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

在北平,林子軒見到了孟曉冬。

兩人吃了頓飯,聊了聊這大半年的生活經歷,孟曉冬顯得更爲開朗和自信了。

生活就是這樣,當你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見識了外邊的廣闊世界,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整個人的氣質都不一樣了。

孟曉冬在北平受到了歡迎,獲得了成功,成爲了真正的名角。

一旦出場,都是報紙爭相報道的焦點。

事實上,林子軒對她的情況瞭解的更爲詳細。

孟曉冬身邊的兩位精武體育會的女保鏢會不時把消息傳到上海,林子軒也會囑咐北平的社會名流們對孟曉冬照顧一二。

她雖然名氣大,但在剛開始演出時同樣遭受過排擠。

比如排演的時候不合作,在服裝和道具上做手腳,還有飲食方面故意刁難,放入辣椒等對嗓子有害的佐料,更甚者直接在舞臺上耍花招,讓人出醜。

在戲曲這個競爭激烈的行當,這種小動作是常有的事情,每個行業都是一個微型的江湖。

別看名角們在戲臺上光鮮,被觀衆追捧,臺底下照樣遭罪。

孟曉冬梨園世家出身,自幼在戲班生活,見慣了這種勾當。

如果在上海,她有自己的班底,對身邊的人知根知底,在北平,她是個新人,周圍都是陌生人,自然受到擠兌。

對你好的人不一定是真心對你好,對你冷漠的人或許才值得相信。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都需要一場場打拼。

孟曉冬性子外柔內剛,不輕易服輸,她等待時機,抓住他人的把柄,給予致命一擊,從而樹立威信,讓別人知道她不是好惹的。

“北平太亂了,還是回上海吧。”吃完飯,林子軒勸說道。

馮羽祥的國民軍和張座霖的奉軍遲早會分出勝負,以後的北平並不安穩。

“再看看吧!”孟曉冬不置可否道。

他們走出飯店,在大街上看到來往的學生,這些學生舉着標語,抗議日本軍艦製造的大沽口事件,抗議西方列強的無理要求。

在北平,學生遊行示威已經成爲一種常態,市民們早已習以爲常。

3月16日,林子軒和馮程程離開北平,前往奉天。

他之所以選擇這時候離開,是不想看到兩天後發生的慘案。

隨着學生抗議行動愈發的激烈,兩天後就會和北洋政府的軍警發生衝突,軍警向着學生開槍掃射,幾十人當場死亡,數百人受傷。

這就是震驚中國的三一八慘案。

經過上海的五卅事件,林子軒意識到依靠個人的力量很難阻止這類慘案的發生。

主要是不被人理解,學生也不會聽從。

青年學生爲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遊行抗議,站在了道理一邊,他無法阻止,否則會被認爲支持賣國行爲。

政府下令軍警開槍,他同樣沒辦法說服北洋政府裡的大人物們。

這是兩難的境地。

他這兩天在《晨報》上發表文章,呼籲學生進行和平和理性的抗議,以保障自身的安全爲主,要求政府拒絕西方列強所謂的通牒。

他不希望類似於五卅慘案的事件在北平發生,希望各方能夠保持克制。

這篇文章被北平文化界認爲是杞人憂天,他們不相信政府會向着學生開槍。

北平的政治氛圍向來濃厚,自從五四之後,學生成爲了遊行示威的主力軍,他們通過遊行表達自己的想法,一些激進派甚至做出火燒報館的舉動。

以往政府最多是抓捕學生,關押起來,然後社會各界發動力量,救援在牢裡的學生。

這似乎成爲了北平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上演的劇目。

北平的社會各界習慣了這種和政府鬥爭的方式,學生遊行,政府關押,各界營救……

通過這種周而復始的活動,體現各方自身的價值。

他們沒想過政府會下令對着學生開槍,本國的政府不是外國人,不可能這麼殘暴,學生去鬧一鬧,給政府施加壓力,這是早就形成的模式。

但林子軒知道,這一次的確是開槍了。

五卅慘案是西方人對中國人開槍,三一八慘案是中國人對中國人開槍。

一個政府對着自己國家的學生開槍,這種罪行永遠無法抹去,這是暴政。

林子軒既然阻止不了,也就不想留下來目睹慘案的發生,沒什麼意義。

不過是另一輪的譴責和抗議,但那些學生死了,再也活不過來了。

相對於在五卅慘案發生時的盡力阻攔,這次林子軒冷漠了許多,或許是看見的流血事件多了,也就麻木了。

馮程程覺得林子軒上了火車後異常的沉默,不由得擔心起來。

“怎麼了?”她握着林子軒的手,疑惑道。

“沒事,有點感觸。”林子軒搖了搖頭,不想說太多,“往北越走越冷,當心別生病了。”

他朝着火車窗外望去,正值黃昏時分,殘陽如血。

此時的北平,籠罩在一團血色之中。

火車沿着京奉鐵路一路前行,來到奉天,然後轉乘中東鐵路到達滿洲里火車站。

滿洲里火車站是中國境內的最後一站,接着是蘇俄的西伯利亞鐵路線。

西伯利亞鐵路從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託克,橫穿中國的東北地區。

1891年,俄國人在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時候,就主張大鐵路幹線應該通過中國東北直達海參崴,這樣就可以拉近中國東北與俄國之間的聯繫。

通過這條鐵路還能控制中國的東北地區,掠奪中國東北的資源。

於是,在1896年,俄國和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密約》。

密約中明確規定:爲將來決速運送俄軍及軍需物資,清政府允許沙俄修築中東鐵路以承接西伯利亞鐵路,直達海參崴。

這就是中東鐵路的由來。

這是沙俄爲了掠奪和侵略中國,控制遠東而在中國領土上修建的一條鐵路。

蘇聯建國後,一直不肯把中東鐵路的控制權交還給中國,仍然想通過這條和蘇聯接軌的鐵路控制東北的局勢。

1922年2月28日,北平政府與蘇俄、遠東共和國兩政府代表就中東鐵路籤定協定。

中東鐵路原則上歸中國政府管理,俄人所有該鐵路股份由中國政府於向後5年內收回,在此之前,中國和蘇聯共同管理中東鐵路。

但這並不是結束。

1929年,爲了爭奪這條鐵路的控制權,東北軍和蘇聯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第二章 將剽竊進行到底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們只有一個立場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學雜誌第二百六十三章 這一刻的上海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從我們開始做起吧!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風雲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一次演講第七章 新派武俠小說第二百六十三章 這一刻的上海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是矛盾的綜合體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島上發生的故事第七十二章 法庭之外的手段第二百九十八章 又一個奠基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舊文學派系之間的交鋒第六十章 彼得遜律師的日記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間的北大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團第二百九十六章 在寫與不寫之間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三十六章 隱藏起來的劇情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後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一百一十八章 鄉土小說的新方向第六十二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十八章 《雷雨》第二百四十八章 試映會第三百三十章 老大哥在看着你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國製造的超級英雄們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三百四十一章 兩個凡是第三百一十二章 哲學船第一百九十七章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第二百九十五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二十七章 穿越時光的歌聲第二百四十八章 試映會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第三百一十四章 克里姆林宮的失敗者第一百七十章 沒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學創作之路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們的家庭生活第一百六十章 大規模寫作計劃第二十五章 開啓流行音樂的新時代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場演講第八十三章 羣雄爭霸第三百章 未來已經改變第一百四十三章 這個時代離開家庭的女青年第五十三章 這是能在歷史上留名的大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遠不要低估一位小說家第一百九十三章 緋聞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風雲第九十七章 未來國舅爺爭風吃醋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國容不下的泰戈爾第三十章 理想主義者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書第三百五十二章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第三百零一章 覺醒之年第八十一章 文壇瑣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二百四十四章 要不要改變這個世界?第二章 將剽竊進行到底第七章 新派武俠小說第十七章 少女心思第二百八十二章 書稿的不同命運第一百零一章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麼第五章 再見,康橋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關時間旅行的諸多問題第三百零三章 家國情懷第二十七章 穿越時光的歌聲第七章 新派武俠小說第十二章 文學和白話文第五十章 戰況升級第五十四章 斷更引發的大猜想第九十七章 未來國舅爺爭風吃醋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擬計劃第三十四章 被差評的《笑傲江湖》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第二百七十八章 偷偷改變世界的感覺第二百八十四章 諜影重重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爭第二百一十一章 泰戈爾在上海第三百五十四章輿論戰爭第二百零四章 電影的產業鏈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飛出籠子的鳥兒第一百一十四章 官司纏身第一百五十五章 炒作第二百七十九章 鑽法律的空子第六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奧斯卡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三十八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第七章 新派武俠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