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

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

凡是有利就有弊。

朱祁鎮不知道有沒有看見這一點,如果一切順利就罷了,否則出了什麼事情,皇子之間的爭奪很可能會演變成兵戎相見了。

對於太子接觸兵權,朱祁鎮並沒有太多限制。

無他,朱祁鎮只是關注不讓太子的兵馬在京城附近就行了。

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太子還不能有些人手。

而且大明體制之中,對太子的權力範圍劃分十分大,幾乎是確定了副君的身份,太子可以名正言順插手很多事情。

在安南更是如此。

恐怕如郭登,韓雍這樣的名將重臣,也不會太乾涉太子的事情。有絕對的自主權。

這還後話。

石彪此刻一路飛馳,他雖然沒有稱作馳道上的馬車,但也是沿着馳道而行。

無他,馳道周圍,幾十裡一座驛站,一般來說,圍繞驛站就有人聚居,或者是衛所屯堡,或者是蒙古部落的駐地。或者是從關內遷過來的移民。

不得不說,整個大明最健全的馳道網絡,就是最南端是北京,最北端是龍城,最西邊是東勝衛,最東邊是海西。也就是覆蓋了東北平原,外東北地區,漠南漠北蒙古,乃至燕山前後,大同宣府一帶。

朱祁鎮對草原的統治,就是靠着馳道爲鎖鏈,將蒙古牢牢的鎖死在其中。

而馳道也完美的執行了這個戰略。

可以說,馳道就好像一根項鍊,草原上的人丁部落,軍屯,民戶,都是依附在這馳道上的珍珠。

當然了。

雖然朱祁鎮決策建立馳道已經有十幾年了。但是現實之中的馳道,雖然發揮出很大作用,但是畫風並不像是後世的鐵路。

別的不說,馳道一般與一條官道並行。

這也是有現實需要的。

無他,馳道雖然快,載重也多。但毛病也多。特別誰木頭鐵皮的結構,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所以,每當出了這個問題。

馳道上的馬車,就要下馳道,繞過一段路程,然後再上馳道,,對,這些馬車其實也能在路上走,只是在馳道上更方便而已,甚至因爲馳道的原因,讓大明四輪馬車數量解決增多,因爲能馳道與官道兩用。然後稟告當地的驛站。這些驛站每一處都有駐軍,人數不多,多時候淘汰下來的老軍。

他們在驛站附近放牧耕田,專門負責道路的修繕。

在一般情況之下,馳道從來不是暢通無阻的,除非是行駛大軍,運輸軍需,先有人檢查一遍,纔會有大規模運輸。

如此情況,將馳道的好處抵消了大半。

不過,遵化鐵廠內部已經再用鐵軌做馳道了。不過都是用在鐵廠內部,還有礦區之中,對外似乎還沒有推廣的意思。

無他,鐵還是很值錢的。

在內地還好,在草原上很容易幾十裡沒有人煙,豈不是讓人偷?

這也是爲什麼石彪不用馳道。

石彪心中召集,一個人加幾個護衛,帶了幾十匹馬,一股換馬,雖然比不上八百里加急,也不弱多少。

比馳道要強上不少。

所以,他走的就是沿着馳道兩側官道。

這官道其實並不是修出來,而今是走出來的,草原總體上一片平坦,即便有崎嶇難行的地方,在馳道選址的時候,定然會刪除。

周圍的道路都是修整馳道使用,並平整過的,再加上馳道上一個個驛站相連,很容易讓百姓沿着馳道走動。

於是就有了兩側道路。

不過,在北京還是秋天,到了草原之上就已是下雪了。

只是而今的草原與之前不一樣。

即便是已經下了初雪,這一條路上的行人依舊沒有斷絕。當然了多是從北向往南走的歸客了。

馳道的建立不僅僅是讓朱祁鎮完成了對草原政治上的統治那麼簡單,也讓大明與漠南漠北經濟上更加密切。

而今主要是馬匹牛羊與關內的鐵器糧食日用品的貿易。

當然了羊毛貿易也是其中一部分。不過羊毛紡織出來的東西大多是粗貨。但是總是一個東西。在這裡的貿易份額之中並不大。

這樣的貿易,在朱祁鎮看來還不夠緊密。

但是卻已經讓很多蒙古人歸心了。

無他,對蒙古下層百姓來說,投降大明這幾年,幾乎是他們過得罪舒服的幾年,青貯法的發明,讓畜牧業大發展,不至於每年冬天就餓死一大批牲口。

貿易的開通,源源不斷的牲口流入中原的同時,也讓草原上之前,用性命才能換來的鐵鍋,布匹等日用品變得普遍起來。

如此一來。

蒙古人的人數激增。

朱祁鎮當初擔心漸漸成爲現實。

不過同樣蒙古人對大明的忠心,也是與日俱增。

這也是爲什麼朱祁鎮在徵西藏這一件事情上,特別說明要挑選蒙古人。固然是因爲蒙古人有徵服西藏的先例。讓朱祁鎮有一種感覺,似乎高緯度的人更適應西藏的極端氣候。

但也是蒙古人對大明皇室表現出非常尊崇的樣子。

蒙古人每年送給莊妃不知道牛羊珠寶,幾乎是竭力供應,對五皇子更是當成了主子。這讓這位年不滿十歲的皇子,有了自己堅實的班底。

不過,即便雙方商貿往來頻繁,但也知道蒙古的冬天是多麼難纏。

一般漢人商販都是到秋天從草原上回來,回家貓冬,也準備貨物,等春暖花開之後,再次北上,又開始新一年的征程。

石彪自然是無心看路上有沒有人,有多少。

但是順着馳道到克魯倫河畔的時候。

雪變得大了起來。

路上也絕無行人了。該走的人都早就走了,畢竟漠北下雪要比漠南還要早。漢人商販本來到龍城就不多。一來因爲遠,二來也因爲石亨欺行霸市,沒有什麼好賺的。

石彪頂風冒雪,在寒風之中,揮鞭而行,但是即便如此,也是越走越慢,一來是馬也受寒,二來卻是雪已經鋪滿了地面。行動之間要比之前更加用力才行。

左右都勸他休息一下,避開風雪才前行。

但是縱然是天寒地凍,石彪也覺得比不上自己的心中更冷,因爲他此刻心中掛着石家上上下下幾十條性命。

如果一旦不能勸說石亨,石家定然成爲天下聞名的將門,一下子打回原形了。

縱然再辛苦,一刻也耽擱不得,只是低着頭尋找馳道的痕跡,一力向前。

在傍晚時分,雪似乎停了。或者說今日龍城附近雪也小了,這是龍城選址的原因,龍城西北東北方向都有山勢,遮擋住大風雪。

只是天色緩暗如鉛,一時間模糊了白天與黑夜,只覺得天色與雪地一般都帶着一種陰沉沉的感覺。

就在這個時候,龍城就在眼前了。

這裡是龍城南門。

被命名爲拱辰門。

ωωω •тт κan •C O

爲政譬如北辰,衆星拱之。

其中含義,就好像是積極擁護中央之意。天下拱辰門都是北門,因爲北京在北,也唯有龍城這裡是南門。因爲這裡面向北京。

朝廷使臣以及軍隊物資都從這裡進入城中。

石彪此刻擡頭一看,只覺得一頭白虎握在蒼茫雪地之上,帶着一種凜然的殺氣,這股殺氣更多是守城士卒帶來的。

畢竟而今雖然說太平,但是實際上草原之上大大小小的事情,一點也不少。

大明所謂控制漠北其實就是控制了龍城附近幾百裡。更遠的地方都處於無政府地帶,瓦刺也管不上。

只是沒有政府並不是說沒有人。在草原上生活更艱難,爲了活下去,這些人敢做任何事情,所以駐守龍城的士卒一直要保持臨陣狀態。

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六章 新天子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