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
郭登的語氣之中的輕蔑之意,顯而易見。
日本的國力與安南相比,都要差上不少,不過,不管怎麼說,日本也不是一個小國,如果真要是日本上下擰成一根繩,與大明過幾個回合,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日本最重要的問題是,內部的不統一。
日本比起大明本來就小,而今又四分五裂,更不要說,日本在大海之上,偏偏水師比大明差了不知道多少。
這種實力對比之下。
想要拿下日本,要比滅安南容易不知道多少倍。
當然了,打贏之後,如果想佔據日本,卻也不是太容易安堵下來的,就好像是安南一樣,安南滅過也五六年了。
但是交趾一省,依然有十萬大軍駐紮,還有數萬京營精銳。以及占城,老撾等國兵馬爲附從。就是爲了震懾安南人。
如果大明想要將日本列省,兵力最少要多一倍。
但是單單要以上這三個條件,就容易多了。
當然了,如果大明真正想幫足利家族,只需派不足萬人精銳就足以幫足利義政抵定勝局。畢竟而今足利義政一方,與他弟弟足利義視,雙方可以動用的兵力,加起來也不超過十萬,有大明萬餘精銳,在關鍵時刻,就可以想那一方獲勝,就可以讓那一方獲勝。
朱祁鎮既然對日本有所圖謀,就掌握日本的主動權,這纔是郭登要增兵的原因。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此事就令樞密院準備吧,只是可令誰爲將?”
郭登沉吟片刻說道:“可以令南洋水師總兵官王英爲帥,總領水陸之師,此次去日本,關鍵都在海路上,王英老將比較妥當。”
郭登之所以,推薦王英,一方面是就是因爲王英在水師之中的影響力,可以說大明水師是王英一手一腳打造出來的,王英的資歷很老,而且有自己的山頭。
水師與陸軍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是太親密的。
如果想要兩方親密合作,自然要找一個能壓得住的人。王英就是其中一個。
另外一個原因卻是大明戰略轉向的問題了。
隨着南北洋水師的建立,再加上朱祁鎮提出的對南洋移民攻略,眼見今後大明的重心不在北,而在南。
在南洋打仗,是少不了水師的。
如此一來,王英掌控的水師就非常重要了。
這裡以楊洪郭登爲首的正統勳貴們,就發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他們的子弟,騎將,步將,各種各樣的人才都有不少,但是能縱橫海上的人才,卻沒有多少。
這就很尷尬了。
難不成今後打仗的果子都讓王英爲首的這個小山頭給吃了。
王英戰功一高,將來中樞之中,自然少不了他一個位置。
如此一來,郭登的那些舊部們位置在什麼地方?
大明軍隊之中雖然有很多派系,但是總體來說,還是以戰功爲一切說話的底氣。
郭登想解決王英已經很長時間了。
當然了,郭登想解決王英,並不是想要殺了王英,不管怎麼說,王英也是大明堂堂伯爵,航海伯,軍中一個小山頭,怎麼說殺就殺?
郭登對要王英的命,沒有興趣,但是對摧毀水師這個小山頭很有興趣,別的不說,最少王英不能在水師之中一家獨大。
這是郭登一直以來的想法。
這一次徵日本,這一戰並不是太難打的。結果也顯而易見,只要王英不搞出什麼幺蛾子,就不可能打敗。
這一戰功成之後,王英封侯爵,調入中樞,列爲樞密院,也就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南北洋水師的軍官就要遇見一次人事上的大調整。
之前不受待見的,以爲是輔兵一般的水師,就會成爲未來軍中內部爭奪的香餑餑。
在別的方面,朱祁鎮或許有些遲鈍,但是在政治上這種人事鬥爭,朱祁鎮早就敏感的不能再敏感了。
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想通是怎麼回事了?
要知道王英打仗也沒有什麼太好的戰績,還有過白藤江之敗的黑歷史,真要比戰績,即便是後起之秀,鎮守西藏的範廣,打起仗來都比王英利落。
所以選王英,定然不是軍事上的緣故,自然是其他緣故。
至於是什麼原因,朱祁鎮自然也是知道的。
不過,他沉吟片刻,就說道:“好,那就傳令給他,讓他立即赴京吧。到時候朕與卿,還有樞密院,三軍共同商議此事。”
處於權力制衡的角度出發,下面任何一個小山頭太過堅固,都不是朱祁鎮所想看見的。
說實話,朱祁鎮其實並不怕,那種方方面面都有人,中樞有人列爲朝堂之上,地方各部隊之中,也有自己的人。
比如而今楊家與郭家。
蓋因這樣的勢力,其實已經將他們與大明王朝綁在一起了,一榮具榮,一損具損,除非皇帝做的太過分了,誰會造反了。
但是勢力不大,在中樞沒有發言權,但是在下面盤踞在一處,力量集中,反而讓人擔心。
因爲有割據造反的可能。
如此對王英,其實也是好事。
王英而今也五六十歲了。一直在海上漂泊,也很是辛苦。
今後到京師列爲中樞,影響力大增。從此王家也比當初上了一個臺階。不過唯一可惜的是,王英失去了一個進封國公的機會。
畢竟大明如果啓動南洋攻略,很可能再出一個或者兩個國公。
當然了,郭登想將正統勳貴的實力滲透進水師之中。朱祁鎮雖然不反對,但是他的着重點,卻是水師的勢力在中樞有一席之地。
這纔是符合今後大明對水師越來越重要的趨勢。
畢竟很多時候,在中樞沒有發聲的人,朝廷在決策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忽略掉某些地方部門的利益。
這也是很正常的。
至於將來郭登與王英之間的暗流涌動,朱祁鎮就不在意了。不過,朱祁鎮估計,北人到南方未必有適應。
當然了,軍方雖然開始準備了。
但是先禮後兵的套路也不能少。
這一次,朱祁鎮讓懷恩從宮中選一個太監。
當然了,在太宗年間,大明派太監出使各國也是常有的事情,比如鄭和,比如亦失哈,等等的。
朱祁鎮所選擇也不算出格。
更因爲朱祁鎮,文官命比較貴重,死一個不大好收場。而且一旦有流言蜚語傳出去,敗壞朱祁鎮的高大形象就不好了。
但是太監就不一樣了。
皇帝家奴而已。
皇帝要他死,他還敢不死嗎?
所以朱祁鎮召見這個太監的時候,乾脆挑那一種外面有家人的,直接令懷恩去做壞人,讓他乖乖的死在日本,開動自己的腦筋爲大明尋找一個藉口。
他爲國而死,朝廷會追封,並讓他的家人,從此改換門庭,成爲官宦人家。
雖然有些殘酷的,但是很多底層的太監都會願意的。
無他,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進宮當太監。真正當太監的家裡沒有一個家境好的。而且在宮中就有好日子過了?
卻也是未必。
宮中真正混出頭的太監,也是很少一部分。
大部分太監都在底層沉淪。
而且這些年,朱祁鎮有意抑制太監,出頭的太監就更少了。
如此安排好之後,朱祁鎮就將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了。畢竟從出使到回來,也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
朱祁鎮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關注這一件事情。他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的。首先要處理的就是他幾個兒子,已經到了要封國的時候,不僅僅是朱祁鎮要推行的國策,這一件事情已經有很多人催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