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二次革命

袁世凱對國民黨既然還有些投鼠忌器,對於北京的國民黨員就比較客氣一點。而身在北方虎穴中的國民黨員,也要比較有妥協性一些。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所謂人在房檐下,不能不低頭。

袁授意北京總檢察廳票傳國民黨北京支部部長吳景濂到案。質問黃興是不是國民黨的領袖,如果黃的“逆叛”行爲與國民黨有關,那麼國民黨就該負起“謀叛”的責任。如果黃的行爲與國民黨無關,國民黨就該立刻開除黃興黨籍以明責任,限吳景濂三天內答覆。

吳景濂拿這個難題無法解決,很想召開一次北京支部大會來研究處理,可是時間太倉促,會議召開不及。三天限期轉眼即到,吳景濂沒有辦法,只好想出一個應對之策。

他以個人名義在北京報紙上刊登一段啓事:“黃興除名一案,非經大會不能決定,但限期甚迫,不及召集大會,因即遵令除名。”

袁世凱和北洋系罵黃興是搗亂領袖,其實黃是很冤枉的。

其在宋案後一直是主張委曲求全的。對宋案本身言,黃主張純以法律解決,求是非,講法理。

對於袁政.府的態度,黃鑑於各國尚未承認民國,蒙藏風雲緊急,所以反對用武力對付袁。

他的主張受到多數人支持,因此在袁下令免三省都督前,國民黨對於解決糾紛的宗旨是:“宋案責成法院,借款責成議會。”並擬推岑春煊、王芝祥、章士釗、汪兆銘等爲調和專使前往北京。

袁免贛、皖、粵三省都督後,國民黨方面仍希望不致決裂。所以六月十日李烈鈞有電報告袁政.府“遵令免官”,並且通電將已經調動的部隊撤回原駐地點。

六月十六日胡漢民有電“請授赴藏方略”,並且解釋“宋案借款之爭,僅系建言作用,不敢出法律範圍”。而柏文蔚早在調任令發表之前就表示要辭職。這一切並非國民黨施緩兵之計,實在因爲國民黨的多數派還不打算對袁進行武裝抗爭。

在這紛擾的期間,又傳出了一個謠言,據說是日本在幕後策動的。就是要在南京另外組織一個政.府,推舉岑春煊爲總統。

民國二年七月二十八日熊希齡的通電,曾經揭破這個密謀:“報載四省獨立,有在寧設立政.府,推舉岑西林爲總統之謠。前南北議和時,犬養毅等於前年冬來華,運動南北分立,渠與希齡本屬舊交 ,屢至滬寓密告希齡,謂袁如得志,中國可危,不如勸孫、黃公推岑爲總統與袁對抗,並要求希齡介紹往見。希齡與張謇、湯壽潛、莊思緘、趙鳳昌諸君與犬養毅接談數次,竭力反對。幸黃興當時力主和議,岑亦病辭不見,犬乃回國。去年春間再到上海,乃不與希齡接洽矣。此日本民黨 利用我南北分立之實在情形也。”

岑春煊在南京組府之說,使袁世凱有了緊迫感。岑、袁兩人在清廷同朝爲官時就有大隙。宣統年間盛宣懷紅極一時,挾隆裕和載濤、載洵以自重。辛亥起義後,盛主張用岑,奕劻則主張起用袁,其後袁因緣時會,水到渠成。

岑在上海,據說孫、黃都去拜望他。他告訴訪客說:“別人都怕袁世凱,我是不怕他的,倒要和他較量一下。我本無意大總統,今既有現成的,就不妨試試看。”

爲了震懾和控制國民黨擁兵自重江西和南京,北洋軍分兩路南下:第一軍軍長段芝貴統率第二師師長王佔元、第六師師長李純兩部擔任湖北、江西之線。第二路軍包括馮國璋、張勳、雷震春等部(因第二路軍不止是一個軍,所以稱爲第二路軍),由馮國璋統率,沿津浦路南下試圖控制南京。

這都是北洋軍的嫡系。段芝貴和馮國璋都是袁的心腹大將,袁心目中的兩個重要棋子。袁心中內定段芝貴是湖北都督,馮國璋是江蘇都督。

肯定地說,北洋軍此刻的進兵,只能加劇緊張局勢,也是導致“二次革命”爆發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南北已經名義上統一,袁政.府是全國的合法政.府,軍隊可以派到國家的任何地方,所謂,出師有名。

北洋軍來勢洶洶,咄咄逼人。

李烈鈞是國民黨四個都督中最有實力的,袁世凱也最嫉惡李。

李被免職後,孫中山派居正、白逾恆、吳鐵城前往南昌慰問。力勸李不受亂命,宣佈獨立。

李頗躊躇,認爲:“被免了職才起兵討袁,人將以爲戀棧挾嫌,豈能言順。”所以決定離江西至上海謁孫中山再作計較。

李烈鈞於六月十五日經安徽至上海,下榻斜橋路六十號。

柏文蔚是主張使用武力的,且打算首先在安徽發難,曾密赴上海向孫中山請示。孫因爲安徽逼近北方,且可拱衛南京,似不宜先動。最好由湖南、廣東、江 西各省先行獨立,迨袁出兵,安徽便可截擊,所以勸阻了柏。柏被袁免職即赴南京昇平橋小住。

李烈鈞在上海分別見到了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反覆會商今後對袁應付策略。中山先生在宋案後本就一直主張武力討袁,現在則起兵之心更加堅決。其他人也深感袁世凱這是在斬盡殺絕,再退讓下去,袁世凱只能是更加猖狂,更加有持無恐。當前只有一途,就是舉兵反抗。

黃興這時已派人在南京運動軍隊。

李烈鈞激於義憤,願任首難之責。遂於七月七日自上海輕裝潛返江西,七月八日抵達湖口。召集舊部第九、十兩團 ,及輜重工程兩營,於七月十二日佔領湖口炮臺,檄告中外,宣佈獨立。

李部混成團團長林虎,自告奮勇,願任九江前敵軍總指揮。第一師師長歐陽武,第二師師長劉世均,贛南第四旅旅長蔡森,均電告整軍備戰。

中華民國二年七月十三日,江西省議會公舉李烈鈞爲江西討袁軍總司令,慷慨誓師,發佈討袁檄文:

“民國肇造以來,凡吾國民,莫不欲達真正共和目的。袁世凱乘時竊柄,帝制自爲。滅絕人道,而暗殺元勳;弁髦約法,而擅借鉅款。金錢有靈,即輿論公道可收買!祿位無限,任腹心爪牙之把持。近腹盛暑興師,蹂躪 贛省,以兵威劫天下,視吾民若寇仇,實屬有負國民之委託。我國民宜亟起自衛,與天下共擊之!……”

這就是民國史上的“二次革命”,也稱“癸丑之役”、“贛寧之役”。

事實上李還未就討袁總司令以前,江西軍便已和北洋軍有了接觸。七月十二日晚北洋軍步兵第二十四團團長張敬堯,已率全團抵贛。

十二日拂曉,北軍開始攻擊,贛軍以一連應戰,士氣高漲,俘虜北軍百餘人,擄獲甚多。北軍第十二旅旅長馬繼增趕來增援,而贛軍已奏捷後鳴金收兵了。這一戰張敬堯慘敗,贛軍奪獲北軍槍枝百餘支,斃連長一名,排長五名,士兵二百餘人,俘虜營副一人。討袁軍只傷了士兵一人。

李烈鈞湖口倡義後,湖南都督譚延闓緊接着宣佈獨立,福建方面師長許崇智亦宣佈起義。福建都督孫道仁猶存觀望,許迫孫,孫不得已乃勉強加入討袁軍。

安徽方面柏文蔚交卸都督後,本已至南京小住。當李烈鈞返江西后,柏文蔚亦於七月十七日返安徽宣佈獨立,以響應江西。不料安徽軍師長鬍萬泰已被袁世凱收買,反戈對付柏,深夜勒兵圍攻都督府。柏文蔚不及躲避幾乎遇險,乃出走蕪湖。胡萬泰聯合海陸軍進攻蕪湖,柏力戰不支,慘遭失敗。

上海方面則由陳其美策劃部署。廣東由都督陳炯明與胡漢.民.聯.合於七月十八日宣佈獨立,本擬出兵援贛。但因廣西都督陸榮廷、巡防統領龍濟光投靠袁政.府。廣東受廣西牽制,乃不能出兵。四川方面川軍第三師長熊克武於八月四日組織討袁軍,宣佈獨立。

李烈鈞在江西發動討袁後,中山先生本打算親赴南京主持。黃興覺得戎伍之事非孫中山所長,乃自告奮勇請纓,於七月十四日赴南京。臨行急促甚至連其夫人均未通知,直到抵南京後才致書夫人。

黃抵寧後,即召集駐南京的第一、第八兩師軍官會於八府塘李鴻章相府。決議組織討袁軍,響應江西。

當時南京駐軍中,要塞司令吳紹璘,講武堂副長蒲鑑,要塞第二團教練官程鳳章均爲袁世凱的人 ,持反對態度。黃興當即將三人抓捕處死,以立軍威。

江蘇都督程德全棄職走上海後,南京方面以江蘇都督程德全名義宣佈獨立,並任命黃興爲江蘇討袁軍總司令。以黃葆倉爲參謀長,許崇灝爲參謀主任,秦效魯爲籌餉處長,沈縵云爲造幣廠廠長,朱壽頤爲接收馬府街袁政.府陸軍部倉庫專員。

同時檄令駐徐州第三師冷遹部堵擊南下袁軍,第一師章梓、第八師陳之驥出兵臨淮關控制要隘。

南京於七月十五日慷慨誓師。

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24章 幸運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272章 張勳復辟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409章 怪八股第268章 張勳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40章 系矯旨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13章 志得意滿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34章 自保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81章 戰漢陽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268章 張勳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40章 系矯旨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398章 張瘋子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65章 保路運動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439章 進德會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