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

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

于謙說了這麼多,話頭一轉,卻說道:“如果瓦刺東進,陝西獨擋其衝,老臣以爲殿下不宜在這裡了。請殿下回京。”

朱見濬心中一轉,說道:“於公,這是父皇的意思嗎?”

于謙說道:“這倒不是。”

朱見濬說道:“既然如此,請恕孤不能從命了。瓦刺已經是喪家之犬,孤如果不敢觀戰,他日如何統率天下百姓。”

于謙見朱見濬如此說,他心中既是高興,也是煩惱。

高興是這爲未來的天子,倒是有幾分骨氣,煩惱的是這位太子在蘭州,對他來說是一個大麻煩。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太子一年多不在北京,豈能真一點消息都傳不出來。

而且朱祁鎮在這一件事情上,也是與內閣通氣的。

畢竟朱祁鎮真有了什麼意外,也必然是內閣與宮中共同將太子迎回,朱祁鎮不可能瞞着內閣,冒這樣的風險。

朱見濬雖然年紀小,但從宮中長大,對於政治,也是有相當的敏感性。他知道他的一切都取決於他的父皇。

也就是說,他的父皇想讓他回去,他自然能回去,如果不發話的話,豈不是在父皇那裡失分了?

故而朱見濬並非不貪戀京師富貴,也不是朱見濬在蘭州過的就很舒服,但是這個原則卻不能破壞。

于謙嘆息一聲,說道:“殿下既然如此想,就協了蘭州衛千戶一職,到了老臣身邊幫襯一二吧。”

朱見濬對這個調動,卻沒有反對。

反正他也不是作爲一個治水之臣培養的,知道水利的重要性就行了,也不可能將大明的太子一直拴在工地上。

于謙說道:“最近出了一件大事,殿下也看看吧。”隨即于謙將一疊印刷好的紙張,遞給了朱見濬。

朱見濬見了,自然是立即接過來了。卻是新一期的邸報。

不過,之前的邸報是京城消息靈通的人自己抄寫的,而今卻是通政司發佈的。

這也是朱祁鎮小改革之一。

大的變動,朱祁鎮一時間不敢動,但是一些邊邊角角,以朱祁鎮的威信卻可以動了,比如這邸報。

乃是朱祁鎮將商輅調入京師,主持通政司之後的變動。

朱祁鎮特別令人打造一批銅活字,單單這一批活字就砸進去數萬兩白銀,由少府負責管理。

商輅這個新上任的通政使,每十日就要發佈出邸報,將最近的大事發布出來,通過驛站分發天下。但是原則上來,唯有地方高官,最少到了知府一級,纔有的。

其餘什麼縣令了,不如流的小吏,是不可能接觸到朝廷專門分發的邸報的。

不過,想想都知道,這種保密是不可能達到的。故而能夠接受到朝廷專門分發邸報,就成爲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表示這個人在朝廷之中的重要性,是高級官員的重要待遇之一。

滿朝之中雖然有人覺得勞民傷財,但是卻沒有大的反對。

他們自然不會想到,朱祁鎮會一步步將這邸報變成報紙,然後一步步將權限放開。並增加其他的內容。

這些遠景很多人看不出來,但是並不妨礙邸報成爲大明權威喉舌之一。

朱見濬首先關注到一點,那就是廣西的消息。

大藤峽亂事,算起來也三年有餘了,但是還沒有平定下來的意思。

並不是大藤峽亂賊多麼厲害,而是大藤峽之亂,已經徹底複雜化了。

首先第一個複雜的是,大藤峽之亂與桂西南的田家作亂一聯繫到了一切,甚至侯大苟有登高一唱,西南大亂的趨勢。

畢竟西南各地的土司,在正統初年就是蠢蠢欲動,先是有王驥鎮壓,後是有曹鼐鎮壓,他們才老老實實的。

但是他們當時老老實實的,卻不會一直老老實實的。

特別是廣西土司與貴州土司之間,其實也是有聯繫的。

廣西方面礙於山勢,已經複雜的情況,有久拖不定的趨勢,貴州土司也有蠢蠢欲動的趨勢。

但如果單單看戰報的話,韓雍是從一個勝利打另外一個勝利。問題是一直打勝仗,卻不能將廣西安堵下來。

第二個複雜,就是朱祁鎮下令調動南方衛所軍入駐廣西。

看上去朱祁鎮一口氣調動了湖廣,江西,南直隸,河南,四川,好幾個省的衛所,但是細細看就知道,這些衛所都是多年沒有徵戰過了。

所以,看上卻轟轟烈烈的廣西戰事,已經朱祁鎮一直進行的廢衛改縣的策略聯繫在一起,如果這些衛所在廣西打的好,有兩個出路。要麼就精兵調出來,駐紮沿海,爲了沿海一帶還是需要一些精兵的

要麼就是將這些精兵跳入京軍之中。

這卻是南京京軍。

這個安排卻是爲了平衡內部,大量裁撤內地衛所,大明腹地也不能沒有駐兵,所以南京作爲大明南方的中心,已經分散了出很多權力,南直隸可以說已經事實上分成了江蘇安徽兩省。

南京掌握一定兵權,並不影響南方的平衡。

而且南方有事,從南京出兵,也比從北京調兵容易一點。

至於南京京軍要幾萬,什麼組織結構,這個朝廷還沒有議論出來。

但是大框架已經有了。

如此一來,廣西戰事之中,看似大明動用了幾十個衛所,幾十萬大軍,但是實際上這幾十萬大軍,空額在半,去掉空額之後,剩下的兵馬也都是老弱不堪戰之輩。

廣西戰事就成爲一塊磨刀石。

一點點將南方衛所軍中腐朽之輩個刷下來。

這也讓韓雍空有紙面上的大軍,不能有所作爲的原因。

這個決策,朱祁鎮也是不得已,沒有北伐戰事的勝利,朱祁鎮想要將北方各地衛所消減的消減,遷徙的遷徙,這可不是一件好辦的事情。

唯有北方大勝之後,處於軍事戰略的考慮,朱祁鎮將大量衛所動了起來,在遷徙之中,進行篩選分化。

對南方衛所也是如此。

如果直接處置,那麼矛盾就是地方衛所與大明中樞的,說不定惹出亂子來。

但是有了大藤峽之戰,那麼就變成了南方衛所與大藤峽亂軍之間的,如果南方衛所各軍能夠如國初的時候,乾脆利落的將廣西亂事給平定了

那麼朱祁鎮就將整頓南方衛所的事情給吞進肚子裡面了。

看完廣西這邊的消息之後,忽然一則消息,讓朱見濬大吃一驚,說道:“白蓮教復起了?”

卻是白蓮教在湖廣起兵。

于謙說道:“這一件事情,也出乎老臣意料之外,不過有項忠在湖廣,此賊平定,就在反掌之間。”

朱見濬心中默默想了好久項忠的履歷,卻想不起來。

于謙說道:“項忠而今是湖廣巡撫,陛下令他安撫鄖陽流民事務,之前他剛剛上奏,設立鄖陽府,編戶齊民。是一個能辦事的人。”

朱見濬這纔想起來了。

有這個人。

朱祁鎮當日對李賢所言大爲震動,自然要有所舉動,項忠就是朱祁鎮選出來處置流民事宜的大臣。

項忠也因爲這一件事情,成爲朱祁鎮所看重的地方官。畢竟入山勸說百姓下山,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相當難的。

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六章 新天子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十六章 海漕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二章 外戚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五章 新內閣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