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選擇和機遇

一看出人命了,滿屋子的人都嚇得跑了。

誰知這個新兵因平時特別義氣,經常爲受欺負的新兵打抱不平,在新兵中威信特別的高。一聽說他被打死了,新兵立刻炸了營。

你們老兵有槍,我們就沒有嗎?新兵平時是熊,是逆來順受、忍氣吞聲。那是單個的時候,聯合起來就不一樣了,新兵人比老兵人要多,人多勢衆很塊把老兵的營房包圍。

老兵一方,打死了人,本來理虧,但看新兵打上門來,不幹了。幹什麼?造反嘛?還有個尊卑長幼沒有?反天了?平時不管人和人之間有多少矛盾、糾葛,這個時候都擯棄前嫌同仇敵愾。

於是,軍營中槍聲大起。管事的就袁世凱官最大,帶着幾個人趕到了現場。

兩方打的正激烈,都打紅了眼,各有傷亡。情況本就不復雜,很快把來龍去脈搞清楚了。

袁世凱首先要求雙方停火,然後要兩方各選出五名代表談判。雙方停火後,各選五名代表到陣前。

談判開始後,袁世凱先要求新兵先撤回營房,他會秉公處理。

新兵方不幹,不嚴懲最早開槍打死人的老兵他們絕不撤回。

袁世凱要求老兵方交出元兇。老兵表示,人他們可以交,但必須等吳大帥回來之後,說袁世凱一個小小幫辦,沒權處理此案。

新兵堅持現在必須懲辦元兇,並威脅說:如果不嚴懲元兇,他們五人馬上返回本隊,不惜決一死戰。

雙方相持不下。看到新兵方的五人起身要走,袁世凱靈機一動,說吳大帥離開軍營時已經授他全權。他現在以吳大帥的名義,要求老兵方交出元兇。否則,包庇和維護罪犯,老兵方按譁變處理。

老兵不信,袁世凱用腳踩了下身邊的袁三的腳,“吳大帥授我全權的時候,袁三就在身邊。”說着對袁三說:“袁三,你和大家說一說,是不是這樣?”

袁三也很靈光,他對袁世凱已經是唯命是從,馬上站出來爲袁世凱作證。

“首惡必辦,你們把元兇交出,其它人概不追究。否則,凡開槍打傷打死打傷人的,一個也不放過。”

老兵方在袁世凱的威嚴下,只好交出元兇。

那個惹禍的老兵根本沒把袁世凱放在眼裡,以爲袁世凱不敢把他怎麼樣?押到袁世凱面前,仍囂張跋扈,嘴不乾不淨。

袁世凱本想把他先押起來,等吳長慶回來後再處理。見這個老兵如此有持無恐,如此蠻橫的挑戰自己的權威。畢竟年輕,壓不住火,一腳把老兵踢倒跪下,掏出手槍,當衆將其擊斃。

新兵方和老兵方見袁世凱殺伐果斷,都嚇得各回各自的營房。

事情是妥善處理了,袁世凱一直惶惶不可終日。

自己假借吳長慶名義,還動手少了人,追究起來,罪也小不了呀!

他很後悔,特別後悔自己不該那麼衝動。

第一次動手殺人,自己當時雖然極力掩飾,其實是很怕的。到現在老兵倒在自己腳下那可怕的樣子,也還是總在眼前浮現。

他聽說了,那個老兵和吳長慶有特殊關係,好像救過吳長慶的命。

怪不得他那麼囂張,原來是有所倚仗。怎麼辦?是不是在吳長慶沒回來前先跑路?

家是不能回了,不回家去哪兒呢?要走沒地方可去,不走是越想越怕。

時間在猶豫不決中一天天過去,離吳長慶回軍營的日子也越來越近。

究竟怎麼辦,總得拿個注意。袁世凱把那天的情況仔細回想了一遍,覺得除了果斷出手,也真沒什麼好辦法。

想到吳長慶平日裡對自己的關心和呵護,想到這位吳叔叔對自己的深情厚意,事情也許不至於像自己予想得那樣嚴重?

無論如何,自己不能招呼不打就一走了之,那樣,就太對不住真心實意待自己的人了。

好漢做事好漢當,等吳長慶回來,爭取主動,把事情和盤托出,一切聽憑處置就是了。

一旦做出了最後的決定,袁世凱反而安定了許多。

吳長慶回軍營後,袁世凱在第一時間,把事情經過做了彙報,懇請大帥治他的“專擅殺人”之罪。

出乎袁世凱意料之外的是:吳長慶不但沒有半句地責備,反而對他大加誇讚。

“我們不是常說嗎?將在外有所不受。爲什麼這樣?情況瞬息萬變,怎麼能一根筋呢?相機而行事,這是一個軍人必須學會的本領。這等嚴重的事,如果不馬上壓制下去,鬧出大亂子,別說我們這些人的官當不成,搞得不好是要掉腦袋的。幹得好孩子,你不但沒罪,還立了功,立了大功!”

聽了吳長慶的話,袁世凱一直懸着的心放下了。

高興之於,他也暗自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地選擇。

不久,袁世凱迎來了他人生的重大機遇。

在清朝,清王朝和朝鮮是宗藩關係。

朝鮮雖然名義上是獨立國家,但實際上是清王朝的藩屬國。

一八八二年七月,朝鮮發生了“壬午兵變”。

朝鮮的老國王因膝下無子,由其侄兒李熙繼承王位。

高宗李熙因年紀尚小,由其父大院君李罡應執掌朝政。李熙長大成人後,李罡應還權李熙。李熙愚懦昏庸,王妃閔氏很強勢,朝政大權逐漸落入閔妃手中。

閔氏排除異己、任人爲親,重用外戚。閔妃集團任性妄爲,官員腐敗,大肆鋪張,搞得國家財政空虛,社會矛盾重重。

朝鮮王朝的武衛營和壯御營的士兵因爲長時間的欠餉,以及對由日本人訓練的“別技軍”的不滿,聚衆譁變。

很多市民也參於其中。大院君李罡應不甘心失去權力,趁機重新掌握了朝政。

閔妃外逃,高宗李熙被扣押。當時,朝鮮的事務由直隸統管。

事變發生時,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因喪母休假,由張樹生代行其職。

正在天津的朝鮮大臣金允植得知國內發生政變,向署理直隸的張樹生求援,要求清政.府出兵平定叛亂。

張叔生聽說日本人也正準備出兵干預,想借機把朝鮮拿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認爲不能坐視不理。

經請示朝廷同意,派水軍提督丁汝昌帶軍艦三艘,吳長慶率軍六營東渡,道員馬建軍隨軍同行。前去平定朝鮮內亂,也防止日本藉機入侵朝鮮。

吳長慶準備率軍出征,指派張謇負責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張謇因缺少人手,又賞識袁世凱的幹事能力,提出讓袁世凱協助。

吳長慶任派袁世凱到前敵營務處,負責軍需供應,勘探行軍路線等軍務。

袁世凱心裡清楚,自己沒有功名,想進入官場,只能是通過建立軍功,只能是通過建功來立業,來爭取出頭的機會。

和平年代,想立軍功談何容易?他敏銳的感覺到了,這一次,對於他說來,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出發的時候,袁世凱攜同朝鮮的金允植隨同一營行動。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的表現。兩個人很談的來,在短短的時間裡,他們已經成爲好朋友。

日本的行動也很快,吳長慶部到達朝鮮時,日本已經有七個兵船,一個營的兵力先期抵達,在仁川安下營寨等待後續部隊。

爲了搶在日本人的前頭,吳長慶命一營做爲先鋒迅速登陸,但一營統帶藉口士兵連日勞累,要求遲緩行動。

吳長慶大怒,立即將一營統帶就地撤職。

研究誰來代理一營統帶時,張謇強力推薦袁世凱,吳長慶於是任命袁世凱爲代理一營統帶。

袁世凱正等着這樣的機會,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脫去鞋襪跳進海中,赤足疾走於佈滿亂石的海灘上。

水軍提督丁汝昌見狀,讚歎曰:“紈絝少年亦能如是耶。”

第48章 開灤礦權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22章 大事不妙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88章 大通起義第247章 外逃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15章 挫折第50章 過街老鼠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37章 涉外事件第88章 大通起義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34章 自保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411章 點翰林第25章 找事做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441章 美育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390章 內幕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27章 如願以償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28章 下重藥第247章 外逃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16章 柳暗花明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56章 禍從口出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439章 進德會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82章 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