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鴨綠江畔
鴨綠江是一條大河,特別是在下游特別是出海口附近,有五千米寬,這就是爲什麼?大軍不在出海口吞併,反而以鳳凰衛作爲後勤輜重所在,因爲越往下游,就越難以渡過鴨綠江。
而鴨綠江上游,更是山高林密,不適合大軍行動。
也就鳳凰城以東這一段,比較狹窄,容易渡河。而且這一帶河中多島,將河流分割成好幾段,最窄之處,不過一二百米。
雖然而今是春季,冰雪融化引起鴨綠江水漲,但是總體上來說,鴨綠江天險,比不過長江,黃河等天險。
正統十九年四月,大軍已經在這裡屯駐了。
曹義對這裡並不陌生,甚至很熟悉。
當年與也先大戰的時候,也是與對面李瑈並肩作戰的。
曹義帶着數百護衛在鴨綠江西岸遠遠的眺望對面,卻見朝鮮各軍,陣勢嚴謹,層層疊疊,數百里江面之間,烽火相連,大軍封鎖,就好像是銅牆鐵壁一般。
細細看,營寨之中火銃手與火炮的數量也是佔一定比例的。
畢竟曹義幾年與李瑈聯手大戰也先的時候,沒有少用火銃,李瑈也不是傻子,自然會大量使用。
而且這東西,對於朝鮮來說,並沒有什麼技術上的難題。
火器對防守一方帶來極大的便利。
所以,朝鮮在鴨綠江對面豎立着堅固的營盤。李瑈並沒有給曹義留下一絲破綻。
曹義知道,這一次根本沒有什麼僥倖可言。
不過,曹義也沒有想過僥倖。
於是在曹義一聲令下,總攻開始了。
首先打響的不是,鴨綠江兩面,而是在鴨綠江出海口,山東登萊水師與朝鮮水師開戰了。
畢竟鴨綠江下游雖然寬闊,真因爲開闊,也能擺開水師。如果明軍水師再這裡取得控制權,那麼就可以直接從下游渡河了。
曹義不想在這裡進攻,就是因爲即便是在鴨綠江下游達成突破,也不可能順利的,畢竟朝鮮多山。尤其是朝鮮北部,尤其多山。
鴨綠江東岸雖然也有一點狹長的沿海平地,但是距離平原還遠,一路打過去,實在有太多可以防守的地方了。
除非過了平壤,才一馬平川。但仍舊是河流險阻,而平原也不多。
朝鮮本地有句話,說,將朝鮮半島給攤平了,就和中原一樣大了。
雖然有些狂妄,以爲我大中華沒有山一樣。但卻也表明了朝鮮的地形特色。
這纔是,曹義一心想要從兩側迂迴的原因。
不得不說朝鮮水師與登萊水師之間的戰鬥力,雖然有些差距,但差距並沒有大到雙方決出勝負的地步。
朝鮮世宗大王時期,乃是朝鮮武功最強盛的時候,當時北擊女真,東征倭寇。而今這位世宗大王才死去不過三四年時間,故而朝鮮上層所有有些混亂,但是放在朝鮮軍隊上而言,也是往幾百年之間,最能打的時候。
登萊水師的遮掩船,載重不大,火炮稀少,多用火器投擲,登船肉搏,雙方打得半斤八兩。
而在這個時候,中游也打響了。
首先發言的是神機營。
在朱祁鎮的規劃之下,神機營就是一個炮營。
五千神機營中,總共有幾百門大炮。
每一個尊火炮,小於五百斤的。
這些鑄炮技術雖然沒有達到大明後期的標準,而且都是鐵炮。但是足夠打出一里多的射程。
也就在鴨綠江邊立下陣地,可以直接轟擊江中小島。
打到李瑈的第一道防線之上。
鴨綠江中的小島,是明朝兩國之間爭議區域。
而且這一帶山巒起伏,唯獨這些小島大小不一,卻是河中衝擊出來的易與耕種。故而百姓聚集在這裡,在明中期朝廷專門派使臣來劃界。
只是而今卻還沒有發展到那種地步。
因爲朱祁鎮開闢海西鎮,各種流民與移民,都要先遷移到海西去,故而鳳凰衛這一點就有一下疏忽了。
鳳凰衛不過是一個衛所而已,滿城士卒加上百姓家眷,也不過數萬人,已經是這一帶最大的城池了,故而被當做後勤要地,囤積大量的輜重。
此刻江中島嶼自然沒有人。卻是李瑈的防線。
李瑈對明朝是一邊打一邊求和。
故而表現出來的戰術上,就是不敢越鴨綠江一步。
說句實話,鳳凰城周邊的丁口,說明了這一帶,乃是大明的邊邊角角的,人丁稀少,有大量未開發地帶。
故而戰爭的大量物資都要從關內運輸過來的,運輸線很長,但是對朝鮮卻不一樣了,鴨綠江距離漢城,可比鴨綠江距離北京要近多了。
鴨綠江以西很多地方都是荒地,根本沒有鎮守,最近大軍都在鳳凰城。這也是從陸路進攻朝鮮另外一個艱難之處,後勤線的艱難。
而朝鮮如果先搶先進攻,不是沒有可能。但是他卻不敢,同時也沒有用,他就是趁着大軍未到 ,先一步攻下鳳凰城有怎麼樣?
這一點優勢在面對朝廷大軍的時候,也是沒有一點用處的,甚至還會更一步在道義上被動,讓這一場戰爭更不容易結束。
只能等着對面大軍雲集,先一步進攻。
只是李瑈也萬萬沒有想到,但神機營一發威,他的第一道防線,立即不堪一擊。
一枚枚炮彈越過河面砸在江心洲,但是砸的木屑亂飛,大量朝鮮士卒還沒有見到明軍長什麼樣子,就已經死在炮火之下了。
還有一些射不準,砸在鴨綠江之中,打得一道道水柱沖天而起,就好像一瞬間進入了由水柱構成的森林一般。
雖然都是實心炮彈,殺傷力沒有開花彈那麼打的,但大大小小几百門大炮,一起發威,卻也是少見之極。
本來一兩百步的寬面之上,一瞬間變成了人間地獄。
這個效果,讓雙方都很吃驚。
曹義也很吃驚。
想想就知道,這個將大炮單獨編組的想法,是出自於朱祁鎮,甚至三千,五軍,羽林,勇衛,神機,射聲六營的組建想法,都是來自於朱祁鎮。
因爲在大明是一個兵貴雜的時代。
發展到戚繼光時代,已經出現的鴛鴦陣。
在每一個衛所也秉承馬三步七這個標準,即便是單獨的步卒之中,有有火器兵,與奇兵隊,而單單是冷兵器兵種之中,長槍,刀盾,弓箭,都是混編的。
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中,無數長槍如林,覆蓋整個平原。緩緩前向,就好像整個天地在動的想法。
所以,朱祁鎮提出的純兵編組,其實被很多大將心中不看好,畢竟京營操練的大陣,一直是馬步混合的。
其實如果成國公沒有將步卒丟在後面,即便是被突然伏擊,也是站穩腳跟的。
當然了,純兵與雜兵誰優誰劣,這是一個扯不清的問題。即便放在現在也是一個軍事話題,比如坦克單獨編組,還是與裝甲車編組在一起,最低沉的步兵班,所用槍械也不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大命題,很難說這些將領都是錯的,而朱祁鎮是對的。
大明軍隊的而今的陣法編組,乃是從太祖太宗年代一代代打出來的。
只是皇帝就是皇帝,區區三萬人馬,又不是京營都這麼來。大臣們也不會拼死阻攔的。
對於神機營很多人都還覺得可惜。
之前是一個當打的營頭,能夠硬頂瓦刺騎兵衝鋒的老營,結果變成了五千連長兵器都沒有,只會放跑的士卒,根本不能單獨使用,必須被人保護。
只是今天一看,讓曹義立即感到吃驚不已,似乎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在緩緩的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