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貢品

第四十九章 貢品

朱祁鎮說道:“我豈能不知道,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形勢所迫,停不下來了。”

劉定之也明白而今的機會難得。

也先在草原的殺戮,瓦刺是強盛之前的虛弱。

再過幾年,也先能鞏固自己的地位,那麼孛兒只斤家族,反而真有可能變成歷史,到了那個時候,整合漠北西域的瓦刺,恐怕真能動員出蒙古草原的極限兵力,四五十萬騎之多。

瓦刺也真能從一個部落聯盟轉換成了草原帝國了。

如此一來,即便朱祁鎮想要滅掉瓦刺,就要更廢心力了。

更重要的是,朱祁鎮已經對連綿不斷的天災,已經不報什麼希望了。

之前他是希望有幾個好年景,好休養生息,屯兵積穀。再大舉北上,但是而今,朱祁鎮所想相反的,就是想打敗瓦刺,最少解除邊疆不利形勢,然後再轉過頭來,好好休整全國的水利已經基礎設施。

劉定之說道:“自古以來,天下課稅,無非,租調庸,鹽鐵茶酒專賣,市津之稅而已。”

“天下田稅,太祖以來概有定額,不可妄動,陛下修水利,治阡陌,而今每年在二千五百萬石上下。用之養百官,賑濟災民,贍養大內,供給藩王,即便每天風調雨順,可以結餘不過,數百萬石而已。”

“陛下,治海關,清理鹽政,每年可得千二百萬石,用之,修水利,養京營,邊軍,犒勞三軍,賞賜天下,皆從此中出。”

“而今大戰頻頻也沒有絲毫結餘。”

“陛下欲求賦稅,而不傷百姓,唯有兩方,一是鐵器專賣,二是茶馬之利。除此二途之外,雖有薄利,無足於朝廷大事。”

朱祁鎮細細思量。

鐵課的問題,朱祁鎮也細細想過,如果實行天下鐵器專賣,固然能拿上一筆錢,但是會嚴重的打擊鐵業生產。

畢竟,雖然遵化鐵廠在少府的領導之下,產量驚人,足夠供應京營以及邊軍武器,乃至剩餘的產量,也足夠讓北京乃至河北各地百姓皆用遵化之鐵。

但是比起整個大明的生產與需要,一個遵化鐵廠還是太少了一點。

除非朱祁鎮,一口氣在大明各省開出好幾個鐵廠,才能供應全國。

如果真能這樣做,朱祁鎮也不用下什麼禁令了。

畢竟,而今朱祁鎮雖然沒有下什麼禁令,但是北京附近也沒有什麼產鐵大戶。其實少府供應大軍武器過程中,已經實際擁有了北京附近鐵器專營的權力。

而且朱祁鎮也明白,未來的時代是建立在鹽與煤之上的,任何壓制冶鐵業的,都會帶來反作用。

朱祁鎮說道:“說說,茶馬之利吧。”

劉定之理財之能,比不上週忱,但也是下了大功夫的,並非沒有準備過。故而,他說道:“以開國之初,茶馬之利就是國用大宗。”

“國初法度嚴苛,即便是駙馬之尊,盜茶馬之利,亦處以極刑。所以茶馬之利,成爲朝廷用兵大項。”

“只是洪熙之後,法度鬆弛。茶馬之法敗壞,不復當初。故而朝廷所得利潤減少,不堪爲用。而今陛下派一能臣幹吏,重整茶馬法度,必能每年爲朝廷得良馬數萬,錢糧百萬以上,可以供朝廷緩急之用。”

朱祁鎮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朕昧於此事,然茶馬之利,真能當百萬之數?”

朱祁鎮對財政上也下了大功夫。

雖然他不能稱爲大明的財政專家,但是他對大明茶稅的基本收入還是有印象的,數目不大,大概有幾萬兩,甚至不足浙江,福建的礦稅,這些銀礦,每年還有七萬兩進入內庫之中。

他此刻想來,也覺得不對。

茶作爲大宗商品,也是百姓日常的必須品,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稅如果不應該比鹽稅高,但是也不會低到這個離譜吧。

從財政結構上來看,這個現象,就好像後世菸草稅,比不上某一個金礦的產出。

這裡面絕對有問題。

但是朱祁鎮懷疑,這茶稅正能有百萬之數。

不要看,很多花費動則百萬,就以爲百萬兩銀子不算是大錢了。恰恰相反,百萬兩決計是一個大數目,大明各省納稅超過百萬的,沒有幾個,大抵也就南直隸了。

要知道南直隸看似是一個省,其實是兩個省。

所以,茶稅上面或許有空間,但也不會有這麼大吧,難道朝廷每年有數以百萬的稅款都納入私人腰包之中了。

朱祁鎮微微斂目,眼睛之中透出一絲殺意。

劉定之說道:“天下茶葉,可分爲三種,貢茶,官茶,商茶。其中貢茶雖然不多,但是爲百姓最苦之時,本來以祖宗製法本意。取地方之有餘用之,宮中足用,民不覺苦。然有奸猾之輩上下其手,層層加碼,動則以朝廷旨意,陛下聖喻論之,於宮中論之,貢茶不過區區四千斤,供給宮中,並賞賜羣臣,並不爲多,但是從地方徵收,誠不知其數也,地方官員,皆不敢問,至於借貢茶之名,通過關卡,免除商稅,更是數不勝數。”

“故,宮中需茶,雖然每年四千斤之數,然對於南方百姓,卻不啻於千萬之數。”

朱祁鎮聽了,看着手中的茶水,似乎是福建紅茶。也不知道是不是所謂之大紅袍,畢竟朱祁鎮對吃喝上並沒有什麼講究。

畢竟,他是皇帝,他不講究有人替他來講究。

但是此刻,他才感覺手中茶湯,哪裡是茶,分明是血。

朱祁鎮說道:“傳旨意,從今日起,免天下貢茶。宮中需要茶葉,在世面上採買便是了。”

劉定之立即跪倒說道:“臣替福建,浙江,江西,南直隸百姓謝陛下隆恩。”

朱祁鎮說道:“這本就是朕之過。只是,”他微微一頓,說道:“其他供物都是如此嗎?”

太祖皇帝對各地貢物索求並不多,甚至當時是很低的,太祖皇帝覺得,宋代的龍鳳團茶,製作太過費工夫,所以才改爲了散茶,而今我們和的茶葉,還是受到了太祖皇帝的影響。

這就是爲了減輕百姓負擔。

單單看四千斤茶,這個數量很多嗎?

一點也不多。皇宮上下一兩萬人,再加上百官什麼的,皇帝大宴了,賞賜了,等等,都要用茶葉。而這四千斤茶葉分攤到各省也不多。、

畢竟,整個中國幾乎都產茶葉,即便是北方,也不過是數量的問題,而四千斤茶葉攤派到除卻北方河北,山西等幾個省之外,每一個省負責幾百斤,分攤到某一個縣,大抵不過幾十斤上百斤。

這多嗎?

對每一個縣來說,這負擔都不大。

但是貢茶其實是沒有什麼標準的,雖然宮中要的是上好的茶葉,但是多好算上好,多好不算上好,卻在辦事的太監手中的,不借此狠狠的刮上一層地皮,是決計不可能收手的。

這都成爲慣例了。

朱祁鎮本想改一改,但是他細細想來,怎麼改能改好,他又不可能督辦每一個出去辦事的太監。

不管多嚴密的制度,在這個時代的通訊運輸先天限制之下,都是漏洞百出。

所謂天高皇帝遠,可不是一句假話。

朱祁鎮想來想去,還是一刀切,將這些都給廢了。纔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直接在京城用錢賣茶就行了。

方便省事,即便其中有些太監上下其手,朱祁鎮損失的也不過一些錢財而已。不傷及百姓。也能減輕百姓負擔。反正京城百業興旺,不怕賣不到茶葉。即便多花一點錢,在朱祁鎮看來,也是值得的。

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