電不受元帥。不久孫中山又發表唐繼堯爲川、滇、黔三省靖國軍總司令,唐態度仍不合作,甚至滇軍師長張開儒被護法政.府派爲陸軍總長,也不就職。

在非常國會選出陸榮廷爲元帥的當天,陸致電非常國會表示自己的政見。反對另組政.府,主張黎元洪總統復職,同時通電全國聲明“以後廣東發生任何問題,概不負責”。

非常國會對陸這個態度未敢譴責,而是提前到九月三日後補一項決定,迎接黎元洪南來繼續執行職權,孫中山也通電錶示迎黎的態度。

桂系的廣東督軍陳炳焜則表示另一種態度,他於九月八日招待廣州報界,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言道:“馮代總統的地位是合法的,段內閣的地位是非法的,所以我們反段不反馮。”

有記者問道:“陳督軍對在廣州組織軍政.府問題,持何態度?”

他說:“我不能表示贊成的態度,也不願採取干涉的態度,但是廣東人民不能擔負軍政.府和非常國會的經費開支。”

陳炳焜(1868—1927),字舜琴,廣西馬平縣陽和村(今柳州市陽和開發區)人。

這是個有故事的人。

陳家先人曾是柳州當地的仕宦大戶,承襲祖蔭,陳炳焜幼年時便隨父母搬到柳州東門內磨盤街居住。其父陳養和,遊手好閒沉迷女色,後來竟然爲了要納小妾而將原配向氏(陳炳焜生母)逐出家門。

陳母輾轉流落到成團村鄉下,每日思兒心切,以淚洗面。族人同情向氏,於是偷偷到城內將小陳炳焜帶出,送到其母身邊。

此後幾年,向氏在劉姓地主家幫工,陳則幫着放牛。地主請了私塾先生到家中教兒子讀書,陳炳焜放牛回來便跑到一旁用心聆聽。先生見其聰明機靈,於是也常常給予輔導。陳炳焜因此而粗通文墨,後來成了舊桂系軍隊裡少有的“秀才”。

十三四歲時,陳炳焜隨母親回到柳州城內,靠做地攤小本生意維持溫飽,生活頗爲艱難。

光緒十一年(1885年),陳十七歲,聞知邊關謀事較易,遂話別母親,前往龍州。得同鄉龍雲庵巡捕介紹,在廣西提督衙門當衛士。

陳體格魁梧,有文化底子,頗爲提督蘇元春所喜愛。陳在提督衙門五、六年,所見所聞,多爲官場禮節和來往應酬,雖職位低微,也結識了一些當地的軍政大員。

光緒十七年(1891年),陳因事被提督蘇元春斥責,一氣之下憤然離去。

臨行向蘇叩頭告辭,說:“我不會侍候,致使大人生氣,我想回家,學好了再來侍候大人。”

說完,不待蘇元春開口,拔腿就走,蘇亦不加追究。

不數日,陳向統領馬盛治謀差事,馬素知其有才幹,當即錄用,派在鎮南營某哨任職。哨官宋雲甫爲人席懦,事無大小均與陳商量。陳頗賣力,得宋的信任。

光緒二十年(1894年),陸榮廷接受廣西提督蘇元春招安,得任管帶,駐軍於下凍、化峒等處,屬統領馬盛治統率。陳與陸榮廷、林紹斐(馬盛治統領部文案)等交遊,結拜爲把兄弟。

陳在馬盛治部時,因進攻遊勇有功,不數年間升至管帶。

一九○四年,陸榮廷升任統領,陳炳焜任職於陸的營務處,成爲陸的副手,這是他在陸榮廷部下任職的開始。陸榮廷對陳極爲信任,一切大計,均與之商量決定。

一九零七年十二月二日,孫中山親自領導和發動鎮南關起義。陳炳焜所部副中營前哨李哨長和駐守鎮北炮臺的士兵起而響應,革命黨人佔領了右輔山三座炮臺。孫中山親臨炮臺指揮作戰。清政.府大爲震驚,嚴電陸榮廷等限期收復。

陸責成陳炳焜戴罪立功,陳率部猛攻右輔山。革命黨人退出炮臺,鎮南關起義失敗。清政.府“論功行賞”:“守備陳炳焜以遊擊儘先補用”。

一九零八年春,清政.府在龍州開辦廣西陸軍講武堂和學兵營,陸榮廷保送陳炳焜進講武堂受訓併兼任學兵營的督隊官。陳在講武堂與受訓軍官交遊,拉攏他們擁護陸榮廷,對學兵營的訓練也極爲認真,這對於擴大陸榮廷的個人勢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陳在講武堂畢業後,被陸保薦爲龍州新軍第二標標統。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爆發,十一月七日廣西宣佈獨立,沈秉堃爲廣西都督,王芝祥、陸榮廷爲副都督。不久,沈秉堃辭職,陳炳焜急電桂林,擁陸榮廷爲都督,省議會乃選陸繼任。陸即派陳率領龍州新軍第二標的第二、第三兩營開赴桂林駐守,委任陳爲都督府軍政司司長。一九一三年,陸榮廷改編全省軍隊,編成陸軍兩個師、一個混成旅和六個巡防隊。

陳炳焜任駐守桂林的陸軍第一師師長。

一九一六年三月十五日,陸榮廷與陳炳焜等聯名通電,參加討袁護國。其後,陸率軍入粵,陳則坐鎮南寧。袁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委任陸爲廣東督軍,陳爲廣西督軍。

一九一七年春,陸榮廷升任兩廣巡閱使,提名陳炳焜爲廣東督軍。

護法的軍政.府是設在廣州的黃埔公園。當時南來的國會議員可分爲三大系列;

(一)政學系

政學系自稱爲舊國民黨系的穩健派,其領袖李根源是擁護岑春煊的。岑和陸榮廷有部屬關係,而岑、陸又和李根源有護國時期在肇慶軍務院的關係,雲南唐繼堯亦因這種關係而有瓜葛,因此政學系在雲南和廣西佔有人和之利。

政學系內分爲兩派,一派是南關五十號,由楊永泰出資組織,爲民主政學系之一部分,約有三十餘議員,擁岑春煊爲領袖,重要人物有章士釗、冷遹、張耀曾、谷鍾秀、楊永泰、徐傅霖、李肇甫、文羣、孫光庭等。

一派是石行會館系,約佔七十餘議席,兩派主張完全一致,在南方稱爲主和派,與民友社的主戰派對立。政學系人數雖不多,但能量很大。

(二)益友系

益友系就是益友社,爲舊國民黨系嫡派中的溫和派,主張採進步的唯民的傾向,態度溫和,是政學系和民友社中間的調和人,也是非常國會中的多數黨,議席近三百餘人。以吳景濂、褚輔成、王正廷等爲領袖。這三人中吳爲衆院議長,褚爲副議長,王爲參議院副議長。

三)民友系

民友系就是民友社,是舊國民黨中的急進派,在國會中爲強硬派,故有主戰派之稱。其組成部分有同盟會嫡派,以林森、謝持、馬君武、丁象謙、居正、田桐等爲中堅。韜園俱樂部以孫洪伊爲首。還有爲共和派。

其他還有新俱樂部系,系新補兩院議員的集團,在非常國會中議席近二百人。其政治理念雖各有千秋,但大多數和益友社系較接近。著名人物有張知本、何陶、尹成福、劉雲昭、趙中鵠、孔昭成。

此外還有蒙古議員俱樂部、文社、廣東議員俱樂部、廣西議員俱樂部、雲南議員俱樂部等小政團。

原來國會議員南來參加護法的只有一百餘人,召集正式國會不足法定人數。便借用民國二年議院法第七條“議員於開會後滿一個月尚未到院者,應解其職”之規定,把沒有南來的參、衆兩院議員解職,然後由候補議員遞補,湊足法定人數。

護法軍政.府成立後,段祺瑞要下命令通緝孫中山和非常國會議長吳景濂。

馮國璋不肯簽署命令,只同意由北京檢察廳以“背叛民國”罪提起公訴,由司法機關行文全國,通緝孫中山。

段堅持要直接下通緝令,馮不想因這件事把兩個人的關係搞得太僵,於九月二十九日,很不情願的簽署通緝令。

護法軍政.府也下令通緝段祺瑞、梁啓超、湯化龍、倪嗣沖四人,以資報復。

段祺瑞第二次組閣後,雄心勃勃的想真正統一中國。他沒把廣東的軍政.府放在眼裡,倒是很高興能給他一個名正言順的出兵理由。尤其在借款有着落後,更急於對南方傭兵。

段的用兵計劃準備由四川進攻雲南和貴州,由湖南進攻兩廣。

在四川進展不理想的情況下,湖南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湖南距離北洋派的佔領區最近,本身實力不強,是個理想通道。

段祺瑞正在琢磨派誰去當湖南督軍時,聽到有湖南人喊出“湘人治湘”的口號。

在北京的湖南著名人士,如熊希齡、範源濂等也主張湘人治湘,維持現狀,反對北軍入湘。

這倒使段想起一個人來,就是傅良佐。傅良佐是湖南人,又是他的鐵桿,是既可滿足“湘人治湘”,又可以由自己人督湘,何樂而不爲。

於是發表他最寵信的傅良佐爲湖南督軍,仍命譚延闓爲湖南省長,同時明確表示傅良佐雖督湘,但不帶北兵入湘。

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441章 美育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4章 當官真好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12章 平叛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139章 慶典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106章 小德張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187章 唐繼堯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57章 管見十條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17章 駐節朝鮮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165章 模範團第55章 反擊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268章 張勳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187章 唐繼堯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58章 離開老巢第15章 挫折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182章 開張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336章 張瑞璣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446章 十四等於零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88章 大通起義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64章 燎原烈火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187章 唐繼堯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70章 呼聲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