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解縉

第七十九章解縉

朱祁鎮微微吃驚,他不知道太皇太后爲什麼這麼說。

太皇太后轉過頭來,微微一笑,說道:“我這一輩子,見過不知道多少人,但是細細數來,才學驚豔之輩,也只有解縉了。”

“太祖晚年好殺,不知道多少人,在太祖面前都不敢多說一句話,而解縉在太祖面前侃侃而談,簡直是直批龍鱗,但是太祖卻放過了解縉,說要留給兒孫輩用。”

“永樂初年,天下初定,太宗尤重軍功,時常擔心仁宗柔弱,不能承擔大任,有易儲之心。夜深人靜的時候,仁宗與我抱頭痛哭,唯恐將來爲漢王所殺。”

“但是就是解縉好聖孫三個字,扭轉局勢。”

“這三個字,將漢王的所有努力抵消了。”

“從那以後,我就感覺到不同了,太宗雖然屢有責難,但是卻沒有易儲之心,誰讓仁宗不肖太宗?”

“解縉可謂一言定策。”

“但是解縉的下場怎麼樣?”

朱祁鎮說道:“凍斃於雪中。”

解縉之死,可是有名的段子,即便是朱祁鎮在後世都聽過,在這個時代,更是如雷灌耳,畢竟相距不過三十多年,當時很多人都還活着。

太皇太后說道:“你說,解縉爲什麼會死?”

朱祁鎮說道:“是紀綱報復。”

太皇太后搖搖頭,說道:“非也,太宗皇帝先後下獄很多人,即便是楊士奇也在詔獄中待過,如果錦衣衛一點章法都沒有了,他們就留不到現在。”

“紀綱報復或許是真,但是奉上命也是真。”

“你知道太宗爲什麼要殺紀綱嗎?”

朱祁鎮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孫兒想不明白。”

太皇太后說道:“因爲解縉參與了不該參與的東西。解縉對我家是大功臣,於太宗卻未必了。”

“如果解縉爲我家做了這麼些事情,而被封賞的話,那麼羣臣置太宗於何地?”

“太子終究是太子。”

“太宗皇帝要用解縉的命,讓一些明白,大明朝是誰的天下。順便解了漢王的怨恨,畢竟漢王也是太宗愛子。”

太皇太后語重心長的對朱祁鎮說道:“孫兒,你天生聰慧,與史上的神童相比,也不差多少。但是越聰明的人,就越自負。非大智大勇,難成大奸大惡,天下最愚蠢的事,都是最聰明人做出來的。”

“所以,你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即便是皇帝,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你要知道。”

“你現在知道自己什麼不知道就很好。”

“我希望你牢牢記住今日的話,須知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的。”

朱祁鎮聽了,背後也被冷汗打溼了。

很多被蓋棺定論的大奸臣,大昏君,從一開始,就想做奸臣與昏君嗎?

不,任何人從一開始做事,都是想做好事。

只是爲何卻將事情硬生生的做壞了,楊廣可以說是天下一等一的聰明人,他爲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這一件事情,足夠朱祁鎮品味一輩子。

朱祁鎮後退一步,說道:“孫兒定然牢記娘娘的教誨。”

太皇太后說道:“于謙,給你說了嗎?從春闈之後,每月你可以出宮一次,不過定然要帶夠了人手,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吧。”

朱祁鎮說道:“孫兒謝過娘娘。”

太皇太后說道:“ 你我之間謝什麼謝。對了既然說起了解縉,你就給內閣傳個話吧,給解縉平反吧。”

“終究是爲我家出了死力的。”

爲解縉平反,就等於說太宗皇帝錯了。

故而永樂年間是萬萬不行的,而今細細數來,太宗已經去了十年了,中間更是換了三個皇帝,讓不少臣子,都混成了三朝元老了。

這個時候爲解縉平分,時間上也夠了。否則總不能太宗這邊剛剛下葬,那麼就爲解縉平反了,讓人看了豈不是說仁宗宣宗吃相太難看了一點。

朱祁鎮說道:“孫兒這就去。”

解縉有一侄子,在仁宗皇帝時當過中書舍人,一直在京師奔走,求爲解縉平反。

太皇太后這一聲令下,解家人怎麼高興不去提。

當朱祁鎮走了之後。

太皇太后隨即將金英叫了過來。

金英到了慈寧宮,立即跪在地面上,說道:“老奴見過太皇太后。”

金英不敢對太皇太后有一絲的怠慢,可以說誠惶誠恐之極。

越是宮中老人,越是明白太皇太后的厲害之處。

畢竟太宗皇帝不喜歡仁宗,對自己這個兒媳卻很欣賞,不是沒有原因的。從仁宗朝到宣宗朝,乃至於而今正統年了。

太皇太后對朝政一直是有影響力的。

對宮中更是如此。

宮中從來都是太皇太后的地盤,看皇太后孫氏對太皇太后深入骨髓的恐懼就可以看出來。

太皇太后對朱祁鎮是慈眉善目,但是對別人,卻是未必了。

太皇太后慢條斯理的說道:“陛下春闈之後,就會出宮。每一次出去,你都要隨身伺候,陛下或許不想驚動別人,但是你東廠的人手,卻不少了。”

“怎麼佈置,你看着吧,但是陛下一旦有失,你的人頭,你侄子的人頭,你金家上下幾十口,會怎麼樣,不火說我沒有提醒你。”

金英額頭見汗,說道:“老奴知道。定然將這事情安排的妥妥當當。”

其實北京城附近就是一座兵城,最少而今是,好幾十萬大軍駐紮,除非有軍方參與,否則皇帝在京師之中行走,是斷然不會出什麼事情的。

太皇太后對勳貴的控制,她自己覺得過得去。畢竟世襲罔顧的勳貴們,其實是皇帝的基本盤之一。

一直到明亡,明朝的皇帝都是這樣想的。

只是越往後,這些勳貴越沒用而已。

除非有這種判斷,太皇太后又怎麼捨得讓朱祁鎮以身犯險啊。

但是覺得沒有什麼差錯是一回事情。金英被太皇太后嚇得不輕,他心中暗道:“不行,春闈之前,一定要將北京城打掃的乾乾淨淨的。”

金英決心,聯合順天府,錦衣衛,五城兵馬司。將整個北京城雞鳴狗盜的東西,好好清理一番,否則陛下出去,衝撞了聖駕。他的人頭難保。

此刻在京城之中討生活的人,那些旁門左道之輩,還不知道,一場對於他們來說的無妄之災,就要降臨到他們頭上了。

“還有,陛下在外面見了什麼人,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情,你都一一報上來。”太皇太后說道。

金英聽了,心中暗暗叫苦,暗道:“這纔是要命的玩意。”

剛剛太皇太后僅僅是威脅而已,金英對保護好陛下,還是有把握的。但是而今這一件事情,纔是真真正正的要命的事情。

這是要讓他監視皇帝。

如果他不瞭解皇帝,或許敢做,但是而今越發明白,那位小爺,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將來如果讓他知道這一件事情。

金英不敢保證,自己的項上人頭還在不在。

但是小爺不是省油的燈,但是眼前這位,就是好糊弄。

金英敢保證,他只要說出一個“不。”恐怕他金英今個就不要想活着出慈寧宮了。

他們祖孫兩人或許有默契,皇帝即便知道,也會當做不知道。但是作爲其中親自着手的人,恐怕就不會那麼寬容了。

金英沒有選擇,只能說道:“奴婢遵太皇太后懿旨。”

太皇太后說道:“你在陛下面前好生做事,想來會給你一條生路了,但是如果做不好了。你可以先打聽一下孝陵的菜園子。”

金英一聽,面色如土,孝陵的菜園子可是太監的噩夢,去的人有死無生。而且都是活活累死的。他連忙說道:“奴婢遵命。”

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四十五章 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