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

第二章財政危機的延續

在當年大戰之後,在朱祁鎮想來。

大抵是兩三年之後,朝廷恢復元氣,財政情況轉好,那個時候就大舉出關,步步爲營,恢復開平,大寧,東勝衛,將整個漠南蒙古納入朝廷手中,瓦刺隔着大漠對峙,然後再經營海西,以長白山爲屏障,海路爲轉運,海西大量屯田,當糧草充足的情況之下,一路逆黑龍江西進,一個沿着遼河北上,雙方奪取肇州,也就是而今哈爾濱以西邊一點,然後經營肇州。

肇州雖然苦寒,但是水土尚可,可以屯田。

朝廷經營好了肇州,就從肇州直掏漠北。

從漠南直撲漠北,要越過寬達數百里甚至更寬的瀚海。這是一個極大的困難。

但是從肇州進入漠北。

卻是河道密集,水草豐盛,甚至很多地方是可以屯田的。

所以勝則狂飆突進,如果不勝則步步爲營,與瓦刺拼國力。

這個幾乎朱祁鎮醞釀了太久太久了。

只是事實與他想象的有些不一樣。

正統十四年的一場大戰,給大明財政造成了極大的災難。

周忱用盡辦法,才堪堪維持住。

也做了很多不體面的事情。之前說過的,就不說。比如賣度牒,不錯,就是和尚的身份證。

太祖皇帝對和尚有多限制,比如當和尚要考試,比如四十歲以上才能出家。等等。後來法度有些鬆弛了。

宮中很多人都信佛,但是朱祁鎮卻是不信的,他對佛教沒有怎麼打壓,也沒有怎麼扶持。所以京中和尚的數量在他親政之後,還有大量的縮減。

原因很簡單。

在北京建立佛寺的主力就是太監。

宮中的太監與外面的佛寺,是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繫。朱祁鎮對整個太監羣體是持打壓態度的,也影響到了外面的佛教。

所以度牒就有很大的市場,周忱就開始賣度牒,狠狠的從寺院撈了一筆。

其中零零碎碎的事情很多了。

正統十四年各種法度執行的非常嚴格,而罰髒銀的收入創了新高,達到了一百萬兩上下。

所謂的罰髒銀是刑部的收入,在大明律之中,有不少罪行是可以用贖刑的,就交罰款。

可見周忱在面對財政危機的時候,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朱祁鎮本以爲,在正統十四年之後,他與也先都是在處理內部問題,他恢復時間應該比也先處理脫脫不花快一點。

卻萬萬沒有想到。

正統十五年尚好,正統十六年就是老天爺不給面子了。

整個正統十六年,都呈現出一股西旱東澇的局面。

甘肅,陝西,山西,乃是大旱,而遼東,山東,淮安,卻是大水。還有兩京地震,雖然沒有傷多少,但是也弄得人心惶惶的。

不管是旱還是水,總是要賑災的。

所以,正統十五年剛剛攢了一點銀子,就砸進去了。

不過正統十六年整個年度來,還是差不多的。畢竟大明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並不是北方,而是南方。

南方也有些不順,但是總體來說也算是豐收。

而此刻周忱堅決要求將正統十四年從各地抽調的銀子給還回去。

因爲他做過地方官,太明白一件事情,將地方財政抽空,有多大的影響,而很多事情即便是地方沒有錢,也是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對百姓的變相加稅。

朱祁鎮滿心不情願,但也不得不承認,還是周忱顧慮周全。

朱祁鎮固然是想滅瓦刺,卻不想因爲瓦刺的問題,讓百姓遭殃。

只是朱祁鎮萬萬沒有想到,他這個想法,讓他正統十七年的日子好過一點。

如果說,正統十六年,大明是北方東澇西旱。那麼正統十七年,就是天下北澇南旱。

北澇到了什麼地步,去歲大旱的陝西,

正統十七年八月,河決延安,綏德。

至於整個北方都報上三個字:“大雨水。”

這一片大雨水有多大?

朱祁鎮從各地報上來的情報上來看,四月份于謙上報,新河水位超過預期。

這一條新河也是朝廷財政的吞金獸。

財政危機一直不能度過的另外一個原因。

正統十四年的時候,于謙僅僅來得及修建一兩岸的遙堤,兩道夯土大堤,相隔四五十里,將黃河水給限制在其中。甚至有些地方距離百里左右。

預估黃河除非是汛期,否則黃河水是灌不滿河道的。

但是而今剛剛進入三月,黃河水就滿了,從河南岸到河北岸遙堤一片汪洋,至於在河道內部修建的什麼月堤內堤,都被黃河水給淹沒了。

于謙自然是緊急上報。

不過,總體來說黃河新河道還是有驚無險的,首先是于謙數年之間一直在治理黃河與運河體系,黃河大堤基本完成,至於運河河道,也即便完成了。只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運河如何通過黃河北上。

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了。于謙正在想辦法解決。

準備在河堤上修建一南一北兩道閘口,讓船隻通過,不用的時候,或者是汛期就封閉住。

于謙搞定的工程,總體來說,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其次也是整個工程,還沒有完全完工,很多材料都有剩餘,當黃河水大至的時候,加固也是很輕鬆的。

從四月道五月間,似乎是第一波降雨,主要在河南,陝西,等黃河流域。黃河數次表現出很危險。

于謙都及時處理了。

兩岸百姓都上了堤壩。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得出來,黃河改道的阻力。

且不說黃河一衝,幾十裡百里寬的河道,乃是不知道多少人所有家產都投入其中了。而今黃河也不安分,恐怕住在黃河邊的人百姓,每到汛期都要上河了,這可是一個苦差事,更不要說河決的恐怖了。

山東本地對這一件事情一直是有怨言的。

但是到了六月之間,北至北京遼東,南至南陽,江淮一帶,陷入了大雨水之中。

這樣程度的降雨給各地的水利措施,施加了強大的壓力。河北地區還好,真正出問題的徐州,河南,鳳陽,特別是徐州。

徐州大雨似乎一口氣下了三個月。

三個月無休止的大雨,所有收成都泡在水裡了。

徐州百姓應該慶幸,慶幸黃河已經改道了,不從徐州這裡過了,否則他們遇到的災難就是雙重的了。

在正統十七年六月到八月之間,朱祁鎮看最多的事情,就是大雨水。他能做的事情,就是賑災賑災賑災。

這還不是全部。

江西大旱。

似乎大明的雨水都一古腦都跑到了北方來了。

北方情況暫且不說,單單說江西一地,江西巡撫韓雍賑濟百姓十四萬四千七百戶,三十五萬六千六百餘口。

而韓雍這個出身順天府,正統七年的年輕進士,也進入了朱祁鎮的視線之中,被朱祁鎮寄以厚望。以待將來。

先斬後奏,將江西的官倉都掃蕩一空,又用種種手段,讓各地富戶納捐,纔算是江西局面撐起來了。

但是這樣的局面並不是每一個大臣都能撐起來,撐得住的。

福建盜賊復起。

朱祁鎮只能讓福建加大對夷州的開拓,將很多流民都遷徙夷州,提前開啓了福建人闖南洋的旅程。

只是這一次,他們背後有朝廷的支持。

夷州很快設了三個縣,充實了起來,並不是孤零零一個縣了。

南方尚且如此,北方更不用說了。

這一年從財政方面計算,朝廷嚴重超支,剛剛恢復了一點元氣,就砸進水漂之中了。

而且這還不是一切的結束,看上卻簡直是一個開始。一個殘酷的開始。

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十五章 禮樂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九章 蹇公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二章 大武學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