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時宜的思想

《1984》想要出版還需要一段時間,林子軒準備先出版一套蘇俄叢書。

這套蘇俄叢書以扎米亞京的小說爲主,也包括其他俄國作家的作品,比如托爾斯泰和普希金等人的小說和詩歌。

較爲全面的展現俄國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的文學作品,讓中國讀者更爲深入的瞭解蘇聯。

其中主推的就是扎米亞京的《我們》,林子軒爲《我們》的中文版寫了序言。

他以爲在中國有太多讚頌蘇俄的報道,導致中國青年不能正確的認識蘇聯國內的真實狀況,這套叢書的目的是要潑一盆冷水,讓青年從狂熱中清醒過來。

蘇聯並非是一個理想的國度。

他用高爾基作爲例子。

由於高爾基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中國青年往往把高爾基作爲蘇聯革命文學的代表,他們以爲高爾基是蘇聯革命的堅定擁護者。

其實,那只是蘇聯的宣傳而已。

高爾基的確擁護蘇聯革命,但在十月革命爆發後,他看到了革命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於是,他在《新生活報》上對十月革命中的暴力和非人道行徑進行了鞭撻和批判。

“這是一場沒有精神上的社會主義者、沒有社會主義心理參與的俄國式的暴動,是小市民動物性的大釋放,下一步它將會轉向黑暗的君主制,那一天爲時不遠了。”

“布爾什維克斷送了、淘空了、毀壞了祖國,把俄國作爲一個瘋狂的大試驗場,把人民變成他們革命夢想的試驗品。”

“你們謾罵吧,但我就是如此思考的,我從不想把自己的思想變成你們主義的附庸。”

這些發表在《新生活報》上的文章結集出版,叫做《不合時宜的思想》。

這本書在蘇聯被禁了70年,直到1988年才得以重新出版。

這就是十月革命之後的高爾基。

如果不是因爲他在文壇的地位,以及和列寧的友誼,恐怕早就被驅逐出境了。

列寧對高爾基很愛護,每次莫斯科佈置大逮捕行動時,列寧都會把高爾基打發到外地去,免得高爾基在莫斯科鬧事,弄得大家不好收場。

1921年,不滿意蘇聯的高爾基又一次離國出走,蘇聯對外宣稱高爾基是到國外養病。

高爾基先在德國,後來長住意大利,這一住就是七年時間。

列寧去世後的1924年,高爾基在給羅曼羅蘭的信中說:“我不回俄國,我覺得我在俄國扮演了四面樹敵的角色。”

這可以說是高爾基人生的分水嶺。

如果他在國外繼續堅持他的維護正義、伸張人性、抗議強權的立場,仍不失爲一位有良知的文學家,也就不會出現後來的悲劇。

正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莫斯科日記》中寫的那樣,高爾基性格上較爲軟弱。

高爾基在意大利過的並不好,由於曾經支持蘇聯革命,他處在被監視的狀態,他的廚師就是意大利警察局派的人。

在這個時候,他開始轉變立場,表達出想要回國的意願。

高爾基在蘇俄國內和國際文學界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連斯大林都承認無法估量高爾基在國際上的影響和作用。

斯大林需要高爾基來爲自己增添政治砝碼,雙方一拍即合,達成了協議。

1928年,蘇聯人民委員會高度讚揚高爾基做出的貢獻,稱他是“十月革命的堅決捍衛者”,在蘇聯全國舉辦各種紀念活動。

以最高規格歡迎高爾基回到蘇聯。

回到國內的高爾基變得小心翼翼起來,他住在斯大林住所附近的別墅內。

在他的日記和私下裡的信件中,稱呼斯大林爲“主人”,在文章裡極力的讚頌斯大林。

“您是偉人,真正的領袖,而蘇聯的無產階級是幸福的,因爲領導他們的是一個在邏輯力量和永不枯竭的精力方面都堪稱第二伊里奇的人。”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林子軒不去管以後的高爾基怎麼樣,在1926年,高爾基還在堅持着自己的信念,也可能正在觀望蘇聯國內的局勢,等待時機。

不管怎麼說,高爾基寫過那本《不合時宜的思想》,這就夠了。

由於沒有得到高爾基的授權,萬象書局不能出版這本書籍,在蘇聯都是禁書,只能從一些西方國家的報道中看到大概的內容。

西方國家對於高爾基的言論非常關注,想要找到並不困難。

於是,林子軒採用“引用”的方式闡述了高爾基的觀點,在文章中大篇幅的提及高爾基對十月革命的看法。

讓中國讀者知道在蘇聯國內並不是所有人都歌頌蘇聯,也有清醒的人看到其中的問題。

這套蘇俄叢書的出版也算是“不合時宜”,但正因爲不合時宜,才更有價值。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有光明就有黑暗,一味的歌頌,或者一味的批判都不夠全面,想要認清楚這個世界就不能只看一面。

林子軒要做的就是把陰影的那一面展示給人看,因爲有太多人關注光明瞭。

和扎米亞京的預想不同,這套叢書和林子軒的序言一經出版,便熱銷起來。

扎米亞京低估了中國讀者對於蘇聯的興趣。

剛好,胡拾引起的討論餘熱未消,中國讀者對蘇聯的熱情未減,他們雖然不能親自到蘇聯看看,卻能從書籍中尋找答案。

還有一個原因是蘇聯的文學作品在中國並不多見。

大多數讀者都是通過報紙和中國學者的遊記來了解蘇聯的情況,包括一些零散的翻譯作品,這是因爲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上海租界當局都嚴禁蘇俄書籍的出版。

林子軒的這套書籍之所以能夠出版是因爲書籍的內容並非是讚頌蘇聯。

在讀者看來,這套書籍和他們以往看到的不同。

他們以往看到的都是歌頌十月革命的報道,讓他們熱血沸騰,這套書籍則大多是冷靜的批判,描述了革命中發生的諸多問題。

他們還從中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高爾基。

連高爾基都跑到國外去了,那這個蘇聯好像真的有問題。

同樣的,這套書籍受到了不少人的抨擊,他們認爲這些作者都是蘇俄的反叛分子,自然會說蘇聯的壞話,而高爾基只是到國外療養。

但高爾基的確批判過蘇聯,發表過那些不合時宜的言論。

於是,一場有關高爾基有沒有批判過蘇聯的話題在中國爭論開來。

第二百零六章 過年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第六十九章 有聲電影的困境第三十七章 詩壇風波第八十三章 羣雄爭霸第二百三十一章 初爲人父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位女演員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擬計劃第六十七章 如何逍遙法外第一百一十八章 鄉土小說的新方向第四十七章 一念之間第一百五十五章 炒作第七十一章 陪審團制度第二百一十一章 泰戈爾在上海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是矛盾的綜合體第二百零四章 電影的產業鏈第二十章 給中國電影一個機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步走錯,便是一生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國主義牆角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第九十六章 這個時代的飲食男女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讀者第七十七章 《日出》第二百一十章 握手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顆童心第十四章 通俗小說週刊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講明白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五十一章 這一日,屬於上海第八十章 蜚聲世界第兩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二百九十五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風範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二百一十八章 傳統文化的美第三十六章 明星電影公司第六十八章 他是個喜歡做夢的人第二百零三章 讓文學歸於文學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讀者第一次播音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六章 未來的路第八十五章 開講啦!第一百五十五章 炒作第二百三十四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三百六十五章這一刻,他是焦點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罵就要罵的盡興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個人的舞臺第四十章 文壇論戰的興起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說家的想象力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第三百零三章 家國情懷第二十八章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第二百五十五章 等將來你就知道了第三十六章 明星電影公司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走尋常路第一百三十五章 曾經有這樣一所大學第一百五十章 來者不善第九十一章 出風頭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三百零三章 家國情懷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單第三百二十章 涇渭分明的陣營第一百九十三章 緋聞第二百六十章 超級英雄的新夥伴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僅僅是文學第二百零四章 電影的產業鏈第三百一十六章 做一隻有壞習慣的公雞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路向北第九十七章 未來國舅爺爭風吃醋的手段第八章 馮家有女初長成第五十八章 美國第一位華人律師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灘的一道風景第九十六章 這個時代的飲食男女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義第二十六章 楊康之死第四十二章 符合時代的節拍第二百零七章 女性的權益第十七章 少女心思第二百三十章 兒童文學的發展方向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頭條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六十四章 勇闖好萊塢第六章 未來的路第四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擬計劃第一百五十九章 經濟絕交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位女演員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第三十七章 詩壇風波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書第三百零四章 滾滾紅塵中,有幸遇到你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們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