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

第九十六章開海八

如果廣泛到某一批人,朱祁鎮還能說出來,但是具體到某一個人。

朱祁鎮反而說不清楚。

總不能將這些上書的朝臣都列爲打擊對象嗎?如果這樣一來,朝廷上非要出大問題不可。

太皇太后笑道:“怎麼不清楚了,楊榮找過你了,楊榮建議你怎麼做?”

朱祁鎮說道:“先生建議孫兒,退一步,懲處王振。”

太皇太后說道:“你覺得如何?”

朱祁鎮咬着牙,說道:“孫兒以爲有理,只是不甘心。孫兒依舊堅持原來的想法。 ”

太皇太后輕輕一笑,說道:“不錯。”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纔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

“如果你聽我的蕭規曹隨,與民休息,與天下安泰,這樣的場面或許會少一點,所謂那些讀書人所說的,聖天子垂拱而治天下。但是你真想做做你想做的事情,今日之事,方是一個小小的開局而已。”

“也是有我這個老太婆在,他們不敢過分。”

“大魚都在水底,浮上來的都是小魚小蝦而已。”

“皇帝,做人不怕不聰明,就怕自以爲聰明。不怕不明白,就怕自以爲明白。而且聰明人最大的缺點是什麼?你知道嗎?”

朱祁鎮說道:“請娘娘示下。”

太皇太后說道:“聰明人多半無法堅持。因爲他們知道多,想的多,腦袋轉得快,一眼看前面無路,就換一條路。”

“卻不知道,大道至簡,用兵以迂爲直,做事以直爲迂。”

“這就是大智若愚。”

“今日這一件事情,你如果想到此爲止。那就聽楊榮的。這是仁宗皇帝的辦法。不過,你想繼續做下去,那就用太宗皇帝的辦法。”

朱祁鎮擡頭說道:“太宗皇帝見今日情況,當用什麼辦法?”

太皇太后淡淡說道:“誅死李時勉。”

朱祁鎮大吃一驚,說道:“娘娘,李講官是好官。”

太皇太后說道:“漢昭烈帝說過,芝蘭當門,不得不除,李時勉是硬骨頭,是諫臣,是本朝的魏徵。”

“但是既然擋了道,就只能有一個下場。”

說到這裡,太皇太后也是悠悠一嘆,說道:“如果是別人,還好一點,下獄論罪,大抵是會服軟的,但是李時勉是一個寧死,不改其言的君子,就不要讓他受這個苦了。”

朱祁鎮說道:“娘娘,這不好。”

太皇太后說道:“怎麼不好,人都說伴君如伴虎,都認爲皇帝是老虎。但是,卻不知道老虎這東西,決計不能讓人拔虎鬚的。”

“老虎固然厲害,但是面對數十數百人,未必能勝,所以老虎必須向人展示自己的能力,什麼能力,就是時不時的吃上一個人。”

“你不讀韓非子嗎?上下一日百戰,這樣小陣仗還是剛剛開始的。內閣的幾位還沒下場的。”

朱祁鎮思索一陣子,說道:“李先生是無辜的。”

太皇太后笑道:“無辜,凡是朝廷之上,就沒有無辜的。求名的,求利的,想立功的,想立言的,想做帝王師的,想做一代文宗的,想保全家業的,想光宗耀祖的。”

“李時勉不過求名而已。”

“你就來給他平反,將事情推到我頭上,或者王振頭上便是了。”

朱祁鎮想了好一陣子,他終於想明白了。

這件事情或許不是李時勉主持,但是想處理這一件事情,卻是繞不開李時勉了。

李時勉無辜也好,被人算計也好,是心甘情願也好,被人當槍使了也好。做了這樣的事情,總就要付出代價的。

太皇太后輕蔑的看着下面的奏疏。輕輕一腳將竹筐給踢翻,大片奏摺倒了一地,她說道:“這些奏疏,我都不耐煩看,凡是這樣羣起而攻之,反而最容易對付,抓住主使,打一頓殺威棒。然後退上一步。就行了。”

“參與的人越多,彼此之間越是觀望,越是不會出頭的。”

“真的讓人擔心的,反而從不在民間上漏出一絲端倪的事情。這纔是最讓人擔心的。”

說道這裡太皇太后眼色微微嚴肅,似乎想起了什麼讓他心有餘悸的事情。

朱祁鎮猶豫了一陣子,說道:“孫兒以爲,李時勉殺不得。”

太皇太后說道:“哦。”

朱祁鎮說道:“並非孫兒顧惜李講官,只是孫兒聽娘娘講才明白其中關節,但是李時勉在士林之中,頗有名聲。出了什麼事情,恐怕激起軒然大波,反而不利於朝野穩定,不利於而今大局。”

太皇太后聽了,笑着點點頭,說道:“好。你算是想明白幾分了。走吧,去內閣,今日已經給你說明白了,總要讓你看看,諸位閣老的風采。”

朱祁鎮還不知道什麼事情。

太皇太后就下令,帶着朱祁鎮去了文淵閣。

而太皇太后沒有到文淵閣,幾個閣老早就在等候了。

一進內閣,太皇太后與皇帝並肩坐定,五位閣老與中書舍人行禮過後,太皇太后說道:“我老太婆本不想參與朝中事務。但是有些事情卻不得不出面一二。”

“幾位閣老,我老太婆只問一件事情,什麼時候?外廷的人可以對內廷指手畫腳了。宮裡的奴婢們,不歸我老太婆管,卻讓外廷的人插手,是不是覺得我老太婆,眼睛瞎了。”

幾個閣老立即跪倒行禮,說道:“臣等不敢。”

朱祁鎮聽了太皇太后一開口,心中頓時擊節叫好,暗道:“妙。”

太皇太后抓住一個關節所在,王振是太監。最少在管轄權上,是內廷的。是宮中的,外邊御史言官,再厲害對宮中的事情,也不能指手畫腳。

最少在程序上是有問題的。

楊士奇說道:“太皇太后英明,臣已經訓斥過都察院了。只是而今有一案,就是兵部侍郎劉鬱一案,與宮中有所交通,臣等不敢聲張,卻被言官所知,有太祖鐵律在。言官不敢不言。”

太皇太后先發制人,楊士奇連消代打,還反擊一記。

就楊士奇的本意來說,他不願意與太皇太后有所衝突。但是有些事情,他不得不說話,他畢竟是天下文官之首,他不出面保護下面的人,恐怕會失天下之望。

當然了,這個時候明朝,還不是後世。

後世明朝大臣,寧可讓皇帝失望,也不能,也不敢讓士林失望。但是楊士奇僅僅不想讓太皇太后在這一點上多糾纏。

所以一開口,就退了一步,而且這一步也就王振的處置權放棄了。

太皇太后說道:“李鬱的案子怎麼樣了?”

楊溥聽了,立即說道:“罪名確鑿。正在擬判。”

太皇太后說道:“不用擬判了,以窺視大內,大不敬之罪,論死。不用等秋後了。”

一時間所有人都看向楊士奇。

朱祁鎮心中暗道:“這是殺雞儆猴?”他估計太皇太后在來之前,估計沒有想過李鬱的案子,此刻不過順手爲之。想要震懾百官。

至於楊士奇是怎麼想的,朱祁鎮直覺的認爲,這李鬱是被楊士奇拋出來當祭品的。

讓太皇太后祭刀。

楊士奇說道:“臣遵旨。”

楊士奇這話一說,朱祁鎮心中頓時一快,因爲他確定了李鬱的小命,是楊士奇送上來的。

太皇太后說道:“皇帝剛剛跟我說了,說下西洋之事,純屬莫須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就弄得滿朝文武沸沸揚揚的。怎麼都不做事了。”

“李時勉非分言事,所查不明,更是言及大內,傷陛下名聲,諸位說說,該怎麼處置?”

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八十章 寇深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