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

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

“娘娘,我召見亦失哈是因爲女真的事情,今年女真大旱,故而孫兒想在遼東開市,以糧食換皮毛人蔘馬匹,安撫建州三衛,畢竟建州三衛不管怎麼說,也是我大明百姓。”朱祁鎮說道。

太皇太后說道:“這事我準了。讓亦失哈先用遼東軍糧,今年往遼東補上便是了。”

遼東兩萬頃地,以這個時代產量如果沒有天災的話,也就是三百多萬石到四百多萬石的糧食產量。

當然了,但是遼東軍戶合起來有十幾萬人,加上家眷,不過是堪堪夠用而已。

“謝娘娘。”朱祁鎮連忙說道。

“你召見亦失哈不會僅僅說了這一點事情嗎?”太皇太后說道。

“娘娘明察秋毫。”朱祁鎮笑道,他想做事,必須經過太皇太后的批准,這一點他早就知道了,心中也在醞釀言語。

後世人對東北最基本的概念是什麼?是老工業基地,還是商品糧基地?

但是朱祁鎮一直所想的都是東北糧倉。

大明北方比南方凋零太多了。

支撐九邊的糧食,雖然一部分是北方省份支撐,但是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從南方運過來。

這也造成了大明對蒙古在戰略之上的劣勢。

一旦打仗,大明的補給線不應該在北京開始算,而是在南京開始算。這樣的情況之下,大明如何能對草原發動攻勢。

所以,想真正的將蒙古打跨。千頭萬緒有很多事情要解決。

比如從永樂以來,衛所的腐敗墮落,士卒成爲軍官的奴僕奴隸。大明邊軍的戰鬥力已經下降了不知道多少。

與國初,甚至永樂時期都差了不知道多少。

比如將領的青黃不接,等等。

但是有一件事情,在朱祁鎮看來最爲重要。

那就是對北方的開發。儘量能讓北方支撐起草原上的戰事。這樣一來,要減少不知道多少戰爭成本。

也不至於五徵蒙古,就弄得天下動盪。

只是北方從遼金元到而今,動盪不休,早就不如漢唐之時了,經濟中心南移,可以說非人力可以挽回的。但是能挽回一分是一分。

北直隸情況不好辦。

朱祁鎮通過門頭溝煤礦就知道一件事情。

門頭溝的煤礦,都少不了勳貴的身影,那麼北京附近的土地,會在手裡?這也不言而明瞭。所以在土地上做手腳,在京城這個地方。朱祁鎮要小心謹慎。

但是遼東就不一樣了。

遼東地廣人稀,耕地開墾的潛力極大。而今又在衛所管轄。而衛所就有屯田的責任。

“娘娘。”朱祁鎮說道:“京師所需的糧食從南方運過來,全部通過運河轉運,這樣一來,太危險了,一旦運河出了一點問題。京師就有斷炊之險。孫兒想來想去,總是絕對不保險。”

“孫兒一直想遼東地廣人稀,如果能加以開闢,遼東之地的糧食也可以通過海路支撐京師。豈不方便。”

太皇太后搖頭說道:“遼東可以糧食只能種一季,又多種慄米。又多爲生地,能自給自足就不錯了,如何能支撐京師。”

“孫兒是你想差了?”

“娘娘,遼東是可以種植水稻的。”朱祁鎮說道。

太皇太后聽了,心中一動,說道:“這是真的。”

水稻比起慄米之類的作物高產太多了。南方糧食產糧之所以勝過北方,水稻的大規模推廣站了很大的原因。

朱祁鎮說道:“孫兒不敢欺騙娘娘,朝鮮與遼東相連,而朝鮮人多種水稻,遼東又多水,想來也是可以的。”

朱祁鎮繼續說道:“如果娘娘不信,可以從江南招幾戶農戶在遼東種植水稻。即便一年一季,如果是水稻所產也不少。”

北方慄米的產量,一石多一點就不算錯了。有甚至產幾斗的。所以遼東兩萬頃土地,產三百萬石,其實朱祁鎮往高裡估計的。

因爲他估計,遼東耕地數量,未必僅僅有兩萬頃,不可能沒有一點私田。

但是這兩萬頃改種水稻,一下子就能提高一倍產量。水稻一季兩石屬於基本操作,江南一些地方,水稻一畝能到五石六石之多,當然這並非普遍現象。

但是江南水稻一季三石卻是有的。

太皇太后想道:“這事情先放一放,我會從南方找幾家人分到遼東種稻。”太皇太后掌握大明所有的資源,這些小事,不過是太皇太后一句話的事情。太皇太后說道:“只是遼東人口太少,你覺得該怎麼辦?”

朱祁鎮說道:“從今以後,朝中大下刑犯全部刺配遼東,並招攬女真人出山種田。”朱祁鎮小心翼翼的擡頭,說道:“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從北方各地受災的地方,遷徙一些災民。”

太皇太后臉色微笑,不見絲毫變化,說道:“你問大寧的事情,是不是將來準備,以遼東的糧食接濟大寧,重建大寧都司。”

朱祁鎮知道,他在乾清宮之中,說得每一句話,都逃不過太皇太后的耳朵。

其實這種到底是關愛還是監視的東西,讓朱祁鎮心中有些厭煩,但是他畢竟不是小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難免的。

故而他從來沒有將這些情緒帶在臉上。

說道:“正是,大寧太重要了,太宗皇帝說過,有開平,大寧在,北虜不能窺京師。只是如果開平,大寧紛紛放棄,北虜直抵大同,烽煙達於塞上。實在不是盛朝氣象。”

太皇太后說道:“那你將來準備,如何對付瓦刺?可曾想好了。”

朱祁鎮在太皇太后的溫暖的微笑之中,似乎正當太皇太后僅僅是一個慈祥的老奶奶,而且從登基以來,朱祁鎮在太皇太后的指導之下,漸漸的熟悉了大明朝政。

對朝政不敢說事無鉅細一一瞭解。

但是大提之上,也都明白了。

已經具備了鍵盤政治家的風範。

他畢竟在大位之上,而今自然有躍躍欲試之像。太皇太后問起來,朱祁鎮也沒有多想,說道:“孫兒想了,太宗皇帝五次北伐,雖然多有斬獲,但是不過數十年間,瓦刺坐大,但是朝廷的元氣還沒有恢復。”

“以孫兒之見,這種大舉征伐一戰而定的想法,萬萬不能有了。”

“孫兒想,我大明九邊戰略,還是要尊太祖舊策。”

太皇太后說道:“太祖舊策,卻不知道什麼策?”

朱祁鎮說道:“太祖當初見速下草原不可能,就拉攏草原各部,並建立九邊,向草原進逼,建立遼海屏障,甘肅藩籬,只是瓦刺崛起,這些地方紛紛有動搖之像,孫兒應該出兵兩地,以兩地藩籬遏制瓦刺。”

“甘肅那邊,暫且不論,但是東北多山林,草木既然能生,則必能耕種,孫兒想開阡陌於奴兒干都司,且屯且戰,將奴兒干都司化爲行省,則以此爲根基西進,重建大寧。開平,東勝衛,盡佔漠南之地。”

“將北虜驅除到漠北之地。”

太皇太后說道:“那麼漠北怎麼辦?”

朱祁鎮說道:“這個孫兒沒有想好。”

太皇太后淡淡的說道:“你不是沒有想好,是你想的太好了。”太皇太后的臉色一變,厲聲說道:“跪下。”

朱祁鎮一懵,看太皇太后的臉色不好,頓時覺得自己失言了。但是一時間也不知道自己的戰略之中到底什麼地方出錯了。

只能聽從太皇太后的命令,立即起身跪在地面之上。

太皇太后臉色鐵青。說道:“你可知錯?”

朱祁鎮連忙說道:“孫兒知錯?”

“錯在哪裡?”太皇太后問道。、

朱祁鎮哪裡知道自己到底什麼地方不入太皇太后的眼了,怎麼能說得上來。

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