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

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

乾清宮中。

朱祁鎮面傳來的消息,根本不能自持,少有的失態了。

“好,好,好。”朱祁鎮的手指深深的捏在捷報之上,恨不得將捷報捏出一個窟窿。

對於朝鮮戰事的順利,這個是在朱祁鎮的預料之中。但是對於瓦刺作戰的順利,朱祁鎮卻是從來沒有想過的。

朝鮮不堪戰,在開戰之前,朱祁鎮就已經知道了。

但是瓦刺大敗,到底是瓦刺這幾年內戰,兵力損耗嚴重,而是大明軍隊清除積弊,戰鬥力大有攀升,乃至於石亨乃是大將之才。

這種種原因,朱祁鎮還要細細分析。但是這個消息的本身,就足夠朱祁鎮快慰平生了。

不管是什麼原因,朱祁鎮都可以確信一件事情,自從朱祁鎮繼位以來,張輔一直強調的不可出關作戰的局面已經不存在了。

朱祁鎮的軍事改革,讓大明軍隊再次有了關外作戰的能力。

特別是朱儀留守肇州,徹底扭轉了,明軍有瓦刺之間戰略格局,肇州確立,不僅僅屏蔽海西與遼東,更是成爲大明直屬領土最北的城市。

更是大明秉承太祖太宗之風,再次確立大明對邊牆之外土地所屬權。

“肇州已經有了,開平,大寧,全寧,東勝衛,這些地方,還會遠嗎?”朱祁鎮一想到這一點。心中的歡喜幾乎無法抑制。

他本以爲,這樣的戰事要在一兩年之後,才能展開,而今看來,只有有足夠的錢糧,明年大明就可以北伐。重建開平,大寧。

只是一提到錢糧,朱祁鎮就感到頭疼。

正統十九年, 對於大明來說,並不是太安穩的一年,一年的氣候可以用前旱後撈來形容。在三四五月,舉國都是旱情,在河南還有蝗蟲復起。

總之,雖然情況比前半年,江南雪災,江西旱災情況要好一些,但是朝廷在賑災上的花費依然不少。

也幸虧有河北。

旱澇對河北糧食生產雖然有些影響,但是影響不大,朝廷花了數千萬兩白銀的三湖五河水利工程,如果沒有用的話,朱祁鎮的銀子豈不是砸到水裡了。

所以,不管南方如何受災。

河北糧食支撐起北京糧食半壁江山,再加上京倉充足,朝廷庫銀雖然快要見底了,但是大體能過得去。

畢竟河北糧食豐收,京倉糧食就可以酌情少儲備一點了。也可以用糧食直接折算成百官的俸祿,畢竟百官俸祿才種亂七八糟的折現,統一稱爲銀元,還沒有多少天,換成糧食還是能夠接受的。

即便將太倉,內承運庫的的銀子,全部弄出來,大概能夠這一次犒勞軍隊,但是,朝廷就不過日子了。

也是幸好,徐有貞在朝鮮狠狠的撈了一筆。這一筆銀子大概有三百萬兩上下,此刻還在遼東。由陸路運到北京。

而今朱祁鎮也不用將這些糧食運到北京了,直接在遼東就犒勞三軍吧。

不過,這一切都不可輕率決定。

朱祁鎮隨即召集內閣商議。

首先,定下來的就是犒勞大軍。

朱祁鎮決定內閣派出人員,在遼東犒賞大軍。不論楊洪,石亨,郭登等人,還是徵東軍也要犒賞。

朱祁鎮決定派李賢去主持此事。

李賢是內閣之中資歷最淺顯的,跑腿的事情,自然要李賢來辦了。

朱祁鎮一定要內閣出面,也是要確立內閣對於大明軍隊的絕對領導。

雖然朱祁鎮覺得文官大過壓榨武將,是不對的,文官視武將爲奴僕,簡直是畸形的狀態,但是這絕對不是,讓勳貴成爲大明的統治階級,只能是大明統治階級的一角,所以,內閣之中雖有有一個勳貴出身的存在。但是整體來說,朝廷大權依舊在文官手中。這個政治結構,朱祁鎮不準備變動。

所以,兩場大勝仗之後,要有內閣大臣出面封賞,也就是怕有些人尾巴翹起來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不過,下面的封賞,倒是好辦法,有一定之規。

但是領頭幾個大將的封賞,就非朱祁鎮點頭不可了。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曹義封豐國公,石亨封忠國公,各加萬石年俸。”

曹義封國公這是在朱祁鎮預料之內,但是石亨封國公,卻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朱祁鎮有心想壓一下石亨,但是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放棄了。

曹義年紀大了,他其實與孟瑛年紀差不多,都是六十多歲,今後非有必要,朱祁鎮不打算讓這些老將出戰了。

在京師安享晚年,調教後輩便是了。

石亨,楊洪,郭登,他們都是當打之年,其中楊洪年紀最長,五十多歲了。他們三個人,在朱祁鎮心中是放在一起比較的。

畢竟當這些老將老去之後,這三個人總有人會進入內閣,擔當起國家軍事大權。

所以,朱祁鎮不想某一個人太過耀眼,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瑜亮纔是最好的。不能讓任何一個人的威信在軍中一家獨大。

所以,朱祁鎮想等着楊洪與郭登等人立下什麼功勞,一起封公爵也不遲。

只是想想,如果僅僅爲了這個,就有一點太小家子氣了。

說起來,皇帝一定要大氣,雖然大明異性爵位最高的不過公爵,如果石亨真立下滅國之功,封他一個郡王有怎麼樣?甚至給他一個親王又怎麼樣?

朱祁鎮不覺得自己壓不住。

一些擔心,不能沒有,但是而今與瓦刺大戰就近在眼前了。正是要激勵將士的時候,即便有平衡的心思,也不該在這個時候顯露出來。

所以,朱祁鎮才下定決心,封了石亨。不過,他心中也暗道:“下一次大戰的主將,最好是楊洪。”

兩個大功臣都安置好了,下面諸將,王英封航海伯,金凡察封建州伯,至於其他各將,頂多加俸祿,並沒有封爵。

議定封賞事宜之後。

朱祁鎮纔將話題轉向正題,在這一戰之後,東北的戰略格局,變動特別大。大明方面很多政策都需要調整。

這是所有人都要商議的。

朱祁鎮先將徐有貞的奏摺拿出來,讓諸位大臣傳閱一番,其實徐有貞這個奏摺,大家都已經看過了。

而今不過是重溫而已。

王驥說道:“陛下,臣以爲徐有貞所言,放在肇州大勝之前,還是有些道理的,但是而今,卻有些偏頗了。”

“言朝鮮,不能不言,遼東與海西,言海西不能不言肇州,這都是一體而論之。”

“徐有貞有徐徐圖之之意,將朝鮮北方兩道劃給海西,固然是要維護海西后路,但是而今海西不是困在海西城附近地域,有肇州在前,長白山以東,乃至興凱湖附近,都可以開墾良田,而這兩道與海西羣山相隔,聯繫不便,不如直接劃給遼東,也能達到分鴨綠江之險的作用,以遼東制衡海西后路,也不至於讓海西孤懸於外。與中原不連通。”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先生所言極是,這邊就這麼定了,不過朝鮮兩道都改爲府縣,歸遼東巡撫管轄,也不至於遼東巡撫一直管轄一個縣了。”

朱祁鎮估計,現任遼東巡撫都有將治所安排到安州的想法了。原因無他,遼東雖然設省,但是衛所太少,遼東巡撫雖然也有很多軍務要處理,但是下轄府縣太少了。

而今將朝廷兩個道劃給遼東省。這兩個府恐怕是遼東巡撫能管轄最大的地盤。這或許是一個諷刺的結果。

陳循說道:“臣等遵旨。”

一邊立即有人記下來。等會議結束之後,就會發出聖旨。

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九十章 貝琳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九十章 少府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