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

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

肇州城。

這是瓦刺對奴兒干都司統治中心。

這一座城池本來就是元代廢棄的城池,但是在也先東進之後,成爲瓦刺的重鎮。

當然了,所謂之重鎮,與大明的重鎮不一樣,雖然也有人留守,但是就是效忠也先的女真部落,人數並不多,戰力也不是太出衆的。

但是,他們代表了也先。

也先每次來到東北,這裡就是他進駐的地方。

每到那個時候,整個東北的部落首領都要在這裡朝見也先。

今日也是一樣的。

不管願意不願意,不管這些部落私下裡與大明是怎麼拍胸脯效忠的,但是這個時候,他們是不敢不來的。

如果不來,面對瓦刺大兵,朝廷能替他們擋着啊?

抱歉,木蘭河衛可謂忠心耿耿,但是而今,還有什麼在?整個部落,死的死,爲奴的爲奴,當日強勢之極的部落,而今煙消雲散了。

當然了,也先也發現,長白山以東,小興安嶺以東的部落,來的都很少。

這也是因爲大明在海西的經營,一直蒸蒸日上。海西經濟已經將這些地方給覆蓋了。

之前這些部落朝貢都是走長白山以西的平原地帶,順着黑龍江逆流而上,到松花江,再往南一點,就是三萬衛了。

而今多走海西,從陸路到撫順,或者從海路直接到天津。

這裡的人身皮毛,等等特產,也都通過這一條路線,匯入中原,而海西糧食生產,一直在擴大之中。

這種情況之下,長白山以東,小興安嶺以東的正部落,都知道該怎麼選了。

也先並沒有太在意。

畢竟,長白山以東的部落,其實已經與海西的轄地,犬牙參差了。恐怕十幾年之後,這些部落都會歸化爲大明百姓,至於小興安嶺以東,這些地方都要到廟街了,有一點太遠了,不值得進攻。

也先也不廢話,召集各部落來說。直接忽略了之間種種不愉快,似乎當初爲脫脫不花搖旗吶喊的部落根本不存在一樣。

也先說道:“遼東兵馬,最少有四五萬抽調到了朝鮮,而海西兵馬,也有一兩萬抽調到了朝鮮,而今海西與遼東都很空虛。”

“正是,我等從中漁利的大好時機。”

“諸位這幾年過得都不好吧。”

這一句問的,所有人心中都犯苦水。

其實九邊和平的維繫,對大明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對蒙古就不是一件好事嗎?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草原各部的生產經濟結構,讓他們無法離開大明經濟。而今朱祁鎮嚴苛的處置九邊走私。雖然還有一些手眼通天,或者膽大包天之人,偷偷潛越九邊。

但是這價錢,一下子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其實在正統十四年之前,大明與草原不僅僅是官府的朝貢貿易,對於民間的貿易,查得也不是多嚴苛的。

所以雙方的經濟聯繫是相當的緊密的。

這種緊密,讓他們這些人生活質量維繫的不錯,從洪熙之後,到正統十四年,二十多年的時間滋潤日子,他們都忘記了,艱苦的日子是怎麼過的了。

而今一下子嚐到這個滋味。根本堅持不住。

這也是爲什麼,這些部落都私下向朝廷輸誠的原因。

他們有些撐不住了。

也先說道:“想要過好日子的機會來了,打破遼東,那是要什麼都有什麼?我知道大家的心思,無非是想回到從前,不光你們想,我也想,只是南朝皇帝,似乎對草原有不切實際的妄想。”

“我們只能打破他的妄想,讓他知道。維持現在的局面,是他最好的選擇,他纔會乖乖的開關。”

“不讓他嚐嚐我們的厲害,他是不會悔改的。”

這一番話,說到了這些部落首領心中。

其實他們都不願意讓大明深入草原。

就拿海西開拓來說,海西鎮的建設,或許對當地女真人是一件好事,很多女真人因爲跟隨石亨敢打敢殺,都進入京營服役,又相當一批都成爲軍官,就比如金家,根本就呈現出一種新崛起的將門姿態。

比起之前當部落首領強多了。

但是這種開拓,對當地原來的權力結構,也有相當大的衝擊,海西本地之前的部落首領都哪裡去了。

有被剿滅的,建州衛李滿住,有內附的,毛憐衛一家,有死於大明與瓦刺之間的,就是海西之戰中,被石亨坑死的大量部落首領。

總之,幾年之間,原來在當地說一不二的人,都紛紛不見蹤影。剩下的只有海西都司的權威。

所以東北的部落首領,未必願意大明深入。

最好的情況,就是這樣,他們被瓦刺與大明連面拉攏,作爲一個平衡雙方的槓桿,左右平衡。

豈不最好。

可以說,他們想的很美。

面對而今也先的話語,心中自然怦然心動。 決定參與進去這一戰之中,看看有什麼好處,有好處就上,沒有好處就撤。

即便是朝廷問起來,就說是也先逼迫的。

如果也先敗了,順勢投降也未必不可以。

於是他們紛紛行禮說道:“臣等謹遵大汗之令。”

也先立即做大喜狀,說道:“好,隨即開始調兵遣將了。”

總體來說,也先是兵分兩路,一路是也先親自帶領,從遼河套進攻遼東,另外一路,由弟弟伯顏帖木兒帶領,繞過長白山,進攻海西鎮。

至於下面各部落,也被分派到兩路下去。

也先安排好這一切,找來伯顏貼木兒說道:“這幾年數次叛亂,傷亡非小,所以,你此去海西,切記不要浪戰,只需吸引明軍注意,引得明軍撤出朝鮮,就行了。”

“至於其他,就沒有要求了,如果見事情不妙的好,速速撤退。”

其實真正給瓦刺本部帶來傷亡的,乃是阿刺知院的叛亂,且不說下面的死傷多少,單單說阿刺知院之死,對瓦刺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正如在大明,真正能統率十幾萬大軍的大將之才,朱祁鎮手中也是屈指可數的。在瓦刺更是這樣了。

除此之外阿刺知院本部,更是瓦刺精銳部隊。下面的死傷更是慘重之極,甚至說,一場內亂下來,戰死的精銳,比當初黑山之戰戰死的瓦刺精銳,不少多少。

在也先看來,伯顏帖木兒還是缺少歷練,如果阿刺知院還在,也先根本不用多叮囑。在他下令的時候,阿刺知院已經將事情搞清楚了。

只是而今,只能希望伯顏貼木兒能頂上阿刺知院這個位置了。

畢竟在至關重要的兵權上面,他不信任任何人,只信任直系血親,就連在瓦刺在西域的人馬,都是他的最好的兒子,下一任瓦刺大汗,阿失帖木兒手中。

在正統十四年之後,也先就效仿自己的父親,讓阿失貼木兒如他當年一樣,卻西域領兵。

鎮壓當地的局面,那邊大戰不大,但是與察合臺汗國之間的衝突的確不少。

只是在烈度少是低於東線與大明的戰鬥,可以很好的鍛鍊一下這個兒子。

瓦刺這個部落聯盟,已經慢慢演變成綽羅斯家族的私有品。

伯顏貼木兒或許知道哥哥的擔心,說道:“請大哥放心。我一定會多加小心。”

也先有千萬擔心,卻不知道該怎麼說,他只能輕輕一嘆,說道:“保重便是了,記住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在也先看來,逃跑從來不是問題所在。只是避其鋒芒而已。只要保存好實力,自然還有捲土重來的一天。

也先在肇州修整數日之後,兩路大軍聯合有十幾萬之多,轟然南下。

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