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

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

侯大苟知道從他說答應這一刻起,他就只能成爲大明的一條狗,甚至是一條惡犬,霸佔大藤峽中最大的糧食產地,並封鎖各地瑤民出山的道路。

但是那又如何?

畢竟大明與瑤民的實力差距太大了。

其實剛剛開始的時候,這些瑤民首領鬧事,未必不是想得個好待遇,只是桂西土司岑家黃家都不想再多出一個競爭對手。

種種情形之下,最後走到了這一步。

此刻雖然他滿懷憋屈,但也不得不低頭,但是他還是做最後的努力,爲瑤民爭取一點點的優勢。

侯大苟的目光越過於冕與張懋兩個人。說道:“這位是大明的太子殿下?”

朱見濬一直沒有說話。

畢竟身份在哪裡放着的。

雖然朱祁鎮不在乎身份,從剛剛登基的時候,文官大佬即便是奏事,也必須跪奏,到而今的朱祁鎮見人,幾乎都要賜座的。

但是要知道,能讓朱祁鎮見到的人,大多都是官身,但是而今侯大苟是什麼樣的人,不過是一階下囚而已。

朱見濬肯露面就給他面子了。

朱見濬點點頭說道:“是。”

侯大苟說道:“自古以來苗女多情,臣願意獻女人以侍奉殿下左右。”

朱見濬還沒有說話,身邊的兩人齊聲說道不可。

無他,苗女在漢人的名聲從來是很亂的,多情固然是有的,但是更多是剛烈,善於用蠱。甚至還有情蠱的恐怖傳說。

朱見濬乃是太子,實實在在的萬金之身,如何能讓一個苗女在身邊,萬一這個苗女生出了什麼心思,威脅了朱見濬的安全,那該怎麼辦是好?

於家與張家兩家可是百死莫贖了。

朱見濬心中微微一動,而今朱見濬還沒有結婚,但並非說朱見濬就沒有經過了人事,恰恰相反,他過手的女子已經不少了。

畢竟對一國太子來說,什麼樣的女子都是予取予求的。

苗女的名聲自然也聽過,只是一時歡愉與自己的性命來說,朱見濬自然是有所決斷的。

侯大苟說道:“所謂蠱蟲,不過是無稽之談。如果殿下不肯,臣願意令瑤民壯士侍奉左右,爲殿下護衛。”

張懋冷笑一聲,說道:“你也想的太好吧,能在殿下身邊護衛的,全部是乾清宮侍衛,每人都是有官身的。非功臣勳貴子弟,或武學的佼佼者,是不可能入選的,而你們所謂的壯士,都是什麼人?別的不說,識字嗎?看得懂文書嗎?”

侯大苟有如當頭一擊。

大明普通百姓的識字率都不是太高的,更不要瑤民了。侯大苟自己識字,就已經很了不得了。

至於下面的所謂壯士,殺人手段是有的,但是根本是斗大的字不識一個。

朱見濬也看出了侯大苟的意思。

侯大苟是極度缺乏安全感,想盡一切辦法,想將瑤民與大明皇室拉上關係,以確保他們今後的安全。

其實這一點擔心,朱見濬很能理解。

不管瑤民自己說自己多慘,但瑤民下山,劫掠百姓,當地漢民損失之大,並不在瑤民之下。

可以說而今大藤峽瑤民即便是被招撫了,但民間的歧視並不會少。

但是在朱見濬的角度,他也不能給瑤民太多的好處,因爲給的好處已經夠多了。

要知道大明按照三十稅一徵收商稅的,大多都是鈔關,這些鈔關數量並不是太多,多是長江一線,與運河一線,而且多是直接隸屬於戶部或者工部管轄。

朱見濬默許他們在黔江之上設關,已經是打了一擦邊球了。還能怎麼樣?其實真要說起了,這對被瑤民殺死的漢民就公平嗎?

只能說是在爲長遠計。忍一時之痛,但如果傾斜太厲害,大明太子的名聲,就在廣西東部幾個府縣給壞了。

朱見濬即便不擔心自己的名聲,也要擔心一下大明皇室的名聲吧。

他沉吟一會兒說道:“這樣吧,我寫一篇文章,就刻在黔江絕壁之上吧,也好讓過望百姓官員皆知孤意。”

朱見濬說是自己寫,其實這一件事情是于冕的。

于冕洋洋灑灑寫了千餘字,將大藤峽瑤亂前後經過,用極其簡略的語言寫了出來,最後引申出,天下一家,百姓各安其職,兩不相犯,否則朝廷法度不容等等。

總之要說漢瑤一家。

至於能不能漢瑤一家,最近幾十年是不行了,要看幾十年之後的事情了。

有太子墨寶在,侯大苟也算是一個護身符了。

只要太子不壞事,大藤峽的瑤民就不會被特殊針對,當然了,也是要瑤民安分守己,老老實實的過日子,不要折騰才行了。

朱見濬在大藤峽收尾的時候,朱祁鎮也接到了朱見濬先斬後奏的奏疏。

正如張懋所料,朱祁鎮果然沒有太過在意。

畢竟,朱祁鎮對下屬放權也是不少的,很多事情只要能達成目的,先斬後奏算什麼?

反正是勝利者不受指責,你如果先斬後奏,將事情辦成了,自然是皆大歡喜,朱祁鎮就當這事情沒有發生過。

但是如果你先斬後奏,將什麼辦砸了,卻是另外的事情。

就要考慮是不是要兩罪並罰了。

所以,朱祁鎮關注點不在朱見濬有沒有先斬後奏,而是他將這一件事情有沒有做好。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將這奏摺遞給懷恩,說道:“你去韓家,問一問韓雍。”

韓雍此刻已經將母親的喪事辦過了,開始了守孝。

朱祁鎮雖然想召見韓雍,但是這個時候並不是太合適的。故而只能派太監登門問策。

當然了,這算是一種尊重。

懷恩快去快回,當天下午就回來了。

朱祁鎮一邊批奏疏一邊問道:“韓雍怎麼說?”

卻是今年秋天,其他地方的收成還不錯,就是以長沙爲中心的幾個府縣,卻是受了旱情,內閣已經擬定了賑災方案。

朱祁鎮看了一遍,也沒有挑出什麼毛病,說起了,這賑災方案,朱祁鎮從來是沒有看出毛病的,唯一的毛病是要給錢。索性而今不打仗了,今天雖然有早旱,但是大體上來說,算是平年。不管是內庫,還是太倉銀庫,太倉糧庫,以及各地府庫都積攢了一些用度。

朱祁鎮也不在乎賑災的花銷,就順手給批了

懷恩說道:“韓大人說,太子的處置是極爲妥當的,特別是黔江關卡之設,更是妙計。縱然他在哪裡也不會做出比這個更好的處置了,但是-----”

朱祁鎮一聽但是,就知道之前所說的是廢話。所謂妙計不過是讓朝廷少出一筆錢而已,畢竟瑤民在山中不能生存,必須有所補貼,但是這個補貼朝廷又給沒有名目。

大明連北虜都不願意直接給錢安撫,會給區區一瑤民。

“大藤峽朝廷自然不能直轄,山高林密,非瑤人不得入,但也不當讓瑤人數量太多,多遷民下山,填充地方人口,正是吳國伐山越之故計。願陛下慎思之。”

朱祁鎮點點頭,順手從一邊抽出一張紙,捏着毛筆寫了一封書信,將韓雍的意見加在其中,又狠狠訓斥了太子一頓,讓他反思自己在大藤峽處置的對策如何。並寫信匯報。

此刻的他,就好像是批閱孩子家庭作業的家長。

第二十章 出京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七十章 父子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