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

消息很快傳了過來,這件事並不是什麼秘密。

在上海的公共租界,有一批國外的無線電愛好者,他們在南京路50號的新孚洋行裡組織成立了上海國際無線電學會,來研究和探討無線電技術。

別看名字起的那麼高大上,其實就是一個業餘組織。

這也是無線電研究的一個特徵,因爲技術門檻不高,業餘研究團體蓬勃發展。

無線電這個詞彙最早傳入中國是在1897年5月2日,《時務報》第25冊刊出譯文《無線電報》。

1920年,由商務印書館創辦的《東方雜誌》在科學板塊系統的介紹了無線電廣播和電臺,以及如何用收音機來收聽國外的電臺。

民國時期,在中國就能收聽到國外的電臺,這和廣播的傳播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美國人奧斯邦就是上海國際無線電學會的一員,他同時還是美國東方無線電公司在上海的推銷員,負責銷售無線電產品。

然而,在中國這個對無線電產品幾乎不瞭解的國度推銷無線電產品無疑是一份辛苦的工作,他的客戶大多都是租界裡的外國人。

奧斯邦很不甘心,想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在上海,他發現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上流社會,對娛樂活動極爲熱衷。

比如看戲、看電影、聽音樂等等。

他是賣無線電產品的,不是開電影公司的,也不是開唱片公司的,想要把手裡的產品賣出去,就要投其所好。

他想到了無線電廣播這種新興事物,就打算在上海建立一家無線電臺。

這個想法得到了上海國際無線電學會裡其他外國人的支持,當然是言語和技術上的支持,而不是資金上的支持。

他們不傻,這種實驗性質的電臺在中國還是首例。

誰也不知道有沒有發展前途,在中國能不能被接受,又如何盈利,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或許過幾個月就會停播,那投資不是打水漂了。

他們鼓動奧斯邦去拉投資,自己卻不願意出錢。

奧斯邦爲了自己的生意,倒真是豁出去了,他沒有找美國人,而是瞄上了中國人,因爲美國人懂得電臺廣播是什麼玩意,不容易糊弄。

而中國人不知道,只要把生意的前景描繪的美好一些,相信應該會有人投錢。

此時,奧斯邦正在四處拉投資,其中有位姓曾的旅日華僑是他的主要目標。

有了資金還不夠,還要找到能架設廣播天線的地方,這個地方一定要高,廣播的範圍纔會廣,最好能和報館合作,這樣就能最快的收到聽衆的反饋信息。

奧斯邦選擇了《大陸報》進行合作。

首先這是美國人辦的報紙,容易溝通,其次《大陸報》所在的大來洋行的樓頂正適合架設廣播天線。

正在這個時候,另一位中國人找到了奧斯邦,此人就是林子軒。

林子軒在最初的激動過後,開始考慮現實的問題。

開設廣播電臺不光是購買設備的問題,後期的運營纔是重點,先不說設備維護,就是招聘播音員,創建各類廣播節目,這都需要持續不斷的投資。

前期肯定是賠本的,什麼時候能賺錢還不知道。

但作爲穿越者,中國的第一個廣播電臺不能讓外國人揚名,一定要掌握在中國人手裡。

何況林子軒還有一個童年的情結。

在後世的八十年代,電視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收音機成了家家戶戶必備的娛樂設備,聽戲曲,聽評書,聽兒童節目。

“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小朋友,小喇叭節目開始廣播啦!”

這是多麼熟悉的聲音,滿滿的童年記憶。

光是爲了把這個節目在民國時期上海的空中傳播開來,花點錢是值得的。

這不是錢的事,而是一種情懷。

所以,在得到奧斯邦的住址後,林子軒找了過來。

奧斯邦沒想到竟然有人送錢上門,洽談合作,他倒是知道林子軒,對於美國人來說,誰不去看《亂世佳人》呢,這可是美國一代人的回憶。

因爲《亂世佳人》,林子軒在上海的美國人裡面知名度頗高。

甚至公共租界工部局的總董事費信敦都稱讚過林子軒,認爲林子軒是美國人的好朋友。

奧斯邦和姓曾的旅日華僑剛剛達成合作意向,還沒有簽署任何協議,林子軒的突然插入讓他意識到這是一個獅子大開口的機會。

於是,在介紹了他的打算後,向林子軒要了15萬塊的機器設備採購費用。

然而,他沒有料到林子軒還帶着道格拉斯希拉這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

道格拉斯希拉在西方電氣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雖然是臨時工,卻也瞭解到不少信息。

西方電氣公司隸屬於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在1919年和通用電氣、西屋電氣聯合創建了美國無線電公司。

他對無線電廣播的事情並不精通,但略知一二。

被拆穿的奧斯邦面不改色,聲稱這其中包括了東方無線電公司以後提供技術支持的費用。

什麼技術支持,不過是上海無線電國際學會那幫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瞎搗鼓罷了。

奧斯邦是個銷售員,狡辯是他的拿手好戲。

如果不是事先調查了一番,還有道格拉斯在一旁,林子軒還真的有可能被唬住。

這就是不掌握技術遭遇的困境,他對奧斯邦的感覺很不好,卻沒有翻臉,只是下定決心,等到電臺弄好之後就把此人踢出去。

奧斯邦辦廣播電臺主要是爲了銷售他的收音機,不像林子軒有什麼童年情懷。

作爲商人,只要有資金他不在乎來自那裡。

於是,林子軒出三萬塊大洋,和奧斯邦創建了中國無線電公司,並明確規定了機器設備歸林子軒所有,奧斯邦提供技術支持。

而且要把架設天線的地點放在法租界,就在《通俗小說週報》的樓頂上。

這是爲了以後把廣播電臺佔爲己有做準備,在公共租界是美國人和英國人的勢力範圍。

當奧斯邦忙着向東方無線電公司採購機器的時候,在上海新舞臺,《日出》開始公演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婦女之友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轉折點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東大地震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會放棄的第十八章 《雷雨》第四十章 文壇論戰的興起第三百三十七章 做戲做全套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麼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給多少女孩子寫過詩?第二百九十章 你們在法國受苦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首同心在眼前第二百七十一章 給世界一個警告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個英雄的誕生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灘的一道風景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風範第一百四十九章 獨霸賀歲檔第一百五十八章 民族工商業面臨的困境第二百八十四章 諜影重重第三百一十二章 哲學船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後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個都不寬恕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專業精神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八十九章 一個有益於中國電影事業的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是矛盾的綜合體第二百零三章 讓文學歸於文學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爭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位諾獎獲得者在中國的不同遭遇第十四章 通俗小說週刊第三章 大預言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做一隻有壞習慣的公雞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新月社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關時間旅行的諸多問題第三百章 未來已經改變第三百六十五章這一刻,他是焦點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學之我見》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會放棄的第一百一十三章 這一切都是爲了電影藝術第一百零九章 入戲太深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爾與新文學第三百六十一章名士和狂士第一百五十五章 炒作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飛出籠子的鳥兒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聽生第三百五十四章輿論戰爭第二百九十七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三百四十一章 兩個凡是第一次演講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給多少女孩子寫過詩?第五十九章 一箇中國人在美國的遭遇第五章 再見,康橋第一百二十二章 傳奇人物第三百四十五章 別具一格的證婚詞第一百三十一章 童星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二十三章 爲藝術而獻身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零九章 入戲太深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盧姆斯伯裡集團第九十四章 有中國特色的特效第十一章 一場通俗小說之間的內鬥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風範第八十五章 開講啦!第九十一章 出風頭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僅僅是文學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聽生第三百六十五章這一刻,他是焦點第二百零三章 讓文學歸於文學第七十四章 經典不需要續作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的中國心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僅僅是文學第一百零三章 和完美主義者較真傷不起啊!第三百零三章 家國情懷第一百零五章 和自己的過去告別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三百四十二章 文壇新勢力第三十三章 一個歌星的誕生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轉折點第兩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四十章 文壇論戰的興起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十二章 文學和白話文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學創作之路第一百七十二章 就是那種哀傷第二百六十章 超級英雄的新夥伴第一百零五章 和自己的過去告別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嶺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一百九十三章 緋聞第一百四十六章 婚禮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