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

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

寒冬臘月。

一行人鮮衣怒馬,來到了正陽門下。

不是別人,正是朱見濬。

朱見濬擡頭看着熟悉的城門,說道:“我回來了。”

細細算起來,他離家已經有兩年了,也算是歸心似箭了。

只是他並沒有打出太子的儀仗,故而只能老老實實的排隊進城。

他對身邊的人說道:“廷勉,今天人真多啊?”

張懋落後一步,說道:“公子,應該是快過年了。”

朱見濬目光掃了一圈,卻見無數百姓熙熙攘攘的,帶着各種東西,進出城門,看管城門的老軍,一邊維持秩序,一邊收檢各種貨物。

朱見濬眼睛微微一愣,說道:“而今不收城門稅了?”

城門稅一直是順天府的一項收入,數額還是相當大的,畢竟在清代九門關稅已經成爲一個大項了。

當初于謙改革吏治,將胥吏世襲的制度廢除之後,僱傭了很多吏員,這些吏員並不是賤民,但是卻要開工錢的。

於是當時順天府開支大增,當時就有了城門稅。

而今朱見濬看城門老軍,僅僅翻查貨物,卻不收銀子,自然感到奇怪。

張懋立即讓人去問了。

不過片刻之後,就有人回道:“傳言是新科狀元劉大夏,擔任大興縣令,他上奏順天府以府庫充足,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免除了正陽門關稅。”

朱見濬聽了,對身邊的人說道:“去查查順天府賬目,看看是不是如劉大夏所言。”

朱見濬雖然如此說,但是對劉大夏還是有幾分好感的。

這種明顯的讓利於民,是很符合儒家價值觀的。

朱見濬雖然排隊,但是城門的老軍卻不敢有一點怠慢,無他,看大門的老軍,別的或許不行,但是一雙招子毒的很。

一眼就能看出,一個人的身價如何。

而他分明看見了這位爺身上穿的衣服,樣子簡單之極,看似就是普通讀書人青衫,但是衣服料子,還有縫紉的手法,都是宮裡的手藝。

最少是皇親國戚,正豈敢怠慢了?

朱見濬進入北京城之中,更是覺得人多,大街之上人最外面走的是人,中間走的是馬車,與馬匹。

朱見濬騎在高頭大馬上,四處張望,遠處紅色宮牆若隱若現。那就是宮城的方向。

就在這裡,距離皇宮不遠的地方上,卻是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叫賣的,各種商戶大聲吆喝,甚至有一些賣藝的從城外的天橋都蔓延到了城裡來了。

只是比起天橋上各種花樣都有,這裡卻是簡單多了。

還有幾個老軍,四處奔走,不住訓斥着什麼,卻是有人忘記給馬拉糞兜,拉在大街上了。

卻是要罰款的。

這也是朱祁鎮特別要求的。

無他,朱祁鎮怕了瘟疫。

雖然這些年也唯有江南有過兩次瘟疫,或者說一種瘟疫的兩次反覆而已。朱祁鎮卻擔心傳到北京來了。

一旦傳到北京來,即便是宮牆也擋不住傳染病的傳播的。

所以,他對北京城之中衛所特別講究。但是即便講究又能如何?

漠南有大量的馬匹牲口從北方南下,到了北京。

北京就是整個北方最大的牲口散集地。

雖然馬市都安排在城外了,但是民間馬匹增多,使得更多人騎馬,或者用馬拉車。

當車輛多了,城市裡面自然會瀰漫着汽油味。

而城中牲口多了,城市之中自然會瀰漫着牲口的糞便味道。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能管住人的隨地大小便已經不錯,又怎麼能管住牲口,單單是管住人的隨地大小便,都花了歷代順天府好多精力了。

即便牲口有糞兜,但是糞兜之中的東西,依然是臭的。

朱見濬此刻甚至有一種以臭爲香了。

無他,朱祁鎮雖然很少有時間配朱見濬,但是卻給了朱見濬很大的自由,在很小的時候,就出來逛過北京城。

這種熟悉的馬糞味道,已經見怪不怪了。

甚至在外一兩年之後,才恍惚的覺得,這種-馬糞味道是多麼的難的。無他,或許很多人都覺得農村都是臭氣熏天的。

對也不對。

種糧食總是要施肥的,所以味道並不是太好聞,但是同時農民的肥料總是不夠的,真正在大街上,即便是一塊馬糞也要撿回去。

如此一來,反而不會有味道,有味道都是在田裡,而一風乾,也沒有什麼味道了,除非你在追肥的季節來,一般也不會如此聚集的馬糞味。

唯有在北京城中,很多人並不以爲種田爲生。這馬糞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麼有用的東西。

而今也算是有當初從京營退下的老軍掃大街。在之前,這些馬糞都會被一層層的菜進地裡面,泥土都會有一種-馬糞的味道。

朱見濬聞多了,見多了,熟悉的讓他有時間將這種-馬糞的味道與家鄉聯繫到了一起。

一路走來,朱見濬得出一個結論,說道:“京師又大了不少。”

的確,朱見濬從城南而來,一路上來沒有進入京師,就先進入市井街道之中,特別是從正陽門到盧溝河邊的水利學院,軍械作坊,已經形成一道長街,兩次熱鬧不亞於城內,甚至比城內更熱鬧一些。

畢竟北京城門晚上是要關的,但是城外卻沒有這個拘束了。

有些人完全可以通宵達旦的玩。

一些聲色犬馬之事,放在城內,未必不將都察院放在眼裡。

畢竟這個時候,大明官場整體的風氣還算是不錯的,對官員來說,嫖-娼還是犯罪,而不是一件雅事。

他們自然願意偏遠一點了。

而朱祁鎮對河北京師傾斜的總戰略,也使得北京城比歷史更迅速膨脹起來。

張懋說道:“這都是陛下英明,以我之見,北京要勝過南京了。”

朱見濬點點頭,說道:“有一點,只是北京城牆卻遠遠不如南京了。估計修建外城城牆要提上議程了。”

修建外城城牆這一件事情,自然是有了呼聲了。

畢竟而今北京城城牆外面大多都是房屋,特別是城南,本來就有元大都留下的街道,而今更是圍繞着幾座學校與工廠發展起來了。

很多人都覺得這些地方在城外毫無保護,不太合適。

不過,隨着瓦刺被打敗,這一件事情呼聲也弱了一些。

張懋說道:“公子,卻是未必的,北京的城牆已經遠在龍城,不會有宵小敢冒犯朝廷。”

“見過公子。”朱見濬與張懋正說着話,卻見有一個人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出來,躬身行禮說道。

朱見濬說道:“雲大人。”

這個人就是錦衣衛指揮使雲雷。他微微躬身說道:“老爺請公子回來就去見他。”

瓦刺戰爭的結束,一直活躍的錦衣衛也慢慢的變得沉寂起來,似乎變得悄然無聲。但是朱見濬卻不敢小看着位錦衣衛指揮使,畢竟他在廣西的時候,廣西錦衣衛千戶,安南錦衣衛千戶直接向他負責。

朱見濬這才見到了,錦衣衛這座深潭下面,到底有些什麼。

縱然面對安南錦衣衛全力絞殺,也能保持情報傳遞順暢。

你沒有聽錯,是安南錦衣衛,安南後黎朝幾乎是一個小版的大明朝,他們什麼都學習大明,自然也要錦衣衛的編制,職責也是擔任安南國主的護衛,私下裡也是有情報任務的。

只是安南人的情報工作,要比大明錦衣衛差太多了,一方面是底蘊問題,畢竟大明錦衣衛所花的錢,是安南決計拿不出來的。另外就是朱祁鎮對錦衣衛的改組與革命了。

雖然沒有將錦衣衛轉變成一個現代情報機構,但是比起其他情報機構,就強上很多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十四章 遺詔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二十章 出京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