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電影的黃金時代

試映會結束,林子軒拿到了調查結果。

這是他參考後世電影行業的慣用手法進行的一次嘗試。

在電影放映前,被邀請的每一位觀衆都會發一張調查表,用來對這部電影打分評價,滿分爲10分,還可以在表格上寫下自己的意見。

在這個沒有網絡大數據的時代,這種調查表很實用。

這些觀衆要麼是戲院的經理,要麼是報刊的記者,他們的意見很有代表性。

戲院的經理閱片無數,影片能不能大賣他們很有經驗,媒體可以爲影片宣傳造勢,不可或缺,只要能獲得這些人的認可,這部電影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

目前的中國電影剛剛起步,從製作到發行都很混亂,看起來似乎是暴利,但隱憂明顯。

這半年來,上海電影公司的數量急劇增加,從原本的五家激增到十幾家,都是富商看到有利可圖,投資成立的小公司,拍攝跟風電影,就等着收錢。

這些小公司沒有什麼競爭力,卻會破壞市場。

明星電影公司想要繼續保持領先,就需要專業化,在保障電影質量的同時,把握市場的需求,拍攝具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

林子軒準備把這種試映制度持續下去,瞭解市場和媒體對於電影的偏好。

從收上來的調查表能看出外國人對《殺手李昂》的評價普遍不錯,大多給出了8分以上的成績,對於一部成本不高的電影來說算是很高了。

中國媒體則略顯保守,以7分居多,恐怕不少都是人情分。

調查表不是實名制,分爲中文、英文和法文三個版本,這樣能夠看出各國觀衆的反應。

還有人提出意見,外國人集中在電影要明確李昂和馬蒂娜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在感情上的含蓄讓他們看的不是很明白,他們不喜歡暗示。

中國人的問題集中在馬蒂娜身上,一個小女孩應不應該自己報仇,還要學習開槍殺人。

雖然馬蒂娜最終沒有殺人,而是返回了女校,可這樣的電影會不會在社會上造成不好的影響,宣傳壞的榜樣,到時候教育界的學者恐怕會攻擊這部電影。

報仇這種事情應該交給大人或者警察,而不是由小女孩來承擔。

還有電影中的劇情反映了上海社會治安狀況的混亂,可能會引起政府部門的不滿。

電影的結局同樣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有人覺得好,善惡有報,小女孩沒有走上歧路,也有人覺得李昂不應該死,觀衆不願意看到主角死亡。

這就是中國,拍攝一部電影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

不能暗示這個,不能宣揚那個,各種條條框框。

如此一來,無論是題材還是思想都被侷限住了,還談什麼發展,不解放思想,中國電影就沒有出路,光靠那些低俗的喜劇片永遠沒有前途。

林子軒在拍攝《殺手李昂》之前就考慮過這些,這次試映會把問題集中了起來。

但他並不打算放棄在上海的公映,在這個年代還沒有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

1924年,北洋政府內務部發出通令要求進行電影檢查,但北洋政府政權更迭頻繁,根本沒有能力對國產電影和進口電影進行全面審查。

中國真正的電影審查制度開始於1930年,民國政府頒佈了《電影檢查法》。

1931年組成了電影檢查委員會,並於6月16日開始檢查影片。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時代是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

當然,林子軒並不反對電影審查,畢竟可以過濾掉一批粗製濫造的影片,讓電影市場呈現良性競爭,但審查制度是爲了促進電影的發展,而不是侷限電影的發展。

這纔是問題的關鍵。

《殺手李昂》獲得了外國人的好評,相信在租界內放映問題不大。

在試映會的第二天晚上,這部電影就在夏令配克豪華影戲院公映了。

有了林子軒的名頭,還有報紙上的宣傳,吸引了大量觀衆的捧場,只是隨後各人的反應不同,不喜歡的極爲不喜歡,喜歡的則非常喜歡。

年紀大的觀衆對電影內容十分不滿,不少人選擇中途退場,而年輕人覺得這部電影合他們的胃口,那個殺手和小女孩實在是太有性格了。

報紙上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一種以成年觀衆和教育界人士爲主,認爲這種電影應該被禁映。

林子軒作爲社會知名人士理當爲青年人樹立一個好榜樣,而不是教壞年輕人,提倡以暴易暴的報仇方式。

另一種觀點以年輕人爲主,覺得這部電影不同以往,給人新鮮感,人物塑造很成功,有種看國外電影的感覺。

還有較爲中立的觀衆,分析了電影中的故事,但也說不上這部電影到底是不是適合中國。

總之,電影是褒貶不一,譭譽參半。

不過有了年輕觀衆的支持,電影賺錢毫無問題,這些年輕人成了阮玲鈺的影迷。

因爲在電影中的精彩演出,阮玲鈺一夜成名,成爲媒體的焦點,只是因爲她在中西女校裡上學,記者無法採訪。

在女校裡,她同樣成爲風雲人物。

似乎還沒有從馬蒂娜這個角色中走出來,在女校的時候,阮玲鈺也是一副酷酷的模樣,在收穫女生嫉妒的同時,也得到不少女生的追捧。

這些女生把她作爲偶像,還詢問她有沒有開過槍。

以往國產電影中的女性大多是悲情或者豔情的形象,也有黃蓉那種古靈精怪的角色。

阮玲鈺扮演的馬蒂娜太過與衆不同,顛覆了電影中的中國女性形象,成了堅強和另類的代名詞,獲得了一些提倡婦女解放人士的支持。

與此同時,不少電影公司盯上了這部片子,準備跟風。

他們不會去拍攝殺手和小女孩的故事,林子軒被批判就說明了問題,不過他們可以拍攝殺手和年輕女子的愛情故事。

比如,殺手和舞女的愛情,殺手和大家閨秀的愛情等等。

不光是拍攝殺手,還可以拍攝幫派之間的內鬥,在上海灘,這種片子一定會受到歡迎。

林子軒不得不佩服這些人的思維,這其實就是後世香港的幫派電影。

他在想要不要把《英雄本色》這類電影拍攝出來,至於古惑仔系列還是算了,那真的會教壞小朋友,明星電影公司還要樹立正面的品牌形象呢。

第三百三十六章 隱藏起來的劇情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二十章 給中國電影一個機會第七十九章 生活更像是一齣戲劇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舊文學派系之間的交鋒第六章 未來的路第四十章 文壇論戰的興起第三百一十九章 動盪之年第二百零七章 女性的權益第四十八章 僥倖之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隨便挑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麼?第三十七章 詩壇風波第十九章 新詩興起之日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第二十二章 出名要趁早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舊文學派系之間的交鋒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鬧天宮》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專業精神第三百六十六章無聲的中國第三十章 理想主義者第七十八章 貼近生活和粉飾生活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二百九十章 你們在法國受苦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給多少女孩子寫過詩?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學的啓蒙者第六十五章 敲門磚和交學費第一百零八章 不會剪掉的劇情第二百八十八章 我愛這土地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們只有一個立場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覺派小說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是新文學?第二十四章 冬皇第四十五章 聯手炒作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顆童心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專業精神第一百八十三章 逼我出絕招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東大地震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嶺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從悲劇的角度來看第一百二十六章 有聲電影的時代來臨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偷偷改變世界的感覺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們只有一個立場第二百章 超越時代所遭遇的尷尬第二百四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會放棄的第二百零七章 女性的權益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文學從來都是小衆的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僅僅是文學第十四章 通俗小說週刊第五十八章 美國第一位華人律師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說引發的風暴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斷轉移的話題第十九章 新詩興起之日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卻的紀念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學雜誌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顆童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四十四章 真相不忍直視第二百九十七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棵開花的樹第二百三十四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第二百九十章 你們在法國受苦了第二百五十章 城市所承載的文化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懷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二百一十一章 泰戈爾在上海第三百零五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位女演員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二百七十一章 給世界一個警告第八十一章 文壇瑣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擬計劃第二十一章 上海灘的明珠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轉折點第二百一十八章 傳統文化的美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時宜的思想第一百二十章 踢皮球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島上發生的故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那一抹刺眼的紅色第三百五十八章林孟嘗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第三十一章 電影圈的那些事兒第七十八章 貼近生活和粉飾生活第一百五十一章 既然要戰,那就戰吧!第十二章 文學和白話文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轉折點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三百七十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距離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距離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講明白第三百一十二章 哲學船三江感言第三百一十四章 克里姆林宮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