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新德里揚漢旗(一)

1935年5月21日,巴基斯坦成立的第二天,新德里戰役拉開帷幕,這次戰役的目的就是圍殲在新德里的8萬英軍和20萬土著,將秦國的國旗插在新德里的總督府,不過插在廢墟上就可以了。

這次英軍有的空軍還是很強大的,有五百架飛機,全部是其他殖民地飛過來,不過新式的戰機只有兩百多架,但是也已經夠了。

秦國的空軍飛機並不比英軍的新式戰機先進,秦軍有空軍戰鬥機200架可用,轟炸機250架,不過秦國的陸軍可就比英軍多太多了,英軍滿打滿算30萬,秦軍包括巴軍、尼軍有70萬,另外緬甸運輸民夫30萬,另外地形上面有巴方大量的穆斯林做嚮導。

英軍的大量部隊集結在新德里市區,英軍也知道在野外和秦軍打根本打不過秦軍,所以這次他們很光棍的龜縮在城裡,這裡已經被改造成成一座軍事堡壘了。

新德里(NEWDELHI)是印度共和國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它位於東經77度,北緯28度,恆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恆河平原,總面積爲1485平方公里,人口約900萬(1997年),主要語言爲英語、印地語、烏爾都語和旁遮普語,作爲德里的中央直轄區,它還統轄着飽經滄桑的老德里,新德里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新德里原是一片荒涼的坡地,1911年開始動工興建城市,1929年初具規模,1931年起成爲首府,1947年印度獨立後成爲首都。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於該國西北部,坐落在恆河支流朱木拿河(又譯:亞穆納河)西岸,這個國家的首都有時稱“新德里”,有時也稱“德里”,這是因爲德里本是一個古都,後來在古都旁邊擴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將這個新城區稱爲新德里,以區別於老德里,新德里和老德里中間隔着一座印度門(theIndianGate),並以著名的拉姆利拉廣場爲界,廣場以南爲新德里,廣場以北爲老德里。

新德里是古老傳統和現代化相互結合的一座城市,老德里如一面歷史鏡子,展現了印度的古代文明,新德里則是一座里程碑,讓人們看到了印度前進的步伐,老德里歷史悠久,建都公元前約1400年,取名“因陀羅普拉斯特”,即“因陀羅神(雷神)之住所”,8世紀曲女城的土邦王迪裡重建此城,由於古代諸侯割據,征戰不休,德里幾經興衰,歷盡滄桑,這裡曾先後出現過7個德里城,到公元前1世紀,印度王公拉賈迪裡重建此城,德里由此得名,12世紀末,征服印度的外來穆斯林開始在這裡建都,公元1648年,莫臥兒王朝皇帝沙賈汗從阿格拉遷都到此,用10年時間建成了七個德里城中的最後一座,把德里改名爲沙賈汗納巴德,17世紀中葉,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傑汗19世紀中期,英國吞併印度,英屬印度的首都遷至加爾各答,1911年,德里再次被宣佈爲首都,隨即在德里城外的西南開始興建一座城並於1931年完工,這就是新德里,1950年1月26日,獨立後的印度宣佈成立印度共和國,定都新德里。

亞穆納河,舊名“朱木拿河”,恆河最長的支流,約1,380公里,導源於印度西北的本德爾本傑山西南坡的亞穆納斯特里冰川,在格爾西亞以下與西源通斯河相會,水量加大,繼續南下,爲旁遮普平原與恆河平原的界河,東西兩側均有灌溉運河網,引亞穆納河水灌溉,格爾納爾以下轉爲東南行,阿格拉以下,河身蜿曲加大,至阿拉哈巴德匯入恆河,重要支流有昌巴爾河和貝特瓦河,終年有水,季節漲落,易洪易旱,河岸高聳,沿河主要城市有德里和阿格拉。

今天新德里對岸就是秦國了,本來於漢本來是想拿下新德里,升個元帥,不過現在情況是一變再變,現在搞的要三個集團軍圍攻了,有功勞也要三分啊。

看着英國人大部分龜縮在城裡,他又想到能不能水淹新德里,最近他一直在考察新德里外面秦軍控制區域的水文。

不過時間到底允不允許他完成那好大的水淹工程呢,沒人知道,秦軍在英意聯軍到達之前完成會戰,殲滅新德里的英軍,然後將破爛的印度留給他們。

戰役打響後,三個裝甲師在空軍和炮兵的支援下,經過三天的攻擊,傷亡數十兩坦克,飛機也有四十多架被打下來,傷亡八千多,終於將英印軍壓縮到城裡。

經過細心準備的的英軍,還是表現出來老牌帝國的軍隊的軍事素質和戰鬥力,他們在撤離到城中的時候在路上埋了很多地雷,給秦軍造成不小的傷亡。

不過更讓英軍吃驚的是秦軍的戰鬥力,本來他們打算在城外堅守十天左右,然後跟秦軍在新德里打巷戰,預計在城內戰鬥半個月到二十五天,而英國國內和意大利的大部隊在半個月內就可以投入戰鬥,到時候秦軍就會被拖在印度,憑藉英印兩國的工業能力,到時候就可以將秦軍耗死。

可是才三天他們就完全退到城內了,按照秦軍這樣的戰鬥力,雖然他們對新德里的地形很熟悉,但是他們現在實在沒把握他們在城內堅守多久。

英軍在退守後立即發報要求英國國內火速派人來,秦軍的戰鬥力超過了他們的想象,英國政府只能加快速度調集人馬去印度。

秦國雖然在歐美的情報不是那麼完善,但是也可以判斷出來英意耳朵大部隊什麼時候可以抵達印度參戰,王九齡估計英意軍隊十天內就可以抵達,所以如果在一個禮拜內拿不下,估計就要撤退了。

第423章 種族滅絕後第130章 征戰岷江第223章 暹羅風雲第221章 貝利亞賣國第36章 諜影重重(一)第252章 戰鬥開始第355章 av風靡世界第139章 再見張治中第340章 奪取平津(五)第452章 德國投降第352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第451章 越過烏拉爾山脈第7章 高橋中隊覆滅第432章 阿拉斯加之戰第356章 av是怎麼來的第436章 埃及爭奪戰第24章 江西局勢第165章 電臺開播第52章 矢野小條的逃亡之旅(一)第344章 轟炸長崎、廣島第245章 密支那攻防戰第86章 奶牛王子第199章 交趾叛亂(二)第372章 稱霸世界之印度尼西亞第43章 諜戰風雲(二)第277章 對英談判第349章 日本的野心第185章 被法國佬扣押了第132章 西康省成立第262章 巴基斯坦建國第329章 三十萬共軍第233章 閃擊暹羅(八)第320章 共黨的選擇第285章 白起式突擊步槍定型第273章 電視臺開播第四白零六章 奪取西伯利亞第286章 南海風雲(一)第96章 困難重重第76章 土匪來襲(二)第15章 基地效應第204章 賭神第410章 元首的憤怒第411章 屠殺第399章 世界末日第92章 川邊形勢第293章 秦國的內政第162章 出擊西藏(二)第207章 交趾永屬華夏第213章 北洋市成立第408章 中東亂局第42章 諜戰風雲(一)第15章 基地效應第425章 巴爾幹戰爭第432章 阿拉斯加之戰第370章 與猶太人合作第131章 賣國賊劉文輝第424章 跳樑小醜第120章 談判第5章 第一戰第21章 東窗事發(三)第308章 梅津美治郎第135章 驅逐艦爭奪戰(一)第447章 美國滅亡第80章 土匪來襲(六)第368章 陳紹寬航母夢第104章 大練兵第109章 不一般的乞丐第12章 活捉鬼子司令植田謙吉第244章 閃擊緬甸第77章 土匪來襲(三)第32章 渡邊一雄的第一次第240章 秦國海空軍整編第447章 美國滅亡第188章 有刺客第312章 申奧(二)第29章 王九齡真君位第76章 土匪來襲(二)第427章 全面歐戰第294章 秦國的外交第450章 局勢***第278章 帝國閱兵(一)第90章 抵達目的地第203章 蔣介石的謀斷第289章 南海風雲(四)第452章 德國投降第360章 猶太人的建國夢第217章 西康空軍第110章 原來他們是太監第429章 日本的大陸夢第187章 法蘭西酒店的槍聲第59章 對策第378章 英國要講和第209章 釜底抽薪第200章 交趾叛亂(三)第329章 三十萬共軍第4章 軍部會議(二)第16章 淞滬戰事結束第232章 閃擊暹羅(七)第48章 收網(三)第106章 中國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